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科记考
《登科记考》是唐、五代科举考试研究的学术性著作,清人徐松撰,共三十卷。
唐代一共进行过264次进士考试,大中十年(856年)郑颢奉诏编撰《诸家科目记》13卷,为唐朝官修登科文献之最早记载[1],其余唐人所私撰登科记有十余家,如姚康《科第录》16卷、李弈《唐登科记》2卷等,然其书多亡佚。宋代乐史撰《登科记》30卷,亦佚。[2]徐松在《文献通考·选举二》、《唐才子传》、新旧《唐书》与徐应秋之《玉芝堂谈荟》的基础上,又杂采《唐会要》、《文苑英华》、《册府元龟》、《玉海》、《太平广记》等著作,考证更多的资料,《登科记考》总共列出唐代有纪录的140位状元姓名,远多于《玉芝堂谈荟》列出的84位,是研究中国唐朝科举制度的重要文献,李慈铭称此书“体例秩然,考据精博”[3]。
《登科记考》仍有不少错误,例如《登科记考》卷九天宝十载“明经科”云:“按贾至已于开元二十三年进士及第,此以进士又应明经也。”,这明显是受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四上称贾至“天宝十载,明经擢第”(《唐才子传》卷三又因袭晁《郡》书之误)与《唐才子传》卷二《李颀传》称“开元二十三年贾季邻榜进士及第”的误导,徐松又以为贾季邻跟贾至(贾幼邻)是同一人,竟有此大谬;又《唐才子传》卷一载: “崔颢,汴州人。开元十一年源少良下进士及第。”《登科记考》卷七据此以为源少良于本年知贡举,实则少良是开元十一年状元。又如孔敏行在新旧《唐书》中登科的年代不同,《旧唐书》本传说孔敏行是元和五年进士,《新唐书》本传又说“元和初擢进士第”,《登科记考》则选取元和五年,但是《登科记考》卷十八又载元和五年状元为李顾行。[4]《登科记考》卷二三取《唐才子传》卷九载唐僖宗光启四年状元为郑贻矩,但据四库全书本《河南通志》卷四五载光启四年状元为荥阳人郑中贻。《登科记考》卷二五将郑雍当作开平二年(908年)普通进士,《南部新书》以郑雍为状元。[5]由于唐代科举考试制度仍处于试验阶段,所谓状元其实不一定是状元。另外在五代科举取士方面,本书仅提到崔邈、陈逖、崔光表、王归朴、黄仁颖、郭晙、卢华、寇湘、王溥、王朴、扈载等十一人。
1941年岑仲勉撰有《〈登科记考〉订补》,开启近代学者对《登科记考》补正之风潮;施子愉又有《〈登科记考〉补正》。孟二冬有《登科记考补正》,新增补进士661人,再加上拔萃、弘词、拜官、武举等,新增的总人数超过1500人。王洪军又有《登科记考再补正》。另傅璇琮与龚延明、祖慧主编有《宋登科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