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绕极流

围绕南极洲自西向东顺时针流动的洋流

南极绕极流(英语:Antarctic Circumpolar Current,ACC)[1],或称为西风漂流[2]南极环流[3],为一个环绕南极洲由西向东的洋流。南极绕极流为南冰洋的主要循环系统特征。这令温暖的海水隔离南极洲,令其大陆维持其巨大冰原

南极绕极流为全球洋流系统的最强劲的洋流,为连接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凡盆地。

南极绕极流被水手们广泛认知多年。杰克·伦敦的 "Make Westing" 深刻地刻划出快帆船(clipper ship)上水手们在纽约加利福尼亚的航线上绕过合恩角的困难。

结构

编辑

贯通全球的流向

编辑

南极绕极流接驳了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盆地,并同时作为三者交流的主要渠道。此环流会受到地形水底测绘(bathymetric)特征的强烈限制。由南美洲开始,南极绕极流流经南美洲与南极洲间的德雷克海峡,接着在斯科舍岛弧分割,微弱的温暖分支向北形成福克兰洋流,较强的分支则穿过岛弧再向东流。经过印度洋时,环流在印度洋的克革伦高原(Kerguelen Plateau)被分割,大部分流量转移向北。到达新西兰南部时,环流依照坎贝尔高原(Campbell Plateau)的轮廓流动,首次向南大幅转向然后再次转回向北。环流转向亦可以在其经过东南太平洋中洋脊(mid-ocean ridge)时出现。

四锋及其巨大流量

编辑

南极绕极流包括多个(front)。南极绕极流的北方边界定义在亚热带锋(Subtropical Front)。这标记了温暖、盐度高(盐度通常大于千分之34.9)的亚热带水与较冷、盐度较低的副极地水边界。向南有亚南极锋(Subantarctic Front),携带了南极绕极流的大部分流量,其定义为水面下出现盐度最低或是最初出现厚厚不成盐层的亚南极模态水(Subantarctic Mode Water)的纬度。再南有极锋(Polar Front),标记了极冷、相对淡,表面为南极表层水。更南有南面分界锋(Southern Boundary front),其定义点为密集的深海带(abyssal zone)上升流到达水面下几百米。大部分的流量由位于中部的两个锋携带。南极绕极流在德雷克海峡的总流量估计为135百万立方米/秒(即斯维尔德鲁普, Sv),亦即约为全球河流流量总和的135倍。在印度洋有较少的水量加入南极绕极流,在塔斯曼尼亚南部的水量为147Sv,南极绕极流在此处为全球最大水量的地点。

动力学

编辑

水流力量的平衡的疑问

编辑

普遍认为南极绕极流的巨大流量是因为南冰洋西风带强烈的引致,而此风更吹在整个开放的纬度上。如果纬度上有陆地,风吹在密度低的表层水上很容易便会叠起来被大陆所阻碍。但南冰洋密度低的表层水的动量不能以以上方式取得平衡。[来源请求]

温盐环流理论

编辑

各种理论在不同层面提出了关于由风引起的南极绕极流动量平衡问题。风所推动的东向动量不断增加,因为科里奥利力而令水分子漂离地球的自转轴(即向北行)。此向北流量被在主要山脊系统引起的向南、压力推动的水流平衡了。部分理论把以上水流直接连系在一起,意味着南冰洋水流引起显著的密集深海上升水流,把密度高的深层水转化成密度低的表层水,以及由原本向南的水流转化成向北。以上理论把全球性温盐环流计算在南极绕极流的强度中,特别影响了北大西洋的性质。

弯流理论

编辑

另一方面,有如发生在海洋的大气风暴的海洋涡流,或视为南极绕极流的大规模弯流(meanders)可能直接把流量动量带至水柱下。这是因为水流可以在槽造成一个纯南向力,而在脊造成一个纯北向力,两者不需要任何密度的转移。实际上温盐环流及弯流均可能作为一个重要角色。

南极绕极流的周期性波动

编辑

近期研究指出南极绕极流依时间而改变。以上发现的证据为南极绕极波(Antarctic Circumpolar Wave),南极绕极波为一个影响大部分南半球气候的周期性振动。另一证据为南极涛动(Antarctic oscillation),包含了南极风力及位置的转变。南极涛动的趋势被假设为因为南极绕极流在近二十年的水量增加。

形成

编辑

冈瓦那大陆在2300万年前的中新世德雷克海峡为界分裂成为南极洲南美洲,南极绕极流于是形成。由于南极洲与温暖洋流受到阻隔,南极洲变得越来越冷,冰川开始在原本是森林的大陆上形成。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王裕民; 陈博彦. 南極漂浮冰山與洋流之影響評估分析研究 (PDF). 国立宜兰大学工程学刊 (国立宜兰大学). 2012年12月, (8): 107–127 [2015-05-2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5-24). 
  2. ^ 克晅 谭文岳. 西风漂流. 地理教育. 2004, (6). 
  3. ^ 小野寺 栄喜. 南極環流のエルニーニョおよび地球自転速度変動に及ぼす効果. 测地学会志 (测地学会). 1990, 36 (4): 267–276 [2015-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3). 
  • Orsi, A.H., T. Whitworth and W.D. Nowling, 1995, On the meridional extent and fronts of the Antarctic Circumpolar Current, Deep Sea Research, Series I, 42, 641-673.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