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复 (明朝)

张大复(1554年—1630年),字元长,号病居士,苏州昆山(今属江苏)人,明朝作家。

生平

编辑

先祖世居昆山,以耕读为生。张大年之兄,顾锡畴的姑父。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出生。体弱多病,二十岁后,无月不病。明末诸生,喜游历名山,家贫而好学。[1]早年致力于科举文词,但其终“不得志于有司”。汤显祖陈继儒梁辰鱼李季鹰等人经常在张大复的草堂中弦歌相和。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哭父逝而失明,[2]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与姚希孟朱鹭钦叔阳会于梅花草堂。万历四十四年,与归昌世顾咸正在里结雪堂社。一身诸多病痛,“病悸”、“病肿”、“病下血”、“病肾水竭”等,自号“病居士”。[3]生性风流,[4]晚年仍耽溺狭邪之游,引发肾水枯竭。为了治疗目疾,张大复几乎倾家荡产。[5]崇祯三年(1630年)七月九日卒。[6]撰有《梅花草堂集》、《闻雁斋笔谈》等。

注释

编辑
  1. ^ 陈继儒《梅花草堂笔谈》序言称:“元长贫不能享客而好客,不能买书而好读书,老不能询世而好经世,盖古者狷狭之流,读其书可以知其人矣”。
  2. ^ 《江南通志·文苑传》云: “张大复,字符长,昆山人。少英迈绝伦,父维翰授以经史、汉魏唐宋诸家,故学有原本。文日奇,名日起。父殁,哀毁两目,丧明犹成《笔谈》、《梅花草堂诸集》。”汤显祖《玉茗堂文》之三有《张氏纪略序》,其中提到张大复因失明,“母子之间,徒以声相闻者十四年。”沈际飞评此语时说:“余犹及见元长先生,虽丧明,口授文字,能追取昔人尘土面目,而悲喜啼笑如生。”
  3. ^ 张大复《病居士自传》:“居士姓父姓,名父名,然不能如父志,丑之,又多病,故自号病居士。故不善雕虫,所作制义居下下,然亦病悸。吴地下湿,处则病肿,父尝为木阁居之,亦病肿。或数月不步,所饮竟日夜不满五合,然病下血,甚于豪饮者。……病傲,己无能,不欲言人之不及,而遇诸非法者,故为强词以夺正者,必折之无所容,然后已。病愁,见义或不能为,而好谈节侠,若飞六月之霜,振齐合之风,易寒州之水,则毛骨炼坚,隐隐若刺猬乱起。……”
  4. ^ 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卷4〈狭邪〉:“某年少时颇好狭邪游,然未尝不自贵重。所以往往诎其强有力者而绝,未尝有辞色之伤。”
  5. ^ 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卷13〈淳化帖〉:“吾家藏榻甚多,独晋唐小楷、褚河南夫子庙碑、麻姑以坛记,识者禒为江南甲品,传宝百二十年,今皆失之,吾双眼祟之也。”
  6. ^ 据钱谦益的《张元长墓志铭》载,张大复“卒于崇祯三年(1630)七月廿九日,年七十有七。”

参考书目

编辑
  • 杨玉成:〈病人絮语─晚明张大复的疾病与书写〉,2011年
  • 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54〈张元长墓志铭〉
  • 蒋矿:〈张元长先生传〉《昆山人物传》
  • 吴承学,〈论张大复的散文小品〉,《中山大学学报》,1996,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