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罗斯拉夫·萨锡克

米罗斯拉夫‧萨锡克捷克语Miroslav Šašek,1916年11月16日—1980年5月28日)是一位作家、画家及建筑师,以创作的“This is…”系列儿童绘本(署名M. Sasek)闻名。系列被翻译成包括中文、日文、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等多种语言,获得了《纽约时报》最佳绘本奖国际最佳插画奖国际儿童图书评议会荣誉图书等多个国际奖项。历史学家 Deborah Cohen 称米罗斯拉夫“拥有如民族学家般敏锐的目光,擅长以跳脱而带有现代主义风格的笔触描画世界。”[1]他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崔茨科夫,自 1948 年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上台后流亡海外,没有再正式入籍任何国家,下半生维持无户籍国民身份到处旅居。

米罗斯拉夫‧萨锡克
出生(1916-11-16)1916年11月16日
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
逝世1980年5月28日(1980岁—05—28)(63岁)
瑞士韦廷根
职业作家、画家、建筑师

生平

编辑

家族

编辑

米罗斯拉夫的父亲Alois Šašek生于一个古老的磨坊家族,家族在洛沃西采附近著名的Lucký Watermill,后任职保险公司经理。母亲 Anna Marie Nováková是邮政业务员的女儿,曾在秘书学校学习打字和速记,后担任通信文员。两人于1915年9月19日结婚,并于塞德尔恰尼生活。翌年11月16日,米罗斯拉夫出世。1926年10月15日,年仅四十一岁的父亲因肺炎逝世,母亲带着十岁的米罗斯拉夫和他六岁的妹妹Věra一起回到崔茨科夫。

学生时期

编辑

米罗斯拉夫于1926至1927年就读塞德尔恰尼的小学,他曾在所有科目都获得第一级的最高成绩。他于1935至1936年就读布拉格第九区的语法学校,成绩并没有很突出,只有绘画一项获得了第一级的最高成绩。后来,他就读布拉格捷克理工大学,并从建筑学院和绘画学院中毕业,他的老师是捷克风景画家Oldřich Blažíček 。根据Stone is Not Cold 的封面记录,米罗斯拉夫接受建筑师培训是因为父母不同意他成为画家。

作家时期

编辑

1938至1939年,米罗斯拉夫前往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英国和苏格兰考察旅行,成为他后来创作“This is…”系列的契机。三十至四十年代,他为大量儿童书籍及报纸绘画插图。除此之外,他亦曾担任美术编辑的工作。

1946年1月,米罗斯拉夫和第一任妻子Jindřiška Tumlířová(被称为 Dynda )在亚布洛内茨住了很短的时间,他们在那里一起设计和制作木偶。1947年,米罗斯拉夫与妻子移居巴黎,在法国美术学院开始他的学业。他还计划制作一份儿童向的城市插图指南,由Ladislav Kuncíř出版,但只完成了准备工作。翌年2月,米罗斯拉夫正式移居巴黎,并在巴黎担任了三年的平面画家和建筑师。

1951年,米罗斯拉夫转到慕尼黑的自由欧洲电台工作。后来他与妻子Dynda离婚后,回到巴黎重新开始他的儿童指南绘制工作。[2]

1959年,“This is…”系列的首本书This is Paris由出版商WH Allen在伦敦首先出版,不久之后由出版商Macmillan在纽约推出。随后陆续推出同系列书籍,该系列共有18部作品。高峰期间,This is New York每天销售量高达600本。六十年代初,系列其中四本书(This Is New YorkThis Is IsraelThis Is VeniceThis Is Ireland),由Weston Woods(现在是Scholastic的一部分)翻拍成12分钟长的电影。米罗斯拉夫的插图还经常出现在明信片、海报和许多其他物品上。

六十年代起,米罗斯拉夫会定期记下他在世界各地旅行中的笔记,并为自由欧洲电台录制旅行的内容。1961年,米罗斯拉夫与第二任妻子Anna Molková结婚,后者当时以Anka Dušanová的名字在自由欧洲电台担任主持人。这段婚姻只维持了十年,两人于1971年离婚。在 米罗斯拉夫生命的最后15年中,他分别在德国、瑞士、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组织了许多自己的作品展览。1974 年,他出版最后一册绘本 This Is Historic Britain 时,其时新闻摄影和电视开始普及,加上海外旅游愈来愈便宜,令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揭开,因此他在1960年代末的访问中表示:“如今的儿童已经知道一切,世界变得愈来愈细小。”[3] 

1980年5月28日,米罗斯拉夫到瑞士韦廷根探望妹妹Věra ,并在她家中与世长辞。

作品

编辑

This is 系列

编辑

创作此系列期间,米罗斯拉夫会在每个描绘的城市或国家旅居三至四个月,融入当地生活,捕捉儿童深感兴趣的主题。

  • This is Paris (1959, 2004)
  • This is London (1959, 2004)
  • This is Rome (1960, 2007)
  • This is New York (1960, 2003)
  • This is Edinburgh (1961, 2006)
  • This is Munich (1961, 2012)
  • This is Venice (1961, 2005)
  • This is San Francisco (1962, 2003)
  • This is Israel (1962, 2008)
  • This is Cape Canaveral (1963, 2009) (再版后为 This is Cape KennedyThis is the Way to the Moon
  • This is Ireland (1964, 2005)
  • This is Hong Kong (1965, 2007)
  • This is Greece (1966, 2009)
  • This is Texas (1967, 2006)
  • This is the United Nations (1968)
  • This is Washington, D.C. (1969, 2011)
  • This is Australia (1970, 2009)
  • This is Historic Britain (1974, 2008) (再版后为 This is Britain

其他作品

编辑
  • Benjamin a tisíc morskych dasu Kapitána Barnabáse (Benjamin and the Thousand Sea Creatures of Captain Barnabas)(1947)
  • Vesely kalendarik (Happy Calendar) (1948)
  • Stone is not cold (1961)
  • Mike and the Modelmakers (1970)

繁体中文译本

编辑

简体中文译本

编辑
  • 《这就是巴黎》,安徽: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2年4月,ISBN 9787539753478
  • 《这就是伦敦》,安徽: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2年4月,ISBN 9787539753461
  • 《这就是纽约》,安徽: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2年4月,ISBN 9787539753485
  • 《THIS IS米先生的世界旅游绘本‧第一季》,安徽: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2年4月,ISBN 9787539753492
  • 《THIS IS米先生的世界旅游绘本·第二季》,安徽: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3年5月,ISBN 9787539753546
  • 《THIS IS米先生的世界旅游绘本·第三季》,安徽: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年1月,ISBN 9787539769301
  • 《THIS IS米先生的世界旅游绘本‧精选篇》,安徽: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9年1月,ISBN 9787570701810

获奖与入围纪录

编辑
  • 1959-1960年:This Is LondonThis Is New York 获得《纽约时报》年度最佳插图儿童读物奖。
  • 1961年:This Is New York 获得 Boy's Club of America Junior Books Award。
  • 1979年:This is the United Nations 入选 IBBY(国际儿童图书评议会)荣誉名单。
  • 1960年:Award for Excellence, Society of Illustrators. Annual National Exhibition, New York
  • 1961年:The Leyton Prize, London
  • 1962 及 1965年:Best book of the year for Loisirs Jeunes

参考资料

编辑
  1. ^ Cohen, Deborah. The Kids’ Guide to the Postwar World. The Atlantic. 2018-05-09 [2020-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0) (美国英语). 
  2. ^ Doris De Montreville, Donna Hill Third book of junior authors 1972 -- Page 250 "Biographical sketch of Miroslav Sasek: MIROSLAV SASEK was born in Prague, Czechoslovakia, and educated there, specializing in art and architecture.After the coup in February 1948 he chose to emigrate. In Paris he tried to work as a graphic designer and architect for three years. In 1951-1957 Miroslav Šašek was a member of Radio Free Europe in Munich. He started as a producer, but soon became an announcer, actor, reciter and singer. For Free Europe he also drew pictures on leaflets that were in the 1950s. transported to Czechoslovakia by means of balloons. He also worked with exile magazines and publishers. Together with František Smrček (radio pseudonym František Tomáš), they published a cyclo-styled magazine Scorpion. Saska's wife worked in Radio Free Europe as an assistant director. Much as he loved Paris and felt at home there, he did not become a French citizen but has preferred to remain stateless."
  3. ^ 香港,曾是西方兒童眼中的夢幻之都?. *CUP. 2018-06-21 [2020-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0) (美国英语).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