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翊新(1897年—1994年),字仲弼[1]河北故城县[2]北京大学毕业[3]。曾于1949年至1954年,以及1957年至1967年两度担任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校长,是该校目前任期最久的一位校长。建国中学在其任内成长为全台湾人数最多的中学,并建立了自由的校风。

贺翊新
河北省教育厅厅长
任期
1943年2月—1947年12月
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校长
任期
1949年8月—1954年12月
国立艺术学校校长
任期
1955年10月—1957年7月
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校长
任期
1957年8月—1967年1月
个人资料
出生1897年
 大清河北省河间府故城县
逝世1994年(96—97岁)
 美国
国籍 中华民国
政党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学历北京大学
知名于建国中学目前为止任期最久的校长

党职

编辑

大陆时期,贺翊新曾担任中国国民党河北省党部的数个党职,包括1927年至1929年担任筹备委员、指导委员、执行委员与常务委员,1933年至1935年任监察委员,1938年转往北平市党部担任主委至1940年,1946年至1948年回到河北省党部担任青年运动委员会主委[1]

公职

编辑

1930年至1945年间贺翊新两度出任北平私立大同中学校长,随后曾任河北省教育厅厅长[4]、河北省临时参议会议长[3]、河北省社会救济事业协会理事长[5]、天津民国日报社董事等职。

国共内战后只身来台,1949年8月至1954年12月担任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校长[6],贺翊新将北京大学开放的学风带到了建国中学,广受学生欢迎,曾两度出掌建中,在其校史上也是仅见。在红楼的入口处台柱上嵌著一面石牌,上面镌刻了四言的铭文,记载贺校长于1954年第一次卸任离开建中时,接受学生欢送的场景[7][8],全文如下 :

中华民国四十四年元月

赫赫黉宇

髦士三千

熏陶入座

恐后争先

大而化之

贺公是瞻

金石贞固

永记年年

贺公仲弼 主校六载 春风广

作育有方 当离别 群情凄怆

之词 刻石勋勤为垂纪念

建国中学全体学生三七五四人敬勒

——红楼铭
 
建国中学红楼柱上纪录贺翊新校长卸任时受到学生欢送的石板

今“中华民国四十四年元月”字样已难以辨识
1955年,贺翊新转任国立政治大学秘书长[9],又转任国立台湾艺术大学之前身国立艺术学校的首任校长[10],当时艺术大学肇建,缺乏校舍,他借用邻近的台湾省国校教师研习会房舍作为教室使用,并借用国立台湾艺术馆供学生实习。当时艺术学校中兼有高职与专科两种学制,1957年1月,贺翊新呈请教育部解决艺校学制的分歧,将其改制为专科学校,俾使教学发展与法规认定更为顺畅,惜未获教育部同意,他遂以阶段性任务已完成为由请辞校长职务[11]

由于继任的建国中学校长凌孝芬调往教育部任职,贺翊新在各界力邀下重返建国中学[9],于1957年8月至1967年1月再度担任建国中学校长[6],前后担任建国中学校长长达十四年九个月,是该校目前为止任期最久的校长[9]。贺翊新担任校长期间增设了补校10个班与夜间部12个班,曾办理高级工商职业补习班,并于中和开办中和分部,设立初中5个班,为今新北市立中和国民中学的前身[12],他退休时建国中学全校共有128个班,超过6000名学生,为全台湾最大的中学[9]。贺翊新任内亦延揽了许多学者至校教书,提倡科学教育[9],支持社团活动,且因其民主开放的作风,竖立了建国中学自由的学风[7],对建国中学的发展贡献良多[3]

个人生活

编辑

贺翊新在中国大陆原有妻子,国共内战后留在中国大陆,贺在得知她逝世后于台北续弦[3]。1967年,贺翊新自建国中学校长任上退休,不久后偕妻子移居美国,他与前妻在中国大陆所生的儿子也到了美国[3]。1994年,贺翊新在美国病逝,享耆寿97岁[11]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刘国铭. 中國國民黨百年人物全書(下册). 团结出版社. 2005: 1799. ISBN 9787802140394. 
  2. ^ 台灣大陸同鄉會 贺翊新. [2018-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3. ^ 3.0 3.1 3.2 3.3 3.4 钱复. 追憶賀翊新校長 (PDF). 钱复博士手稿典藏. 中华大学. 
  4. ^ 民國重要史事檢索系統. 国史馆. [2018-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7). 
  5. ^ 民国档案之河北省救济协会. 河北省档案局. 2015-03-26 [2018-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7). 
  6. ^ 6.0 6.1 歷任校長肖像. 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校史室. [2018-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31). 
  7. ^ 7.0 7.1 朱云鹏. 人間百年筆陣 「明星高中」的興起與隕滅. 人间福报. 2015-12-22 [2018-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3). 
  8. ^ 张英睿. 建中建築研究. 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校史室. [2018-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9). 
  9. ^ 9.0 9.1 9.2 9.3 9.4 建中沿革. 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校史室. [2018-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4). 
  10. ^ 施德玉.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音樂相關系所. 台湾大百科全书. 2010-01-18 [2018-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6). 
  11. ^ 11.0 11.1 曾昭玲. 賀翊新創設「國立藝術學校」憶往. 河北京津文獻第四十一期 (PDF). 台北市河北京津同乡会. 2015-01-01: 65 [2018-09-0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5-02). 
  12. ^ 中和校史. 新北市立中和国民中学. [2018-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7). 
前任:
梁惠溥
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校长
1949年8月—1954年12月
继任:
凌孝芬
前任:
凌孝芬
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校长
1957年8月—1967年1月
继任:
崔德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