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卫龙属
戍卫龙(属名:Fylax,意为“守卫者”)是一属来自西班牙晚白垩世菲格罗拉组(Figuerola Formation)的鸭嘴龙类恐龙。模式种兼唯一种地狱门戍卫龙(Fylax thyrakolasus)于2021年发表,标本是一块近乎完整的左齿骨。戍卫龙属于接近鸭嘴龙科的外类群,与同为欧洲的特提斯鸭嘴龙血缘相近,是已知年代最晚期的非鸭嘴龙科的鸭嘴龙超科之一。研究认为牠们所生存的欧洲群岛,是鸭嘴龙类从亚洲发迹,然后迁徙至北美阿帕拉契亚过程中很重要的途径。[1]
戍卫龙属 化石时期:晚白垩世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蜥形纲 Sauropsida |
总目: |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
目: | †鸟臀目 Ornithischia |
亚目: | †鸟脚亚目 Ornithopoda |
演化支: | †禽龙类 Iguanodontia |
演化支: | †橡树龙形态类 Dryomorpha |
演化支: | †直拇指龙类 Ankylopollexia |
演化支: | †硬棘龙类 Styracosterna |
演化支: | †鸭嘴龙形类 Hadrosauriformes |
总科: | †鸭嘴龙超科 Hadrosauroidea |
演化支: | †鸭嘴龙形态类 Hadrosauromorpha |
属: | †戍卫龙属 Fylax Prieto-Márquez & Carrera Farias, 2021 |
模式种 | |
†地狱门戍卫龙 Fylax thyrakolasus Prieto-Márquez & Carrera Farias, 2021
|
发现及命名
编辑正模标本IPS-36338是一块左齿骨,于1990年代早期发现于西班牙东北部比利牛斯山南部莱里达省的菲格罗拉组(Figuerola Formation),年代为白垩纪末期的马斯特里赫特阶。2021年,亚伯特·皮耶妥-马奎兹(Albert Prieto-Márquez)和米盖尔·安赫尔·卡列拉·法力雅(Miguel Ángel Carrera Farias)将这块齿骨叙述为鸭嘴龙超科的新属新种地狱门戍卫龙(Fylax thyrakolasus)。属名来自希腊语的fýlax(守卫者);种名以希腊语的thýra(门)加上kólasi(地狱)组成;全名构成“地狱门的守卫”的意思,象征其生存年代非常接近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1]
叙述
编辑戍卫龙具有以下独特的特征组合:喙突前后宽度至少为齿系长度的30%;喙突相对齿骨齿槽缘前倾小于80度;齿系表面非常陡峭的咬合平面(适合切断植物);齿骨齿冠高度为长度的2.8至3.3倍;缺乏边缘锯齿状;牙釉质舌面有一对主长嵴。[1]
分类
编辑2021年的系统发生学分析将戍卫龙列为特提斯鸭嘴龙(意大利早马斯特里赫特阶)的姊妹群,位于鸭嘴龙形态类演化支较进阶的位置,并成为生存年代最晚期的非鸭嘴龙科鸭嘴龙超科,如以下支序图所示:[1]
鸭嘴龙形态类 Hadrosauromorpha |
| ||||||||||||||||||||||||||||||||||||||||||||||||||||||||||||||||||||||||||||||||||||
古生物地理学
编辑戍卫龙+特提斯鸭嘴龙演化支的祖先可能来自阿帕拉契亚古陆(该地可能是鸭嘴龙科的起源地)。在假设的情境下,晚白垩世的欧洲群岛可能对鸭嘴龙科外群在亚洲与阿帕拉契亚之间的迁徙过程发挥着促进扩散的作用。[1]
参考来源
编辑- ^ 1.0 1.1 1.2 1.3 1.4 Prieto-Márquez, Albert; Carrera Farias, Miguel. A new late-surviving early diverging Ibero-Armorican duck-billed dinosaur and the role of the Late Cretaceous European Archipelago in hadrosauroid biogeography. 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 2021, 66 [2021-06-03]. doi:10.4202/app.00821.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