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玛峰基地营
珠穆朗玛峰基地营(英语:Everest Base Camp),或称珠穆朗玛峰大本营,为珠穆朗玛峰两侧的基地营(可以指任何一条珠峰攀登路线的基地营,但由于攀登路线已经标准化,因此较为少见)。南侧的基地营位于尼泊尔,海拔5,364米(17,598呎)(28°0′26″N 86°51′34″E / 28.00722°N 86.85944°E),北侧的基地营位于西藏,海拔5,150米(16,900呎)[1][2][3] (28°8′29″N 86°51′5″E / 28.14139°N 86.85139°E)。这些营地是登山者在攀登珠峰与下山时所使用的基础营地。南侧的基地营用于攀登东南部山脊之用,北侧的基地营则是用于攀登东北部山脊之用[4]。
南侧基地营的物资是由夏尔巴人或搬运工运送,并以动物(通常是牦牛)作为辅助。北侧基地营的物资则是以车辆运送(至少在属于夏季的月份)。一般登山者会在基地营休整数日并进行适应,以降低高山症的风险。
尼泊尔境内的南侧基地营
编辑前往南侧基地营的徒步路线,是喜马拉雅山脉中最热门的健行路线之一,每年约有上千人造访这条路线。健行旅客通常会从加德满都飞往卢克拉以节省时间与体力,并从早上开始徒步前往基地营。然而,旅客也可以徒步前往卢克拉。加德满都至卢克拉间没有公路,因此要运送大型与重型物资时只能用飞机。
2015年,据统计每年约4万人次利用卢克拉机场至珠穆朗玛峰基地营之间的徒步路线[5]。
登山客从卢克拉开始,可一路徒步往上至海拔3,440米(11,290呎),位于都得科西河河谷的夏尔巴人聚居地南崎巴札,此路途必须花大约2天时间才能抵达,为该路线所在区域的中心枢纽。一般登山客会在此处休息1日以适应环境,接着会花2天时间抵达海拔4,260米(13,980呎)的丁伯崎,并在此休息1日以适应环境。接下来的2天就会前往基地营,沿途会经过位于卡拉帕塔下方,海拔5,545米(18,192呎)的高乐雪,以及普莫里峰。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境内发生震级7.8级的地震,造成普莫里峰雪崩并袭击南侧基地营[6]。据传结果造成至少19人死亡。2周以后的5月12日,又发生了规模7.3级的第2次地震[7]。部分前往基地营的路径遭到损毁且需要修复[5]。
-
尼泊尔境内南侧基地营中,位于昆布冰川的临时帐棚平台
-
尼泊尔基地营位于左侧下方,右侧为昆布冰瀑
-
昆布冰瀑
-
珠穆朗玛峰基地营
中国境内的北侧基地营
编辑北侧的珠峰大本营(标准藏语:ཇོ་མོ་གླང་མའི་སྒར་ས་ཆེན་མོ།)可从邻近协格尔镇的中尼公路,开车往南旅行100公里抵达。从基地营入口开始,所有旅客皆必须搭乘由政府管理的公车以进行交通管制,然后行经一段位于海拔5,200米山丘上的碎石路段,抵达登山客的营地。只有适应良好的旅客,才能够从观光客营地徒步抵达登山客的营地[8]。基地营的“观光客营地”位于基地营与绒布寺的半路上;真正的登山基地营则位于绒布冰川脚下。2019年,中国政府颁布了一项最新规定:基于珠峰地区的环境保护措施,观光客营地将被撤离至绒布寺一带。旅客仍可以参观观光客营地[9]。
目前,国际游客想要前往北侧(中国方面)的基地营,除了必须取得西藏自治区的旅游许可外,还要得到中国政府的入藏旅游批准函。中国内地和港澳地区旅客则无需提供“入藏旅游批准函”,而是办理边防证,或者持有有效期内的尼泊尔签证的护照,台湾游客则是以台胞证向“西藏自治区台办”办理台湾同胞进藏批准函。对于国际游客及台湾游客,这类许可必须由拉萨当地的旅行社进行旅游安排,并必须雇用至少一名人员陪同(驾驶或向导)。 进入大本营前需要接受边防检查站的检查,所有人员必须出示上述证件以及身份证(大陆居民),回乡证(港澳居民),护照(国际游客)。
-
离开中尼公路后前往北侧基地营的碎石路,此处可以首次见到珠穆朗玛峰的景象。
-
在西藏基地营中,为了旅客方便而设立的帐棚村(观光客营地)。此为普通游客最远可以抵达的地区。背后可见到珠穆朗玛峰。
-
珠穆朗玛峰北侧基地营的茶馆,背后可见到珠穆朗玛峰。
-
西藏基地营的茶馆/旅馆内部景象。
-
2002年8月3日从西侧瞭望的北侧基地营。左侧的永久性建筑是登山客所使用,中左侧的建筑物为临时木造框架所建造的坑式厕所,右侧的塑胶蓬则为其他访客与支援人员所用。
-
在旅客开放区域以外禁区所见的登山客帐棚。
-
2011年5月20日,从北方的帐棚村可见到珠穆朗玛峰北侧的营地。
-
珠峰大本营
对外通讯
编辑2018年以前,基地营只能使用卫星电话对外通讯。现在Everest Link公司为南侧基地营提供Wi-Fi无线网络服务。[10]中国电信公司为北侧基地营提供Wi-Fi服务。[11]
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Foster, Simon; Jen Lin-Liu; Sherisse Pham; Sharon Owyang; Beth Reiber; Lee Wing-Sze; Christoper D. Winnan. Frommer's China. John Wiley & Sons, 2010. 2010: 5 [2012-04-03]. ISBN 978047052658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2).
- ^ Reynolds, Kev. Everest - A trekker's guide. Cicerone Press Limited. 2006: 231 [2012-04-03]. ISBN 978-1-84965-076-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2).
- ^ Buckley, Michael. Shangri-La: A Travel Guide to the Himalayan Dream. Bradt Travel Guides. 2008: 165 [2012-04-03]. ISBN 978184162204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2).
- ^ Mayhew, Bradley; Bindloss, Joe. Trekking in the Nepal Himalaya. Lonely Planet. 2009. ISBN 978-1741041880.
- ^ 5.0 5.1 4 sections of trekking route to Mount Everest were damaged by earthquake, assessment finds. [2018-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 ^ Everest Base Camp a ‘War Zone’ After Earthquake Triggers Avalanches. National Geographic. [2015-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8).
- ^ Avalanche triggered by quake kills 18 on Mount Everest. [2015-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8).
- ^ Which Everest Base Camp: Everest or Nepal?.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1).
- ^ 游客从来不能擅自前往珠峰登山大本营——官方详解珠峰保护区规定. 新华社. [2022-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3).
- ^ Meet the Sherpa bringing Wi-Fi to Everest. National Geographic. 2019-05-22 [2019-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2).
- ^ 珠穆朗玛峰旅游大本营开通无线网络. 新华网. [2019-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