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饰词(Epithet,又称形容语句)是指一种用来描述某人、某地或某物的词语或短语,通常作为正式名称的替代,常见于西方人物、地点或者事件的名字上。这些词语可以是字面上的描述,也可以是暗示性的,并且在语言学、文学、宗教和修辞学等领域中广泛应用。修饰词具有突出的修饰功能,有助于强调特征,并在某些情况下增强说服力。在中文的语境中,修饰词可会被翻译成绰号或者外号,例如:英格兰女皇玛丽一世的绰号 (即修饰词)为“血腥玛丽”。

语言学

编辑

修饰词有时会被附加在人的名字之后,或取代名字之位置,可被描述为一种有荣誉意味的绰号;基于这种缘由,部分语言学家主张它们应被视为代名词[1] 另有观点认为,形容语句是一种与语法-语意界面英语Syntax–semantics interface有关的现象,因为它同时涵盖了语法和语意的特性,同时具有语用学的维度。[1]

修饰词透过长久以来的既定使用方式,与其名词紧密相连。并非所有的形容词都能称为修饰词。尤其当其功能主要是装饰性质时,修饰词的特性便显得格外突出。例如,“云集的宙斯”(Cloud-gathering Zeus),此一形容语句若在非风暴情境中使用,其功能则更倾向于装饰性而非实用性。沃尔特·布尔克特英语Walter Burkert曾指出:“当修饰词不在直接的语境中使用,也不属于其原型时,它们具有装饰性的功能。尤其在需要填补半行诗的空白时,修饰词时常扮演着得力助手之角色。[2]

修饰词中,必要性修饰词(epitheton necessarium)通常用于区分在位的君主,常作为名字后缀的序数词(如一世、二世)之替代。例如:

  • 理查一世(Richard I) → 狮心王理查(Richard the Lionheart
  • 卡尔三世(Karl III) → 肥胖王卡尔(Karl der Dicke
  • 查理二世(Charles II) → 秃头王查理(Charles le Chauve

修饰性修饰词(epitheton ornans)则在不会引发重大混淆的情况下,可以被省略。例如,维吉尔在《埃涅阿斯纪》中使用的“忠贞的阿卡特斯”(Fidus Achates),即主人公埃涅阿斯的随从阿卡特斯的修饰词。

文学

编辑

修饰词在文学中可以用来表达人物的特征或属性,并且在诗歌中也经常出现。它们不仅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还能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3]

修饰词是古代史诗风格的特征,特别是在荷马的作品或北欧传奇中(参见荷马的形容语句英语epithets in Homer)。当詹姆士·乔伊斯使用“鼻涕绿色的海洋”(the snot-green sea)这个词组时,他是在模仿荷马著名的形容语句“酒红色的海洋”。“谨慎的铁拉马库斯”(Discreet Telemachus)这个词组也被视为一种修饰词。修饰词可以用来替代正式名称,如用“佩利德斯”(Pelides)指代阿喀琉斯。在威廉·莎士比亚的戏剧《罗密欧与茱丽叶》中,修饰词如“星命恋人”和“死亡标记的爱”也被使用。

宗教

编辑

多神信仰的宗教中,例如古印度[4]伊朗[5](其最古老的修饰词可以追溯到共同的印度-伊朗时期)。[6]古希腊古罗马,神祗的修饰词句通常反映了神祗某个方面的本质和角色,例如,阿波罗作为艺术和科学的守护神,会被称为“缪斯领袖阿波罗”(Apollo Musagetes);当要强调其太阳神的角色,则被称为“光辉阿波罗”(Phoibos Apollo)。同样地,当雅典娜被赋予polias这一形容语句时,强调了她保护城市的神圣职责;而当她被称为ergane,则强调了她监督手工艺的神格特性;当她被冠以promachos之名时,象征她参与战斗的勇武形象;当雅典娜被称为nike,则彰显了她作为胜利女神的神圣地位。[7]

基督教中,耶稣有“和平之君”(Prince of Peace)等修饰词,玛利亚有“上帝之母”(Mother of God)等修饰词,这些修饰词在信仰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修辞学

编辑

修饰词是用来描述某地、某物或某人的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帮助突出其特征。例如,“血腥的法国革命”中的“血腥”一词就是一个修饰词。修辞学中,修饰词可以用来增强说服力。[8] 鉴于说服为修辞学的核心要素,使用形容语句乃合乎逻辑之举。运用具说服力的词汇,能大幅提升论述的说服力。知识结合描述性的词汇或短语,可成为强有力的工具。此观点在Bryan Short的文章中亦获支持,他指出:“新修辞学的经验主义风格,源于对语言清晰度和直接性的普遍尊重。”[9]修辞学家在使用修饰词时会特别小心,以避免使用污辱性或贬低性的词语。[10]

姓氏前的使用

编辑

在采用姓氏之前,描述性修饰词用于区分同名的人。[11] 例如,在1086年的《末日审判书》中,“库尔的理查·”(Richard of Coursey)和“管家理查”(Richard the butler)是描述性的修饰词。这些描述性修饰词不具有遗传性,并且可能随着个人情况的变化而改变。随着姓氏的广泛使用,这些修饰词逐渐减少,但在一些情况下仍然继续使用。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Patel-Grosz, P. (2015). 形容语句在语法-语意界面, ch. 1. 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
  2. ^ W. Burkert, The Orientalizing Revolution: Near Eastern Influence on Greek Culture of the Early Archaic Age 1992, p 116.
  3. ^ Wheeler, L. K. "Epithets", web.cn.edu, Carson-Newman College; accessed 25 October 2013.
  4. ^ Gonda, J. Epithets in the Rgveda. Berlin, Boston: De Gruyter. 1959-12-31. ISBN 978-3-11-090891-6. doi:10.1515/9783110908916. 
  5. ^ 对于最古老的伊朗神灵形容语句,请参考Sadovski, Velizar的Epitheta und Götternamen im älteren Indo-Iranischen. Die hymnischen Namenkataloge im Veda und im Avesta (Stilistica Indo-Iranica, I.). Disputationes Iranologicae Vindobonenses, I. (Sitzungsberichte der Österreichischen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Phil.-hist. Klasse, 764: Veröffentlichungen zur Iranistik 41). Wien 2007, 37–74 [with three registers, p. 75–108], ISBN 978-3-7001-3963-8. Print Edition: ISBN 978-3-7001-3990-4. Online Edition: doi:10.1553/0x0016ae99.
  6. ^ 关于旧伊朗语《阿维斯陀》(Avesta)中的形容语句与吠陀梵语中修饰词的关系,以及其印度-伊朗语的起源,请参考Sadovski, Velizar的Zur Morphologie und Semantik von Namen und Epitheta im Indo-Iranischen. Disputationes Iranologicae Vindobonenses, II. (Sitzungsberichte der ÖAW. Philosophisch-historische Klasse, 845. Band / Veröffentlichungen zur Iranistik, Nr. 65). Wien. ISBN 978-3-7001-7140-9
  7. ^ Burkert, Walter. Greek Relig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III.4.4. "The special character of Greek anthropomorphism", especially p.184.
  8. ^ Whately, Richard. Elements of Rhetoric 6. 1841. 
  9. ^ Short, Bryan. Figurative Language in the Scottish New Rhetoric Figurative Language in the Scottish New Rhetoric. Language Sciences (Elsevier). 2000, 22. doi:10.1016/S0388-0001(00)00005-X. 
  10. ^ Safire, William. Presents of the Mind. The New York Times. June 22, 2008. 
  11. ^ Scott, Brian M.; Mittleman, Joshua.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Medieval Bynames. The Academy of Saint Gabriel. 1999 [7 December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30 July 2021).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