伯牙
中国春秋时期大夫、琴师
伯牙[1],中国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伯氏,又作伯雅,[2]琴师,善弹七弦琴,因弹奏《高山流水》与钟子期互为的知音故事而闻名于世,见于《列子·汤问》篇和《吕氏春秋·本味》。[3][4]《荀子·劝学》中则有“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的记载。[5]据《琴操》和《琴史》等书记载,伯牙曾向成连先生学琴,因而创作琴曲《水仙操》。[6][7]
伯牙 大夫 | |
---|---|
本名 | 氏:伯 名:牙 |
国籍 | 晋国 |
活跃时期 | 春秋时期 |
别称 | 伯雅 |
明朝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附会其“姓俞,名瑞,字伯牙”,为晋国上大夫,原籍楚国郢都。后人多有采用此说者,如京剧《伯牙碎琴》(又名《马鞍山》、《知音会》)。
相关条目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Berthel, Ken. "How did Zheng Ziqi understand Bo Ya's Heart-Mind? Hetero-referential Aspects of Early Chinese Music Theory".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 ^ 东汉高诱注《吕氏春秋》:“伯氏,牙名,或作雅”
- ^ 湯問. 《列子》 五.
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峩峩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 ^ 吕不韦. 本味. 《呂氏春秋》 十四.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非独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礼以接之,贤奚由尽忠?犹御之不善,骥不自千里也。
- ^ 荀子. 勸學. 《荀子》.
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 ^ 蔡邕. 《琴操》.
〈水仙操〉者,伯牙之所作也。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先生曰:‘吾能传曲,而不能移情。吾师有方子春者,善于琴,能作人之情,今在东海上。子能与我同事之乎?’伯牙曰:‘夫子有命,敢不敬从。’乃相与至海上,见子春受业焉。乃与伯牙俱往,至蓬莱山,留伯牙曰:‘子居习之,吾将迎之。’刺船而去。旬时,伯牙延望无人,但闻海水洞涌,山林杳冥,怆然叹曰:‘先生移我情矣!’乃援琴而歌,作〈水仙〉之操。
- ^ 朱长文. 《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