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付遗址(日语:板付遺跡)是位于福冈县福冈市博多区板付的一处绳纹时代晩期至弥生时代后期遗址。是日本最初期的水稻耕作、环濠聚落日语環濠集落遗址之一。该遗址1976年指定为日本国史迹,现在已开发为公园,复原有竖穴建筑日语竪穴建物和水田等,并建有展览馆(板付遗址弥生馆)。

复原后的板付遗址的环濠聚落

历史

编辑

1917年中山平次郎日语中山平次郎发表了文章,报告了板付的瓮棺内出土了青铜[1],是最早的弥生土器日语弥生土器与金属器共出的报告。

1950年1月,在竹下駅前开裁缝铺的当地考古学家中原志外顕,在遗址内的牛蒡田调查中时,同时采集到了夜臼式陶器(或称为刻目突带文陶器日语刻目突帯文土器,当时被认为是绳纹晚期陶器)和板付式陶器(弥生前期陶器)。这一发现暗示了这可能是最古老的弥生时代遗址。于是,作为日本考古学协会日语日本考古学協会的共同研究“日本农耕文化的生成”的一环,九州大学冈崎敬日语岡崎敬明治大学杉原庄介日语杉原荘介等进行了4年的调查发觉,发现了V字形断面的环濠,以及贮蔵穴、竖穴建筑日语竪穴建物等,出土有石刀大陆系磨制石器日语大陸系磨製石器以及板付式陶器,确认了日本最古的环濠聚落。此外,还出土了带有炭化米和稻壳压痕的陶器,证明了确实存在稲作农耕。

1970年以后,伴随着建设开发,调查发掘由福冈市教育委员会日语福岡市教育委員会进行,1976年指定为日本国史迹。1978年,在弥生I层(弥生时代前期)下的绳文晚期末地层中,出土了大片水田、木制农具、石刀等,还确认了有水渠的井堰等灌溉设施。 根据田埂之间的间距估算,一片水田面积为400平方米;通过花粉分析推测,除了水田也有旱田。因此,水稻耕作可以追溯至比弥生时代前期的板付I式陶器更早的年代[2]

发现

编辑
 
明治大学博物馆日语明治大学博物館展示的板付1式陶器

遗址位于福冈平原中心,年代主要为弥生早期(夜臼式期)至前期(板付I、II式期)。遗址有环濠聚落日语環濠集落和周边广布的水田,分布在海拔约7~9米的阶地和周围的冲积平原上,在稍远的地方发现有墓地。环濠内因后世削平破坏已不复存在,现在复原的竖穴建筑是参照江辻遗址同时期的建筑遗迹复原的。环濠平面呈卵形,断面呈v字形,南北110m、东西81米,濠宽1-5m、深1-2.5m。推测在其内外两侧建有1-1.5m左右的土垒。地面挖有谷物贮藏坑,年代较早的呈方或长方形,较晚呈圆形,深约1-2m,断面呈袋状。从夜臼期至板付II式期,共发现200余座贮藏坑[2]。水田分布在台地以西的冲积平原上,拥有主水道、水井、排取水沟、田埂等。板付I式陶器组合种类有日语、钵、豆。器身常采用拍打成型,与广泛分布至西日本的远贺川式陶器日语遠賀川式土器相同[2]。还发现弥生前期至中期的磨制石镞12枚,石剑1口。

除此以外,在弥生时代的文化层之下,还发现有绳纹早期的押型纹陶器。在后世的遗迹单位中也发现有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器。

保存

编辑

板付遗址的の环濠聚落于1993年复原,开发为板付遗址公园。 公园还在修复后的稻田中,举办了水稻种植和收割等活动。遗址出土文物则在公园内的板付遗址弥生馆福冈市博物馆等地展览。

遗址1976年指定为日本国史迹,2000年3月16日、2002年12月19日、2006年1月26日追加指定了史迹范围。

脚注

编辑
  1. ^ 中山平次郎. 銅鉾銅剣の新資料. 考古学雑志. 1917-05-03, 7 (7): 407-417. 
  2. ^ 2.0 2.1 2.2 菅波正人“弥生时代开始期の集落--板付遗迹”/独立行政法人文化财研究所・奈良文化财研究所监修‘日本の考古学 -ドイツで开催された“曙光の时代”展’小学馆 2005年 82-83ページ

参考文献

编辑

関连项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