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缄默症
此条目翻译品质不佳。 |
选择性缄默症(英语:Selective mutism)是一种社交焦虑症,情绪行为障碍,患者有正常说话的能力,但在特定情境下就是说不出口。《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把选择性缄默症描述为儿童的罕见心理失调。患有这种症状的儿童和成人能正常说话和理解语言,但在某些社交场合却无法说话。他们其他的行为和学习能力都正常。但是症状的程度与保持时间显然与害羞相异,譬如一个小孩在学校里完全静默,在家中却能自由说话,如有陌生人在场可能又会令小孩静默,不过如果小孩在跟朋友语音聊天的话他可能不会那么安静。
选择性缄默症(AQ) | |
---|---|
类型 | 发音问题、焦虑障碍 |
分类和外部资源 | |
医学专科 | 精神病学、心理学 |
ICD-11 | 6B06 |
ICD-10 | F94.0 |
ICD-9-CM | 309.83 313.23 |
MedlinePlus | 001546 |
eMedicine | ped/2660 |
MeSH | D009155 |
语言治疗师会在医院或诊所诊治选择性缄默症,而有时候选择性缄默症是广泛性发展障碍或情绪障碍的症状。
选择性缄默症常会误诊为自闭症或亚斯伯格症候群,尤其是当患者在心理学家面前表现得特别退缩的情况下,从而可能使患者接受错误的治疗方法。
此症原先的英文名为elective mutism,凸显出对此症的普遍误解,甚至心理学家也不例外:误以为患者自己决定在某些场合缄默,但实际上是他们的极度焦虑迫使他们缄默,即使想说话,也不能发出任何声音。为了表示其非自愿性,1994年,其英文名从带有自愿含义的旧名,改为中性的selective mutism。
此症的发生比例仍不清楚。由于公众极大部分不知道此症,因此很多个案并未发现。按有纪录的个案统计,发病率为1比1000。但在《美国儿童及青年精神病学院杂志》(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一份2002年的研究中,发生比例则高至7比1000。目前还没有找到任何此症的病因,但有证据显示有遗传因素,女性比男性患者多(Steinhausen and Juzi, 1996)。
症状
编辑概要
编辑选择性缄默症是在特定情境下会说不出口的现象。
通常特征有:
- 在某些期望说话的特定社交场合(例如在学校),持续无法说话,即使在其他场合能够说话。
- 此种状况影响学习或工作表现、人际沟通。
- 此种状况已持续超过一个月(不仅限于上学的第一个月)。
- 不说话的原因不是因为对社交场合中的语言使用不了解或不习惯。
- 此种状况不适合归为某些沟通障碍解释(例如口吃),也不仅于广泛性发展障碍、精神分裂或其他精神障碍的时候发生。
患者焦虑时通常有以下表现,可能会被误认为无礼:
- 觉得难以保持眼神接触。
- 常常不笑,表情空白。
- 举止僵硬不自然。
- 对通常需要说话的场合,感到特别难以应付。例如学校点名、打招呼、道谢和道别。
- 比别人更易忧虑。
- 会以戴口罩来掩饰自己心里的缺陷。
- 对噪音和人群更敏感。
- 感到难以谈论自己和表达感受。
而在积极的方面,很多患者呈现出:
- 智力和认知高于常人、好奇。
- 对他人的想法和感受敏感。
- 有很好的集中力。
- 善于辨别是非,有正义感。
治疗
编辑与一般大众看法相反,选择性缄默症患者的情况不一定在长大后改善[1],故年轻时即应积极接受治疗。否则,症况只会自我加剧,且患者会被视为不说话的人,这令他们更难开口。这时转换环境(如转校)到他人不知道其症状的地方,或许能有帮助。而学校方面,亦应尽可能对学生采取调适措施,例如:容许学生在需要开口说话或歌唱的评估作免考安排。
在患者处于青少年时期时治疗有可能会更困难。
强迫患者说话不会有效,且通常只会令焦虑更强烈,从而加深症状。他人常常把这表现当作出于自愿及控制性的,因为这时患者会断绝一切沟通和肢体语言,而被视为无礼。
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取决于患者本身,像年龄及其他因素。通常对较年幼的患者用刺激渐消法。
一些学者[谁?]认为,处方非常少量的焦虑药物可能有效,分量增多反会令症况更差。而有的学者[谁?]则认为精神科药物无论分量多少,其副作用都将会危害任何患者,效果远远大于短暂的帮助,因此他们更主张从行为和心理方面进行治疗。
刺激渐消法(Stimulus Fading)
编辑患者被带到受控的环境中,与一个他感到舒服可以对话的人一起。经由数个步骤把另一个人带进去。
这些步骤常分开不同阶段完成,把另一个人带到患者说话的圈子中,称为渗入法。首先带进去的人,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
脱敏疗法(Desensitization)
编辑先让患者以间接方法沟通,为下一步作心理预备。这些间接方法包括电话、录音讲话、电邮、网络聊天,直到他们能更直接地沟通。
药物治疗
编辑有精神科医生[谁?]认为,有证据显示抗抑郁药或许能有效治疗选择性缄默症的儿童,例如百忧解。虽然医学界不少人相信,这些精神科药物能够减轻焦虑,让患者能开始沟通,但有一些坚决反对给予儿童药物治疗的医生指出行为焦虑障碍和基因的关连缺乏医学证据。自从有药厂遭控告秘密内部研究后,反对的意见更加强烈。这些报告指出百忧解和其他SSRI类抗抑郁药,增加自杀和思觉失调的风险,而且,讽刺地,药物对大脑有害,会影响语言和正常社交发展。
参考文献
编辑- ^ Johnson, Maggie; Alison Wintgens. The Selective Mutism Resource Manual. Speechmark Publishing Ltd. 2001-06-21. ISBN 978-0-86388-2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