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雀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4年1月5日) |
禾雀(学名:Lonchura oryzivora,中国大陆作禾雀,台湾作爪哇雀)又名爪哇禾雀、黑芙蓉、白芙蓉、银芙蓉、浅黄褐芙蓉,为雀形目梅花雀科禾雀属的鸟类,分布于印尼,一般生活于低地草原或具草甸、灌丛的空旷林地、也见于耕地、花园、城郊的村镇以及活动于稻田或甘蔗田、树林或灌木丛中。它是一种受欢迎的笼养鸟,并已被引入许多其他国家。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亚洲及埃塞俄比亚[2]。
禾雀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鸟纲 Aves |
目: |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
科: | 梅花雀科 Estrildidae |
属: | 文鸟属 Lonchura |
种: | 禾雀 L. oryzivora
|
二名法 | |
Lonchura oryzivora | |
异名 | |
|
分类
编辑禾雀由瑞典博物学家卡尔·林奈于1758年在其《自然系统》自然系统的双名法中正式物种描述为Loxia oryzivora。[3] 种小名源自拉丁文oryza ,意为“稻米”,与-vorus,意为“食者”。[4] 林奈的描述基于英国博物学家乔治·爱德华兹于1743年在其《不常见鸟类的自然历史》(A Natural History of Uncommon Birds)中描述和插图的“稻鸟”。爱德华兹认为他的标本来自中国,但提到其常见名称“禾雀”。[5] 该物种于2020年被重新归类至文鸟属(Lonchura)。[6]
描述
编辑禾雀全长约15至17 cm(5.9至6.7吋),从喙到尾羽末端。虽然体型仅相当于家麻雀,但它可能是梅花雀科中体型最大的物种。其平均体重为24.5 g(0.86 oz),略重于其最近的竞争对手黑腹食籽雀。[7] 成鸟有明显的灰色上半身和胸部,粉红色的腹部,白颊黑头,红色的眼圈,粉红色的脚和粗壮的红色喙。
雌雄相似。幼鸟上半身为棕色,下半身呈淡棕色,头部单调无纹。非常年幼的鸟喙为黑色,底部为粉红色。
其叫声为chip,而其歌声为快速的一系列啾啾啾啾啾啾啾的叫声chipchipchipchipchipchip。
根据Furutani等人(2018年)的研究,禾雀在不同的行为情境中会发出不同的啾鸣音。这些啾鸣声在声学上相似,但根据情境的不同,其重复率会有所变化。在攻击行为中,禾雀会发出更快速且声压和混乱度较高的啾鸣声。相反,在亲和行为中,啾鸣声会较慢且较柔和。这种啾鸣声的变化在鸟类的社交沟通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有助于它们根据不同的情境传达不同的意图。[8]
分布与栖地
编辑禾雀是一种非常群居的鸟类,主要以谷物和其他种子为食。它常出现在开阔的草地和耕地,曾一度是稻田中的害鸟,因此得名其学名。其鸟巢筑于树上或建筑物中,巢内可产下多达八颗鸟蛋。
饲养
编辑禾雀在亚洲已经作为笼养鸟受欢迎数百年,最早在中国的明朝,然后从17世纪起在日本流行,经常出现在日本的绘画和版画中。明治时代作家夏目漱石曾撰写一篇关于他宠物禾雀的文章。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禾雀是美国最受欢迎的笼养鸟之一,直到其进口被禁止。如今,该鸟在加利福尼亚州仍被禁止饲养,因为它被认为对农业构成潜在威胁,尽管依赖稻米的亚洲国家如中国、台湾和日本并未对其进行管制。
在亚洲,禾雀通常从出生后不久就由人类饲养,因此它们变得非常温顺,并对人类产生依恋。因此,通常可以将它们饲养在相对较小的笼子里,但可让它们在室内活动而不会试图逃跑。在圈养环境中,已培育出多种颜色,包括白色、银色/乳白色、鹿色/伊莎贝拉色、粉色、奶油色和玛瑙色(在欧洲的圈养标本中目前较为稀有),还有斑点禾雀(在日本被称为桜文鸟sakura buncho)。
据说在400年前已有中国人饲养禾雀。因此禾雀经常被用作中国占卜术中灵雀占卜的“媒鸟”。相士首先把禾雀从小盒中放出来,然后禾雀会在占卜用的签筒抽一支签,相士此后便会根据签文向客人解释签文。这种占卜术在香港庙街及台湾极为盛行。
在台湾,早期常见的是一种以禾雀当媒介的赌博摊子,赌客押注桌上的号码,再由经训练的禾雀抽出赢奖的号码。
引入
编辑禾雀被引入至印度次大陆,[9]但未能在印度本土成功定居。[10] 在美国,有几个夏威夷群岛的岛屿,尤其是欧胡岛,有繁殖种群。
在加勒比地区,禾雀被引入至波多黎各,在圣胡安附近相当常见。它也曾在牙买加被观察到,但尚未在其他岛屿上有记录。[11] 它也被引入至圣诞岛,位于西澳大利亚沿海。
威胁
编辑在一些国家,禾雀被认为是稻米种植的农业害鸟。由于自然栖地的不断丧失,一些地区的捕猎和其他地区的捕捉(作为害鸟)导致野生数量大幅减少,其自然栖地的目击次数也越来越少。禾雀目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评估为濒危物种,剩余个体少于10,000只。它也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附录II。[12] 此外,根据野生动植物保护组织的报告,因其独特的鸣唱声而受到追捧,该物种因非法异国宠物交易而受到严重威胁。[13]
种类
编辑- 白禾雀
- 银禾雀
- 浅褐禾雀
参考文献
编辑-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Lonchura oryzivor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21: e.T22719912A183133210. [2024-01-06]. doi:10.2305/IUCN.UK.2021-3.RLTS.T22719912A183133210.en .
- ^ 2.0 2.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禾雀.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中文).
- ^ Linnaeus, Carl. Systema Naturae per regna tria naturae, secundum classes, ordines, genera, species, cum characteribus, differentiis, synonymis, locis 1 10th. Holmiae (Stockholm): Laurentii Salvii. 1758: 173 [2024-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26) (Latin).
- ^ Jobling, James A. The Helm Dictionary of Scientific Bird Names. London: Christopher Helm. 2010: 285. ISBN 978-1-4081-2501-4.
- ^ Edwards, George. A Natural History of Uncommon Birds Part I. London: Printed for the author at the College of Physicians. 1743: 41, 42, Plates 41, 42 [2024-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7).
- ^ Olsson, U.; Alström, P. A comprehensive phylogeny and taxonomic evaluation of the waxbills (Aves: Estrildidae).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2020, 146: 106757 [2024-09-26]. Bibcode:2020MolPE.14606757O. PMID 32028027. doi:10.1016/j.ympev.2020.10675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30).
- ^ Dunning, John B. Jr. (编). CRC Handbook of Avian Body Masses 2nd. CRC Press. 2008. ISBN 978-1-4200-6444-5.
- ^ Furutani, A.; Mori, C.; Okanoya, K. Trill-calls in Java sparrows: Repetition rate determines the category of acoustically similar calls in different behavioral contexts. Behavioral Processes. December 2018, 157: 68–72. PMID 30157464. doi:10.1016/j.beproc.2018.08.010. eISSN 1872-8308.
- ^ Hume, Allan Octavian. The Nests and Eggs of Indian Birds, Volume II. R. H. Porter, 1890, p. 128
- ^ Ceylon Bird Club Rarities and Records Committee : Appendix II (PDF). Ceylonbirdclub.org. [22 March 20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6-07).
- ^ Raffaele, Herbert A.; Wiley, James; Garrido, Orlando H.; Keith, Allan; Raffaele, Janis I. Birds of the West Indie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3 April 2010: 196–. ISBN 978-1-4008-3618-5.
- ^ Red List: Northern Bald Ibis, Pink Pigeon making a comeback. Birdlife.org. [2018-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3) (美国英语).
- ^ Asian Songbirds - Species we work with at TRAFFIC. Traffic.org. [2019-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26)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