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花,又称碰花将和[1]花将牌[2],是清朝民国时期流传于江浙的传统骨牌游戏[3]

历史

编辑

金学诗的《牧猪闲话》记录挖花在乾隆时就已流行,也称为碰花将和,因半数牌称作有花,而得此名[1][4]。其玩法由碰和演变[2],牌具早期属纸骨牌,与花湖牌很接近[5],后来以骨制[6][7]、竹制[8]。清末民初的包天笑记录他祖父辈时的苏州麻将当时还未流行,上流阶级玩的是铜旗,不屑玩桥头巷口的轿夫们玩的挖花[9]

清朝晚期出现的麻将被认为受挖花影响,两者同样砌牌成方城、以骰子定位、花牌等相同处[1][10]连雅堂在1925年写的《麻雀考原》也认为麻将除继承水浒牌外也受挖花影响,花将的“天、地、人、和”,就是变相成麻将的“东、南、西、北”[2][11]

到了民国时期,挖花主要流行在江浙一带[3],曾与麻将在上海同样流行,有“天天挖小花,麻将弗其搓。”此谚语,言下之意是挖花比较好玩[10]。像上海青帮杜月笙喜欢玩挖花,经常陪他玩的有部下顾嘉棠、川帮刘航琛康心之范绍曾等人,每次输赢在数千块银元之间[3]。上海名医陈存仁称自己从来不会打牌,但喜欢与丁仲英儿子玩挖花,因为觉得这牌只靠运气,像开奖一般计数很有趣[12]。上海等地人玩挖花赌时喜欢唱有带着牌名的歌曲[13],这种曲称为挖花调,至21世纪初还有老人依旧能唱,如凑到1-4点式的牌组时唱:“一点血光灾,情哥走勿拢。妹妹在房间,原是一场空。”;2-6点式,“约到礼拜六,花烟间里坐。若要房全包,用脱两块六。”;4-6点式,“打开红绿窗,眼看小才郎。开口情哥唱,快进小妹房。”等富有民俗趣味的歌词[14]。在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白先勇的〈永远的尹雪艳〉等小说,也有上海人玩挖花、唱挖花调的场景[15][16]。上海打花会的三十六门除了会画上动物,还会加上挖花牌,让目不识丁的赌客可记住,如徐元贵配上虾精、天牌,陈吉品配上白象精、地牌[17]

玩挖花的技巧性不多,赌博性大,但因算分麻烦、胡牌又不一定会胜,因此在21世纪已很少人玩[10]

牌具

编辑
 
挖花牌
  • 两颗六面骰。
  • 牌形状同麻将,牌面各为两颗六面骰的二十一种点式,各六张,共一百二十六张。有些还会增加春、夏、秋、冬、梅、兰、菊、竹这八张花牌、两张白板,共一百三十六张[10]
    • 每点式各三张无框,称为无花、白皮;各三张有框,称为有花。有花又分为两种,各两张有双框;各一张有单框,采二重点式,一在左上角,一在右下角,称为叠大或特大。
    • 6-6、2-2点式,称为双将牌;5-5、3-3、2-2、4-6、1-6、2-5、3-4点式,称为将牌;其余称为闲牌[4]

牌规

编辑

各书所载的规则略有差异,以下用《中国赌博史》、《中国麻将游戏与数理分析》所载为主[4][10]

流程

编辑
  • 四人游戏,共打四圈,称为天圈、地圈、人圈、和圈。以掷双骰选位,庄家称为天家,闲家依逆时钟方向各称为地家、人家、和家。
  • 洗牌后,各人将牌砌成上下重叠的两横条。用花牌、白板,玩家各砌十七墩;不用花牌、白板,庄家砌十五墩,闲家各砌十六墩。
  • 在理牌前,庄家的对家掷双骰一次,称为掷奖。同点式的牌、骰子反面点式的牌,牌值皆增一番。
  • 顺时钟方向抓牌,由庄家先抓牌,每次两墩,玩家皆抓二十张。
  • 由庄家掷双骰,决定谁先摸牌,称为开门。然后逆时钟方向轮流摸牌、打牌,直到有人胡牌。
  • 打出的牌须依顺序明放在自己的桌边,以打完已有对子、多余同点式的白皮为优先,称为恭子、攻子;再打完没有对子的白皮,称为白皮荡张;最后打完没有对子的有花,称为有花荡张。
  • 若能用自己的牌和自摸牌、或上家的弃牌,能组成以下组合,就把该些牌一起亮在桌上。
    • 两张同点式的对子,若需打出同点式的恭子,称为穿;若不需,称为吃。同点式的对子只能一组。然后依规定打出一张其他牌。
    • 三张同点式、并且有花的刻子,称为靠、敲。不把牌打出去。
  • 胡牌需组成十组不同点式的对子、靠。玩家可胡其他三家打出的牌,若同时胡牌以下家为优先,称为拦和。若有同点式的两张牌皆可胡,以有花牌胡为优先。胡牌剩下一张未成对的牌称为宕头,唯有胡家可得该牌的分数。
  • 胡牌后,庄家掷双骰一次,称为摇奖,同点式的牌值增一番。然后,所有玩家亮牌,如果同点式的对子、靠重复、或打牌没照顺序,称为合扑,为最输的玩家。四家皆犯错则和局,由庄家的下家接任。
  • 分数称为道,以总道数多获胜,作下圈的庄家。道数最少的玩家为为最输的玩家,付三家筹码,次少付两家,再其次付一家。同样道数则平手。庄家的输赢筹码以乘两倍算。

牌值

编辑
  • 不论是宕头、对子、靠这三种牌组,闲牌、将牌、双将牌的基本牌值皆分别为40道、80道、160道,该牌组每多一框就再一翻,如下列三表所示。
  • 每中一种奖牌值也再一翻。
  • 在天、地、人、和圈时,分别是6-6、1-1、4-4、1-3点式再一翻。
宕头\框数 0 1 2
闲牌 40 80 160
将牌 80 160 320
双将牌 160 320 640
对子\框数 0 1 2 3 4
闲牌 40 80 160 320 640
将牌 80 160 320 640 1280
双将牌 160 320 640 1280 2560
靠\框数 5
闲牌 1280
将牌 2560
双将牌 5120

参考

编辑
  1. ^ 1.0 1.1 1.2 涂文学. 《赌博纵横》. 中国: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1997-09-01. ISBN 9787801121240 (中文(中国大陆)). 
  2. ^ 2.0 2.1 2.2 连雅堂《雅堂先生集外集·麻雀考原》:“花将牌,由碰和牌蜕变而来,碰和牌每具二十一色,与宣和骨牌同,惟每色五张,每具一百零五张,张数较宣和骨牌为多,此牌在光绪初年已不流行,花将牌牌色、张数、与碰和牌同,惟每色中有二张增绘花枝称为花牌。以天、地、人和四色为将牌,故称花将牌,亦称花和牌。”
  3. ^ 3.0 3.1 3.2 吴德慧. 《中国古代丑史》第12卷. 中国: 吉林摄影出版社. 2002-04-01. ISBN 9797806064176 (中文(中国大陆)). 
  4. ^ 4.0 4.1 4.2 郭双林、萧梅花. 《中國賭博史》. 台湾: 文津出版社. 1996. ISBN 9789576683688 (中文(台湾)). 
  5. ^ 白维囯、朱世滋. 《古代小说百科大辞典》. 中国: 学苑出版社. 1997-08-01. ISBN 9787507703818 (中文(中国大陆)). 
  6. ^ 清·张人镜《月浦志》 :“小纸牌曰游和,又易为幻和,曰翻百劳,今更易曰挖花。乡间茶坊中群小蚁集,一切无赖之徒皆由此起。”
  7. ^ 清·王昶《嘉庆直隶太仓州志》:“赌博之害已久,旧用纸牌,有十各、花和、百劳诸名目,更易为骨牌、掷骰及押宝,最后为麻雀。”
  8. ^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羅店鎮志》. 中国: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6-06-01. ISBN 9787806817957 (中文(中国大陆)). 
  9. ^ 包天笑. 《钏影楼回忆录》. 中国: 大华出版社. 1999. ISBN 9787805982748 (中文(中国大陆)).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米明壁、吴芝芬. 《中國麻將遊戲與數理分析》. 台湾: 五南出版社. 2009-08-25. ISBN 9789571156958 (中文(台湾)). 
  11. ^ 连雅堂《雅堂先生集外集·麻雀考原》:“其更蜕变为马将牌也,则受花将牌之影响,默和牌每色可增为四张,既与马将牌相类,么头三色,即马将牌之中发白,为马吊牌中红千万胜空汤之变相,惟默和牌中无东西南北四色,此四色乃花将牌中天地人和四将之变相也。其称为马将者,盖取马吊牌之马与花将牌之将相合而成。”
  12. ^ 陈存仁. 《银元时代生活史》. 中国: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05. ISBN 9787563365371 (中文(中国大陆)). 
  13. ^ 卢大方. 《上海灘憶舊錄》. 中国: 世界书局. 1985 (中文(台湾)). 
  14. ^ 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宁海卷》. 中国: 宁波出版社. 2012-05-01. ISBN 9787552601404 (中文(中国大陆)). 
  15. ^ 韩邦庆. 《海上花列傳》. 中国: 上海清华书局. 1923 (中文). 
  16. ^ 白先勇. 《台北人》. 台湾: 尔雅出版社. 1993-02-17. ISBN 9579159882 (中文(台湾)). 
  17. ^ 宋路霞. 《上海的豪門舊夢》. 台湾: 联经出版社. 2001-10-11. ISBN 9789570822977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