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杀人
此条目论述以部分区域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观点。 (2023年2月20日) |
此条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16年3月29日) |
随机杀人(另称无差别杀人)为有预谋或随机性的凶杀事件,指互相非仇怨等缘故而使犯意对无辜目标,且没有得到任何实际好处的犯行,犯案者多被处以死刑等重刑。若受害有多人则称滥杀。
预防
编辑法律学者李茂生曾说过,“随机杀人的频率会愈来愈高,周期会愈来愈短。”李茂生以日本为例对比台湾现况,表示“日本为了这类的事件,做了研究,也立了法,虽然成效不彰,而且也有人权疑虑,但是至少做了。反观台湾至今除了死刑以外,好像都没有什么动作。”
日本针对随机杀人的处遇方式,在受刑人的部分,研究有提到:
在整体社会的策略部分:
相关研究
编辑针对日渐频繁的无辜冤杀案件,日本法务省曾经于2013年提出一份无差别杀伤事件相关研究 [2],分析2000年以来52起无差别杀人事件的背景及犯罪内容特点,就性别、有无前科、犯案动机、年龄结构、社会关系、就职经历分析。[3]。精神科医师沈政男也在脸书上发表称日本研究出数种随机杀人的动机。[4]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有研究指出,区别于目标明确的(“冤有头债有主”式的)中国传统复仇,一些个体指向整个社会结构的暴力宣泄并展现威胁,被称为“表演式暴力”。其暴力行为并非因果犯罪或精神疾病,而是以暴力本身为目的,制造轰动效应以寻求关注。该观点认为,个体需表达及被评价以确证自身存在,并在承认中获理解和自主。社会中隐匿的的不平等与暴力及由此导致的暴力自然化,是畸形社会结构固化的结果,并可能催生此类“表演式暴力”。[5]:66-67
类型
编辑相关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读者投书. 大家都知道預防勝於治療,但台灣對本土無差別殺人研究幾乎是零:隨機殺人的犯罪心理學觀察(下). The News Lens 关键评论网. 2015-07-27 [2019-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4) (中文(台湾)).
- ^ 法務省:研究部報告50. www.moj.go.jp. [2019-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9).
- ^ 無差別殺傷事件相關研究~第八章「總結」之摘譯. 台湾废除死刑推动联盟. 2015-06-03 [2019-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中文(繁体)).
- ^ 隨機殺人心理大剖析 日本分析給你聽. 东森新闻. [2019-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4).
- ^ 马子琪; 赵云亭. 社会排斥与行为极化:个体报复社会事件的生成机理及防控.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国上海). 2019, 45 (6): 58-69. doi:10.16095/j.cnki.cn32-1833/c.2019.06.008 –通过中国知网.
- ^ 渡邉 和美氏. 新たな行動計画策定に関する有識者ヒアリング(第 2 回)概要 (PDF). [2019-06-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4) (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