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僧习
生平
编辑柳僧习的高祖柳恭在后赵担任河东郡太守,因为前秦、后赵战乱纷争,于是带领百姓南迁,居住于汝水、颍水之间,所以家族世代在江南做官。柳僧习年少时前往建邺游学,后在南齐以西中郎府记室参军为起家官[1],后历任奉朝请、兖州安东将军府司马,与南齐豫州刺史裴叔业占据豫州归附北魏[2][3],封方舆子[4],仍为兖州安东将军府司马。柳僧习擅于隶书,在当时很突出。景明初年,柳僧习出任裴植征虏府司马,后升任北地郡太守,为政宽容平和,深受氐族和羌族的热爱。魏孝明帝元诩时期,柳僧习官至太中大夫,加号前将军,外任颍川郡太守,扬州大中正,永熙三年(534年),柳僧习在任内去世[1][5][6][7],葬于洛阳城南[8],后迁葬少陵原[9]。
柳僧习的儿子柳庆虚岁十三时有次在晒书,柳僧习对他说:“你虽然聪明,我还没有专门对你测试。”于是让柳庆从杂赋集中取出一篇赋,有一千多字,柳庆立刻读了三遍,当即可以背诵,没有一字遗漏。当时柳僧习担任颍川郡太守,当地与京城洛阳接壤,居住的大多是豪门大族。到了将要选拔乡官的时候,他们都依仗权贵势力,争先托人来走门路,乡官的选用还没有确定。柳僧习对儿子们说:“权贵来走门路的,我都不用。但他们派来的人将要返回,都需要有答复。你们按照自己的看法为我写封信。”柳庆于是草拟了一封信说:“下官受到朝廷委托,有能力的进荐,没有才干的黜退。这是朝廷一贯的制度。”柳僧习读了信,感叹的说:“这儿子有志气,男子汉应该是这样。”随即按照柳庆所草拟的信分报出去[10][11]。
柳僧习第五子柳庆过继给柳僧习的四弟,柳僧习去世后,议论的人不同意柳庆服亲生儿子的重丧。柳庆哭着说:“礼应该顺应人情,如果在过继的人家还有服斩衰的情况,那么可以不为亲父服斩衰而改替出继之家服斩衰。如今四叔去世已久,实际情况不能为他追服,哪能改变礼制,违背天性呢!”当时人们都不能说服他,柳庆就用草垫做席,土块做枕,替生父服丧。柳僧习下葬后,柳庆和几个哥哥一起背土垒成坟墓[12][13]。
其他
编辑柳僧习以孝顺长辈的品德而知名[14],柳宗元的叔叔殿中侍御史柳某是柳僧习的后裔,被河东柳氏的族人认为孝顺长辈就像柳僧习孝顺长辈一样[15]。
家族
编辑祖父母
编辑父母
编辑兄弟
编辑夫人
编辑子女
编辑通婚关系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李浩, 《新见柳宗元七世祖柳庆夫妇合祔志初探》, 《文献 》 (01期), 2023年, (01期): 87–101 [2023-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9)
- ^ 《魏书·卷七十一·列传第五十九》:衣冠之士,预叔业勋者:安定皇甫光,北地梁祐,清河崔高客,天水阎庆胤,河东柳僧习等。
- ^ 《北史·卷四十五·列传第三十三》:叔业之归魏,又有尹挺、柳玄达、韦伯昕、皇甫光、梁祐、崔高容、阎庆胤、柳僧习并预其功。
- ^ 《柳河东集注·卷二十六·记官署》:方舆公,讳僧习,后魏时为扬州大中正、尚书右丞。方舆公盖公之八世祖。
- ^ 《魏书·卷七十一·列传第五十九》:僧习,善隶书,敏于当世。景明初,为裴植征虏府司马。稍迁北地太守,为政宽平,氐羌悦爱。肃宗时,至太中大夫,加前将军,出为颍川太守。卒官。
- ^ 《周书·卷二十二·列传第十四》:柳庆字更兴,解人也。五世祖恭,仕后赵,为河东郡守。后以秦、赵丧乱,乃率民南徒,居于汝、颍之间,故世仕江表。祖縃,宋同州别驾,宋安郡守。父僧习,齐奉朝请。魏景明中,与豫州刺史裴叔业据州归魏。历北地、颍川二郡守、扬州大中正。
- ^ 《北史·卷六十四·列传第五十二》:柳虬字仲盘,河东解人也。五世祖恭,仕后赵为河东郡守。后以秦、赵丧乱,率人南徒,居汝、颍间,遂仕江表。祖缉,宋司州别驾、宋安郡守。父僧习,善隶书,敏于当世。与豫州刺史裴叔业据州归魏,历北地颍川二郡守、扬州大中正。
- ^ 8.0 8.1 王连龙著. 《新见北朝墓志集释》. 北京: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3年7月: 114–119. ISBN 978-7-5068-3445-2 (中文(中国大陆)).
- ^ 齐运通. 《洛阳新获七朝墓志》. 北京: 中华书局. 2012年: 3ll. ISBN 978-7-101-07997-5 (中文(中国大陆)).
- ^ 《周书·卷二十二·列传第十四》:年十三,因曝书,僧习谓庆曰:“汝虽聪敏,吾未经特试。”乃令庆于杂赋集中取赋一篇,千有馀言,庆立读三遍,便即诵之,无所遗漏。时僧习为颍川郡,地接都畿,民多豪右。将选乡官,皆依倚贵势,竞来请托。选用未定。僧习谓诸子曰:“权贵请托,吾并不用。其使欲还,皆须有答。汝等各以意为吾作书也。”庆乃具书草云:“下官受委大邦,选吏之日,有能者进,不肖者退。此乃朝廷恒典。”僧习读书,叹曰:“此儿有意气,丈夫理当如是。”即依庆所草以报。
- ^ 《北史·卷六十四·列传第五十二》:年十三,因暴书,父僧习试令庆于杂赋集中取赋一篇千馀言,诵之。庆立读三遍,便诵之无所漏。时僧习为颍川郡守,地接都畿,人多豪右。将选乡官,皆依贵势,竞来请托。选用既定,僧习谓诸子曰:“权贵请托,吾并不用。其使欲还,皆须有答。汝等各以意为吾作书。”庆乃具书草。僧习读,叹曰:“此儿有意气,丈夫理当如是。”即依庆所草以报。
- ^ 《周书·卷二十二·列传第十四》:庆出后第四叔,及遭父忧,议者不许为服重。庆泣而言曰:“礼者盖缘人情,若于出后之家,更有苴斩之服,可夺此从彼。今四叔薨背已久,情事不追。岂容夺礼,乖违天性!”时论不能抑,遂以苫块终丧。既葬,乃与诸兄负土成坟。服阕,除中坚将军。
- ^ 《北史·卷六十四·列传第五十二》:庆出后第四叔,及遭父忧,议者不许为服重。庆泣曰:“礼缘人情,若于出后之家,更有苴斩之服,可夺此以从彼。今四叔薨背已久,情事不追。岂容夺礼,乖违天性!”时论不能抑,遂以苫块终丧。既葬,乃与诸兄负土成坟。
- ^ 《柳河东集注·卷十二·表志》:公之八世祖僧习事后魏,封方舆公,以孝德闻。
- ^ 《柳宗元集·卷十二·表志·故叔父殿中侍御史府君墓版文》:柳氏之先,自黄帝及周鲁,其著者无骇以字为展氏,禽以食采为柳姓。厥后昌大,世家河东。呜呼!公讳某字某,曾王父朝请大夫徐州长史讳子夏,遗贞白之操,表仪宗门,王父朝请大夫沧洲清池令讳从裕,垂博裕之道,启佑后允。皇考湖州德清令讳察躬,宏孝悌之德,振扬家声。惟公端庄无谄,徽柔有裕。峻而能容,介而能群。其在闺门也,动合太和,皆由顺正。恺悌雍睦,莫有间言,故宗党歌之。其在公门也,释回措枉,造次秉直。事不失当,举无秕政,故官府诵之。用冲退径尽之志,以宏正友道,信称于外焉。用柔和博爱之道,以视遇孤弱,仁著于内焉。此公修己之大经也。自进士登高第,调受河南府文学。秩满,渭北节度使论惟明辟为从事,受太常寺协律郎。元戎即世,罢职家食。无何,朔方节度使张献甫辟署参谋,受大理评事,赐绯鱼袋。改度支判官,转大理司直。迁殿中侍御史,加度支营田副使。此公从政之大略也。既佐戎事,实司中府。匪颁有制,会计明白。呜呼!分阃委政,繄公而成务;朝右虚位,待公而周事。宗门期公而光大,姻党仰公而振耀。贞元十二年岁在丙子,正月九日壬寅,遇暴疾,终于私馆,享年五十。痛矣!夫人吴郡陆氏,洎仲弟综、季弟续、冢侄某等,抱孤即位,牵率备礼。祗奉裳帷,归于京师。以某年二月二十八日庚寅,安厝于万年县之少陵原,礼也。公有男一人,始六年矣。在髫知孝,呱呱涕洟,凡我宗戚,抚视增恸。呜呼哀哉!初,公元兄以纯深之行、端直之德,名闻于天下。官至侍御史,持斧登朝,宪章肃清。尝以充公之神未克迁祔,不正席,不甘味,及撰日定期,而昊天不吊,志夺礼废。公实敬承遗志,行有日矣,而闵凶荐及,不克终事。则我宗族之痛恨,其有既乎?惟公尽敬于孝养,致毁于居忧。表正宗姓,观示他族。故宗人咸曰“孝如方舆公”。修词以藻德,振大而导志。以为理化之始,莫尊乎尧,作《尧祠颂》;以为述德之道,不忘于祖,作《始祖碑》;以为纪广大之志,叙正直之节,不嫌于亲,作《元兄侍御史府君墓志》。其馀讽咏比兴,皆合于古。故宗人咸曰“文如吴兴守”。当官贞固,确乎不拔。持议端方,直而不苛。故宗人咸曰“正如卫太史”。率性廉介,怀贞抱洁。嗣家风之清白,绍遗训于儒素。故宗人咸曰“清如鲁士师”。兼备四德,具体而微,公之谓矣。 小子常以无兄弟,移其睦于朋友;少孤,移其孝于叔父。天将穷我而夺其志,故罔极之痛仍集焉。朴鲁甚呆,不能文字,敢用书宗人之辞以致其直,故质而俚。辍哭纪事,哀不能文,故叙而终焉。
- ^ 16.0 16.1 《西魏柳虬墓志》, 浙大墓志库, 2014年 [2017-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7)
- ^ 17.0 17.1 西安碑林博物馆编;赵力光主编. 《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汇编 上》. 北京: 线装书局. 2007年10月: 25–26. ISBN 978-7-80106-630-5 (中文(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