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笔会
台湾笔会是一个台湾文学组织,1987年1月18日成立,创立宗旨为确保创作自由、阐扬台湾文化、促进国际交流。会长多由小说家或诗人轮流担任,历任七届会长依序是杨青矗、陈千武、锺肇政、李敏勇、李魁贤、郑清文、李乔。在李乔任内,台湾笔会完成了社团法人登记,正式成为全国性社团。2002年组织改革,医生诗人曾贵海在会员推选下出任第八届理事长(旧称会长),并由同为医生诗人的郑炯明出任秘书长。台湾笔会成立后,陆续规划《笔会月报》、《台湾笔会专栏》,并举办推荐本土好书、编辑台湾文学年选集等活动。台湾笔会曾经联合二十个文化团体,主导推动大专院校筹设台湾文学系,促使真理大学于1997年获准设立台湾文学系。[1]
台湾笔会曾向国际笔会申请入会但遭拒绝,原因是较早成立的中华民国笔会(简称中国笔会)已是会员,且一个地区仅允许一个笔会会员登记的规定。作家巫永福曾提出:“中国笔会是中国化、大陆化,台湾笔会是本土化,两者是不一样的。”虽无法加入国际笔会,台湾笔会在其章程中仍定名为“国际笔会台湾总会”,以维护创作自由,坚持人本主义立场,热爱本土精神,并加强国际联系和交流为目标,持续深耕台湾文学。[2]
历史
编辑台湾笔会的成立,源自1986年12月7日李敏勇在《台湾文艺》年度大会上的提议,起初预计筹组的是“台湾文艺联盟”,但编联会有意成立“笔会”,双方担心人员重叠与分散,协议后结合两者成立“台湾笔会”。1987年1月18日进行发起人会,筹备小组包含:大会工作组、会员事务组、国际联络组、地区联络组,邀请台湾作家联署,于同年2月25日正式成立。[3]台湾笔会成立的主要宗旨,“在于保障作家人权,缔造台湾新文化。”[4]成立时会员约160人,曾向国际笔会申请入会但遭拒绝,原因是中华民国笔会已是会员,单一地区只能有一笔会会员。[4]
台湾笔会有盐分地带分会,但后期逐渐没落。台湾笔会成立以来,致力推动台湾文学相关事务,发行机关志《台湾笔会通讯》,出版物包括《笔会月报》、《台湾笔会专栏》,并举办各种文学讲座、研讨会、工作坊,也在自立晚报和台湾时报设立专栏,刊载文章。并参与社会运动,联合二十几个文化团体,推动大专院校设立台湾文学系所。后期则是推动文学馆的成立并每年评选十大好书,编辑台湾文学年选集等。[5]
架构
编辑台湾笔会筹备时以小组进行不同事物筹备,包含:大会工作组、会员事务组、国际联络组、地区联络组。正式成立后,组织干部有:会长一名(2002年组织改革,会长改为理事长)、副会长一名、秘书长一名以及理事十三名,其余为笔会会员。[5]会长(理事长)由小说家或诗人轮流担任,历任七届会长依次为杨青矗、陈千武、锺肇政、李敏勇、李魁贤、郑清文、李乔、曾贵海。[2]
盐分地带分会
编辑盐分地带分会为台湾笔会的第一个分会,在解严后成立,主要成员有黄劲连、黄崇雄、林芳年、羊子乔、林英良、陈艳秋、陈益裕、月中泉、黄三明、林财印、林神保、黄达人、梁锦德等。由于“盐分地带”这个区域的作家普遍具有强烈的本土意识,而1988年的台湾笔会会长是盐分地带这个区域出身的作家杨青矗,因此当地文友有意组织分会,来发扬台湾文学,并且继承故乡前辈作家(如:吴新荣、郭水潭、林芳年、王登山等人士)在日治时期组织“台湾文艺联盟佳里支部”的精神--关怀乡土、使当地文风兴盛。[6]不过,该分会活跃时间不长,没有几年就沉寂下来,形同解散。
重要活动
编辑目前为止(2011/9/1),可从文建会所编的《光复后台湾地区文坛大事纪要》[7]、《台湾文坛大事纪要(民国81~84年)》[8],以及历年的台湾文学年鉴 [9][10][11][12][13][14] ,查到该会从1987年创立到1995年结束这段期间,所举办的一些重要活动:
台湾笔会于1987年2月12日由一百多位作家发起,于台北市公馆的耕莘文教院宣布成立。隔年在台南县佳里镇成立盐分地带分会,并举办“林宗源台语诗讨论会”。1993年起举办第一届台湾文艺营,邀请多位作家驻营:李乔、黄文雄、东方白、林明峪、李敏勇、向阳、林文义、陈明仁、陈谦等人。课程内容包括:台湾之历史、歌谣、文化、小说、美术、电影、语言、剧场、以及原住民文学、诗、散文等。同年起,每年皆会公布台湾十大本土好书名书,并与前卫出版社合作,出版台湾文学选。
杨逵纪念馆的筹建,台湾笔会也参与其中,1992年和锺理和文教基金会主办“杨逵、锺理和回顾展”,1993举办“杨逵·生日快乐”系列活动,宣布杨逵纪念馆筹建会成立。
台湾笔会成立以来,举办多场以台湾文学为主的讲座和相关会议,讲题多元,如:“乡土文学论战十年来总回顾”演讲会(1987)、“二二八文学会议”(1989)、“黑名单”著作发表会(1992)、“女性文学”研讨会(1996)、“散文、报导文学讨论会”(2003)、“2004亚太文学论坛”等。
出版物
编辑机关志
编辑- 台湾笔会,《台湾笔会通讯》,2002年7月- 。
书籍
编辑- 李魁贤/编,《一九九三年台湾文学选》,前卫出版社,1994年。
- 彭瑞金、许素兰、李敏勇等人/编,《1994年台湾文学选》,前卫出版社,1995年。
- 郑清文/主编,《一九九五、一九九六年台湾文学选》,前卫出版社,1997年。
- 许素兰、许钦贤/主编,《一九九七年》,前卫出版社,1998年。
- 陈玉玲/主编,《一九九八年台湾文学选》,前卫出版社,1999年。
相关词条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彭瑞金. 臺灣大百科全書:臺灣筆會. 台湾大百科全书. [2022-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9).
- ^ 2.0 2.1 陈雅莉. 台灣筆會:從本土出發與國際接軌. www.nlpi.edu.tw. [2022-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9).
- ^ 李魁贤,〈回想台湾笔会成立时〉,《台湾文学评论》2003年第3期,2003年7月。
- ^ 4.0 4.1 文史社團巡禮-台灣筆會「從本土出發與國際接軌」. [August 25, 2011].[永久失效链接]
- ^ 5.0 5.1 李魁贤,〈台湾笔会十岁纪要〉,《台湾史料研究》第九期,1997年5月。
- ^ 黄三明,〈台联佳里支部 深具历史背景:当时南北名流盛况空前〉,1988年5月?日,台湾时报副刊。
- ^ 应凤凰、陈信元、张默、张锦郎、秦贤次、锺丽慧、吴兴文所编,《光复后台湾地区文坛大事纪要》,台北市:文建会,1995年6月二版。
- ^ 陈信元、张默等人所编的《台湾文坛大事纪要(民国81~84年)》,台北市:文建会,1999年9月初版。
- ^ 封德屏/主编、文讯杂志社/编,《1996台湾文学年鉴》,台北市:文建会,1997年6月初版。
- ^ 封德屏/主编、文讯杂志社/编,《1997台湾文学年鉴》,台北市:文建会,1998年6月初版。
- ^ 封德屏/主编、文讯杂志社/编纂,《1998台湾文学年鉴》,台北市:文建会,1999年6月初版
- ^ 封德屏/主编、文讯杂志社/编纂,《1999台湾文学年鉴》,台北市:文建会,2000年10月初版。
- ^ 杜十三/总策划、白灵、须文蔚等人/主编,《2000台湾文学年鉴》,台北市:文建会,2002年4月初版。
- ^ 郑邦镇/总策划、彭瑞金/总策划,《2004台湾文学年鉴》,台南市:国家台湾文学馆,200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