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塔丹麦语: Rundetårn,旧式拼法:Rundetaarn)是丹麦哥本哈根的17世纪的。圆塔是三一教堂的一部分,建设他们是为了给当时的学者提供一个天文台、一个学生教堂和一个大学图书馆.

圆塔
圆塔外帽
曾用名Stellaburgis Hafniens
概要
类型观光塔博物馆天文台
建筑风格荷兰巴洛克建筑
所属国家/地区丹麦
行政区哥本哈根市镇
坐标55°40′53″N 12°34′33″E / 55.68137°N 12.57579°E / 55.68137; 12.57579
起造1637年
竣工日1642年
托建方克里斯蒂安四世
高度
高度34.8 米
重量5,914 公吨
设计与建造
建筑师小汉斯·范·斯汀温克尔(Hans van Steenwinckel the Younger)
保护情况monument on Kulturstyrelsen register[*]
网站
http://www.rundetaarn.dk/
地图
地图

发展

编辑
 
圆塔上的inscription

历史背景

编辑

17世纪,天文学蓬勃发展。由于国际之间争夺殖民地的原因,促成了精准的航海和天文技术的发展。许多天文台纷纷建立,第一座天文台于1632年建立。1637年圆塔开始建造。

蓝图和施工

编辑

第谷·布拉赫 离开人世后,克里森·索伦森·隆戈蒙塔努斯 成为天文学家新秀,并成为哥本哈根大学的第一个天文学教授。克里森建议国王兴建圆塔,以取代在第谷于1601年死后而拆除的Stjerneborg。起初,克里森最初的提议是将圆塔建造在Solbjerget(现今的 Valby Bakke)山上。但是此时大学内正好再进行图书馆和教堂建案,于是将圆塔纳入建案当中。圆塔是建筑师 Hans van Steenwinckel the Younger应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的要求而设计 。 1637年,7月7日奠基,并于1642年完工。三一教堂于1656年建立,1657年建立图书馆。天文台(欧洲最早期用的)和图书馆由哥本哈根大学使用至1861年。天文学家奥勒·罗默 (1644-1710)和Peder Horrebow (1679-1764)、第谷都用过它。

建筑

编辑

除了台阶,独特的绕塔七转半的螺旋走廊也通向离街34.8米的塔顶,那里有天文台和一个小型天象厅。走廊也通向教堂和图书馆,这种设计对于允许马和马车到达图书馆运送书籍是必要的。

相关衍生文化

编辑
  • 安徒生童话《打火匣》中,三只狗中最大的那只眼睛有哥本哈根的圆塔那么大。
  • 为了纪念圆塔,第5505号小行星以“圆塔”命名:小行星5505
  • 丹麦,建筑的高度常与圆塔的高度做比较。
  • 丹麦语中的一个常用短语是 "Hvad er jøjest, Rundetårn eller et nedbrud af torden?" ,通常用来讨论对方尝试比较无可比较的量(参见苹果和桔子)。
  • 沙皇彼得大帝1702年访问哥本哈根时在马背上进入走廊 ,第一辆进入走廊的机械化车辆则是一辆Beaufort。

螺旋走廊在欧洲建筑中不同寻常。209米长的螺旋走廊绕着塔内侧盘旋上升,七圈半之后到达塔顶,也是塔内各个部分连接的通道。

圆塔是欧洲仍在使用中的最古老的天文台。它由哥本哈根大学使用直至 1861年。现在,天文台依然在晴朗的夜晚面对市民开放,人们可以登上圆塔顶端使用现存欧洲最古老的天文台观测星空。白天,天文台不开放,人们可以通过顶楼的天台瞭望哥本哈根全城的建筑,瞭望台的各个方向悬挂有指示远处建筑物的地图。

外部链接

编辑

55°40′53″N 12°34′33″E / 55.68139°N 12.57583°E / 55.68139; 12.57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