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友渔
徐友渔(1947年3月17日—)[1],四川成都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哲学家、作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成就在于分析哲学、政治哲学和文革研究。[2]中国大陆知名公共知识分子、自由主义者。新公民运动的发起人之一。2015年11月开始流亡在纽约新学院任驻院学者。[3][4]
徐友渔 | |
---|---|
出生 | 1947年3月17日 中国四川省成都市 |
国籍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职业 | 哲学家 |
奖项 | 奥洛夫·帕尔梅奖 |
学术背景 | |
教育程度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 |
学术工作 | |
研究机构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生平
编辑1947年3月17日,徐友渔生于四川省成都市。父亲在1923年二七罢工不久之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1925年留学法国,结识周恩来等人。1927年,被中共派遣至莫斯科中山大学,1930年奉派回国,工作于上海党中央机关,又与刘少奇关系密切。然而父亲被国民党所捕入狱,登报声明脱离共产党。
徐友渔甫上小学,父亲在四川大学教俄文。60年代初,父亲逝世。半年后,母亲也病逝。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时于成都第一中学毕业[5],后来担任红卫兵造反派组织领袖[6][7],上山下乡期间在川北绵阳的一个村庄生活了三年,然后回到了家乡,在成都打工六年。[2][6]
1977年考入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系,1979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杜任之以及分析哲学家、维也纳小组成员洪谦。获硕士学位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工作,至2008年退休。[5]
期间1986年赴英国牛津大学进修,师从当代分析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迈克尔·杜米特。[5]后亦曾赴哈佛大学作访问学者[8],1988年,起草向中共中央提交请愿书,要求释放魏京生。1989年参与民主运动。[5]
2001至200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和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究学院任帕尔梅客座教授,该职位是提供给“专注于广泛和平重要领域的国际杰出研究人员”。[5]
2010年6月,许志永、滕彪、王功权、黎雄兵、李方平、徐友渔和老虎庙发起《公民承诺》倡议书,期待中国公民意识能够更加普遍,共同支持保护公民的权利。徐友渔也是新公民运动的发起人之一。[9]
2014年5月因参加“六四研讨会”被传唤和刑拘,参会人士包括清华大学教授秦晖、清华大学教授郭于华等[5],其他被捕人士包括人权律师浦志强﹑人权活动家胡石根、80后作家刘荻以及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郝建[10]。徐友渔承认是他发起5月3日的六四研讨会,开会地点在郝建住处。[11]同年6月5日获得释放。[12]据徐友渔回忆,由于是政治犯,又是教授,在狱中待遇相对良好。[5]
奖项
编辑2014年奥洛夫·帕尔梅奖授予中国哲学教授徐友渔,以表彰他坚持民主和言论自由原则的工作。
徐友渔关于自由、社会公正和人权的呼吁,是他在中国进行的抗争,但具有普遍意义。 徐友渔出生于1947年,居住北京,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多年。他作为一位投入的中国公民和政治哲学家,要求尊重宪法保障的自由。2008年,他是《零八宪章》最引人瞩目的签署者之一。他一直致力于中国社会民主化的工作,谴责将任何形式的暴力作为一种政治手段。
徐友渔在国内外备受推崇,2001-2002年曾任斯德哥尔摩大学奥洛夫·帕尔梅客座教授,该位置是提供给“专注于广泛和平重要领域的国际杰出研究人员”。
徐友渔通过他的研究和倾向对话的论文,为中国的和平民主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外界评价
编辑徐友渔掌握四门外语,良好的数学背景以及有素的逻辑训练,使得他的努力富有成效并引人注目。2004年,徐友渔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50名公共知识分子之一[14]。
著述
编辑1994年出版的著作《“哥白尼式”的革命》于1995年获“金岳霖学术奖”;1996主持完成并与陈嘉映、周国平等合著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语言与哲学》在当代汉语语言哲学领域有着重要影响;1999年于香港出版的《形形色色的造反》被称为是研究红卫兵问题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2]
著作
编辑- 《“哥白尼式”的革命》,上海三联出版社,1994年,获1995年金岳霖学术奖。
- 《罗素》,香港中华书局,1994年
- 《精神生成语言》,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
- 《形形色色的造反》,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9年
- 《告别20世纪》,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 《蓦然回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 《自由的言说》,长春出版社,1999年
- 《直面历史》,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
- 《人文立场》,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
- 《重读自由主义及其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
- 《革后余生——从牛津大学到北京市第一看守所》,台北,渠成文化,2023年12月
合著
编辑- 《语言与哲学》,三联书店,1996年
主要论文作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超越文革?一種借用普世價值觀的紅衛兵回憶》. [2019-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0).
- ^ 2.0 2.1 2.2 2.3 公民徐友渔. 美国之音. 2014-05-13 [202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8) (中文).
- ^ 徐友渔:中国学术自由是文革以来最糟的. 美国之音. [2021-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8) (中文).
- ^ 4.0 4.1 Youyu, Xu.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Fifty Years Later. Foreign Affairs. 2016-05-15 [2023-07-18]. ISSN 0015-7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8) (美国英语).
-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Interview with Xu Youyu. MCLC Resource Center. 2018-11-01 [202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8) (美国英语).
- ^ 6.0 6.1 Xu Youyu, or How to Write the History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so as to Set China on the Right Future Path. CEFC. [202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8).
- ^ 《我在文革中是造反派》,收录于徐友渔,《蓦然回首》第三章《峥嵘岁月——1967 年》,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 ^ XU Youyu. 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 [202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8) (英语).
- ^ 中国百多名人士联署 支持刘晓波获奖. BBC News 中文. 2010-10-14 [2021-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3) (中文(简体)).
- ^ 浦志强会见律师徐友渔健康堪忧 90后网上举牌声援. 自由亚洲电台. 2014-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2).
- ^ 徐友渔称自己发起六四研讨会 拒绝央视认罪. 多维新闻网. 2014-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3).
- ^ 中国释放三名因参与六四研讨会被拘人士. BBC中文网. 2014年6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6月8日).
- ^ 中国著名民运人士徐友渔获颁瑞典人权奖. BBC News 中文. 2014-12-16 [2021-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3) (中文(简体)).
- ^ 公共知识分子50人:徐友渔. 搜狐财经. [2017-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