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卫天后宫
东卫天后宫,古称同公宫仔,台湾澎湖马公市庙宇,东卫里公庙,主祀天上圣母妈祖。[2]
东卫天后宫 Dongwei Mazu Temple | |||||
---|---|---|---|---|---|
基本信息 | |||||
位置 | 台湾 880 澎湖县马公市东卫里27号 | ||||
宗教 | 台湾民间信仰 | ||||
主神 | 天上圣母 姜太真君 巧圣先师 中坛元帅 虎爷将军 各府千岁 | ||||
例祭 |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 农历三月廿三(妈祖圣诞) 农历四月初六(姜太真君) 农历五月初七(巧圣先师) 农历八月十五(同宫城隍)[1] | ||||
庙格 | 妈祖庙、角头庙 | ||||
领导 | 重要人物:吕姓宗族 | ||||
建立时间 | 传为1663年建立(南明永历17年) 2007年重建 | ||||
地图 | |||||
汉语名称 | |||||
|
沿革
编辑“东卫”之名及该聚落形成渊源于军事组织。南明永历15年(清顺治18年,公元1661年),郑成功率舰队占领澎湖本岛,先于文澳地区设立安抚司,又在妈宫港北方设置“东卫”、“中卫”与“西卫”三个海防据点,此即“东卫社”聚落最初由来。[3]
1684年,康熙皇帝决议将澎湖与台江内海一带纳入清帝国版图[4],澎湖地区行政规划大体延续东宁王国制度,“东卫社”之名亦得以保留[3][1],且仍旧担纲保卫文澳厅署,防范倭寇、红毛番、偷渡及监视走私等职务[2],故清代以将,东卫社居民多为军职[3][5],并与澎湖提标馆的班兵颇有渊源,东卫天后宫一度与之结为“姊妹庙”,但不知何故,两庙交谊后来却日益转淡[2]。
关于东卫天后宫的缘由,据称约莫在南明永历17年(1663年)间,东卫社民在海滨捡到一落难神像,称“下田仔同公”(即同公),并搭建小庙奉为社神(土地神)。由于“同公”神阶不高,文武官员经过庙前并不礼敬,遂于乾隆37年(1772)从福建湄洲迎奉妈祖神像来澎,引以为东卫社公庙主神,并增祀城隍爷,以此抬高原庙庙阶。至道光13年(1833年),又增祀于巧圣先师(鲁班)、姜太真君、各府王爷千岁于殿内。[2]
民国58年(1969年),东卫吕姓旅台宗亲特从东卫天后宫分火渡台,同年10月,分香庙“高东天后宫”落成,庙址为今高雄市苓雅区河北路155号。[6]
建筑
编辑东卫天后宫曾历经数度修建,今可考于民国56年(1967年)时,蒙当地吕姓宗族捐地,聘请知名木匠师叶根壮(澎湖后窟潭人,今马公市重光里),增建左右厢房、扩大庙宇规模。民国93年(2004年)亦因庙舍古老,年久失修,村民拆除旧庙,集资重建,于民国96年(2007年)竣工,即为今貌。[2][7]:206-218
图辑
编辑-
五营
-
妈祖金身
-
虎爷像
-
乾隆年间湄洲移灵碑记
-
重建碑记
相关条目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23°34′05″N 119°36′02″E / 23.568039°N 119.600493°E
- ^ 1.0 1.1 马公市公所. 里鄰介紹 東衛里. 澎湖县马公市公所. 2017-06-30 [2019-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2) (中文(台湾)).
- ^ 2.0 2.1 2.2 2.3 2.4 林, 文镇. 《馬公市各里寺廟篇》. 澎湖县: 马公市公所. 2006: 42 [2019-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9) (中文(台湾)).
- ^ 3.0 3.1 3.2 蔡, 平立. 《馬公市志》. 澎湖县: 马公市公所. 1984: 195 (中文(台湾)).
- ^ 许, 雪姬. 臺灣棄留疏. 台湾大百科全书. 2009-09-24 [2019-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2) (中文(台湾)).
- ^ 清寰管理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金采手藝.銀線之里:西衛麵線的故事》. 澎湖县: 马公市公所. 2009 (中文(台湾)).
- ^ 刘, 普雄. 〈高東天后宮〉. 文化资源地理资讯系统. 2011-10-15 [2019-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6) (中文(台湾)).
- ^ 7.0 7.1 林, 世超; 张, 宇彤. 《宮廟巧藝:跨越傳統的葉根壯大木作技術》. 台中市: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2018. ISBN 9789860561944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