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哼语
巴哼语是中国湘黔桂三省交界处贵州、广西一侧自称“巴哼”(pa31 ŋ̊ŋ35)的瑶族所使用的语言,属于苗瑶语苗语支。越南也分布有少量使用巴哼语的族群。
巴哼语 | |
---|---|
那峨语、巴登语 | |
母语国家和地区 | 中国, 越南 |
区域 | 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河江省、宣光省 |
族群 | 瑶族,巴天族 |
母语使用人数 | 中国约4.8万(1997)[1] 越南约5000(2015)[2] |
语系 | |
文字 | 无 |
语言代码 | |
ISO 639-3 | pha |
Glottolog | pahn1237 [3] |
濒危程度 |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濒危语言[4] 脆弱(UNESCO) | |
使用族群
编辑巴哼语的使用族群主要分布在贵州省黎平县、从江县,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其中融水县人数最多。他们自称“巴哼”(pa31 ŋ̊ŋ35),故以此为其语言定名。侗族称其为“嘎优”(ka31 jiu33), 苗族称其为“大达优”(ta55 tia42 ju33),都是“瑶人”的意思。汉族称其为“红瑶”、“八姓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族划分中,他们被识别为瑶族。人口约有4.8万人(1997)[a]。[1]:1[5]:733
巴哼语的使用族群在越南也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河江省北光县、箐门县、黄树皮县,宣光省霑化县、安山县,其中北光县分布最为集中。他们在越南的民族划分中被视为独立民族,称巴天族。人口有5000多人(2015)。[6]:158[2]:109-128美国语言学家艾杰瑞指出,他们所操的语言与中国广西三江县高基瑶族乡的巴哼语非常近似。[7]
分布
编辑中国
编辑巴哼语使用者分布在中国下列县。大多数县的巴哼语使用者人数都在1千至6千(Mao & Li 1997)。
越南
编辑巴哼语还分布在越南北部一些分散的小块地区。巴哼语使用者在越南是个独立的民族,称作“巴天族”,有约上千人。
据Vu (2013:12-15),[14]巴天族的祖先从广西迁到海宁(现在的广宁省),并随后再迁到太原省。巴天族随后分化至3个不同地区。
研究历史
编辑1905年,法国人博尼法西发表了《明江上游居民所操语言之研究》,文中记录了“那峨语”,即自称“那峨”、他称“贵州人”的族群所说的不同于瑶族勉语的语言。这是关于巴哼语的最早的研究。[15]:306-327[1]:3
在1982年的《瑶族语言简志》中,巴哼语曾经被视为布努语的一种方言。[16]:117毛宗武后来表示,这是当时囿于材料不足而暂时采取的办法,实际上巴哼语与布努语的距离超越了一般人所理解的方言概念,是不能跟布努语的方言摆在同一个平面上的。[1]:3
《瑶族语言简志》中,巴哼话和唔奈话被认为是布努语的方言,二者是平级关系。[16]:117美国学者大卫·斯特雷克则将两者分列为两种语言,且各自分属一个单独的语族,与苗语族、瑶语族等是平级关系。[17]:22-42后来,毛宗武、陈其光等都认为,巴哼语是一门独立的语言,唔奈话是巴哼语的方言。[18][1]:84。近年来,李云兵改变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唔奈语是独立的语言,而非巴哼语的方言。[19]:72-80
巴哼语在语音上没有-m韵尾和塞音韵尾韵母,在语法上中心语一般在前,在词汇上也与苗语支语言比较近似,因此归入苗瑶语苗语支。[20][21][1]:233-235
方言
编辑巴哼语可以分为两个方言[1]:84、85:
- 南部方言:主要分布在广西三江县文界乡、良口乡,融水县白云乡、大浪乡、安陲乡、香粉乡,龙胜县三门镇、平等镇,贵州从江县高忙乡[b]。越南的巴哼语也属南部方言。
- 北部方言:主要分布在贵州黎平县滚董乡、顺化乡,广西三江县同乐乡。广西融水县大浪乡、大年乡、安太乡、洞头乡、滚贝乡、汪洞乡、杆洞乡也有分布。
南北方言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有没有鼻冠闭塞音声母(如ᵐp),有鼻冠闭塞音声母的属南部方言,没有的属北部方言。除此以外在词汇上也有一定的差异。[1]:90
语音
编辑声母
编辑巴哼语南部方言的声母表如下[1]:2-4:
塞音/塞擦音 | 鼻冠塞音/塞擦音 | 鼻音 | 近音 | 擦音 | ||||||||||
---|---|---|---|---|---|---|---|---|---|---|---|---|---|---|
不送气 | 送气 | 浊流 | 不送气 | 浊流 | 清鼻冠音 | 浊音 | 浊流 | 清音 | 浊音 | 浊流 | 清音 | 清音 | ||
唇音 | 一般 | p | pʰ | pʱ | ᵐp | ᵐpʱ | m̥p | m | mʱ | m̥ | ʋ | ʋʱ | f | |
腭音化 | pʲ | pʰʲ | pʱʲ | ᵐpʲ | ᵐpʱʲ | mʲ | mʱʲ | |||||||
齿龈音 | 一般 | t | tʰ | tʱ | ⁿt | ⁿtʱ | n | nʱ | n̥ | l | lʱ | l̥ | s | |
腭音化 | tʲ | tʰʲ | tʱ | lʲ | lʱʲ | l̥ʲ | ||||||||
唇音化 | tʷ | tʰʷ | sʷ | |||||||||||
龈颚音 | 一般 | tɕ | tɕʰ | tɕʱ | ȵtɕ | ȵtɕʱ | ȵ̥tɕ | ȵ | ȵʱ | ȵ̥ | j | jʱ | ɕ | |
软腭音 | 一般 | k | kʰ | kʱ | ᵑk | ᵑkʱ | ŋ | ŋʱ | ŋ̥ | x | ||||
唇音化 | kʷ | kʰʷ | kʱʷ | |||||||||||
小舌音 | 一般 | q | qʰ | qʱ | ᶰq | ᶰqʱ |
- 鼻冠闭塞音声母有闭塞音消失的趋势,改读对应部位的鼻音。北部方言即读对应部位的鼻音。[1]:91古鼻冠闭塞音声母,不论全清、次清、全浊,都向鼻音(而非闭塞音)转化,是巴哼语异于其他苗瑶语的重要特征。[18]
- tʲ、tʰʲ、tʷ、tʰʷ、sʷ用于近代汉语借词。
- 元音开头的音节,实际带有喉塞音声母ʔ。
韵母
编辑巴哼语南部方言的韵母表如下[1]:4-5:
前 | 央 | 后 | |||||
---|---|---|---|---|---|---|---|
一般 | 鼻化 | 一般 | 鼻化 | 一般 | 鼻化 | 展唇 | |
高 | i | ĩ | ʉ | ||||
次高 | ɪ | ɪ̃ | |||||
半高 | e | ẽ | o | õ | ɤ | ||
半低 | ɛ | ɛ̃ | ɔ | ɔ̃ | |||
低 | a | ã |
- 另有ŋ、ŋʱ、ŋ̊ŋ三个不含元音的音节。
声调
编辑巴哼语南部方言的声调表如下[1]:6-7:
调号 | 调值 | 来源 | |
---|---|---|---|
苗瑶语调类 | 近代汉语 借词调类 | ||
1 | 35 | 第1调 | 去声 |
2 | 33 | 第2调 | 阴平 |
3 | 31 | 第3调 | |
4 | 31 | 第4调 | 阳平 |
5 | 55 | 第5调 | |
6 | 44 | 第7调 | |
7 | 53 | 第7调 | 上声 |
8 | 31 | 第8调 |
词汇
编辑巴哼语(南部方言)以派生为主要的构词手段,词缀一般在前,常见的名词前缀有a44、qa31、qa35、ŋ̍31、qɛ53等。[1]:16-19
注释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毛宗武,李云兵. 巴哼语. 上海: 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7. ISBN 7-80613-371-2.
- ^ 2.0 2.1 李锦芳, 论中越跨境语言, 苏金智,卞成林 (编), 跨境语言与社会生活,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5, ISBN 978-7-100-11619-0
-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 Pa-Hng.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 ^ UNESCO Atlas of the World's Languages in danger, UNESCO
- ^ 贵州省志·民族志. 贵阳: 贵州民族出版社. 2002. ISBN 7-5412-0967-8.
- ^ 利国,徐绍丽. 越南民族. 北京: 华夏出版社. 1989. ISBN 7-80053-760-9.
- ^ Jerold A. Edmondson. Map & Language Descriptions Borderlands: Lesser Known Indigenous Languages of Northern Vietnam. [2017-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8).
- ^ Tongdao Dong Autonomous County Ethnic Gazetteer 通道侗族自治县民族志 (2004).
- ^ 9.0 9.1 毛宗武. 《优诺语研究》.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7.
- ^ Niederer, Barbara. 1997. Notes comparatives sur le pa-h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ahiers de linguistique Asie orientale 26(1).
- ^ Niederer, Barbara. 2004. Pa-hng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Hmong-Mien languages. In Tapp, N. and Michaud, J. and Culas, C. and G. Yai Lee (eds.), Hmong/Miao in Asia. Bangkok: Silkworm Books.
- ^ 存档副本. [2022-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7).
- ^ 13.0 13.1 Edmondson, J.A. and Gregerson, K.J. 2001, "Four Languages of the Vietnam-China Borderlands", in Papers from the Six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utheast Asian Linguistics Society, ed. K.L. Adams and T.J. Hudak, Tempe, Arizona.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Program for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 ^ Vũ Quốc Khánh. 2013. Người Pà Thẻn ở Việt Nam [越南的巴天语]. Hà Nội: Nhà xuất bản thông tấn.
- ^ Bonifacy, Auguste. Étude sur les Langues parlées par les Populations de la Haute Rivière Claire. Bulletin de l'É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Orient V. 1905.
- ^ 16.0 16.1 毛宗武,蒙朝吉,郑宗泽. 瑶族语言简志. 北京: 民族出版社. 1982. CSBN 9049·25.
- ^ Strecker, David. Some Comments on Benedict's "Miao–Yao Enigma: The Na-e language" (PDF). Linguistics of the Tibeto-Burman Area. 1987, (10) [2017-09-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1-16).
- ^ 18.0 18.1 18.2 陈其光. 巴哼语. 中国的语言.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7. ISBN 7-100-04363-8.
- ^ 李云兵. 20世纪以来的苗瑶语调查. 民族翻译. 2011, (1).
- ^ 邓晓华,王士元. 苗瑶语族语言亲缘关系的计量研究——词源统计分析方法. 中国语文. 2003, (3): 253–263.
- ^ 巴哼语. 中国大百科全书 第二版.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 ISBN 978-7-5000-7958-3.
- ^ 行政区划. 三江侗族自治县志. 北京: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92: 29-37. ISBN 7-81001-275-4.
- ^ 2023年老堡乡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3-06-30 (中文(中国大陆)).
- ^ 贵州省黎平县地名志. 黎平县人民政府内部资料. 1985: 259-261.
- ^ 2023年地坪镇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3-06-30 (中文(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