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桌

臺灣地名

23°28′23.3″N 120°41′50.3″E / 23.473139°N 120.697306°E / 23.473139; 120.697306

石桌。这张图拍摄于下午,可见午后雾气密布

石桌[注 1]邹语Caphx no hamo),亦作石棹[注 2],是台湾地名,海拔高度1300米,位于台18线64公里处,为汉人聚落,距离嘉义市约50公里[1][2][3]。行政区划而言,属于嘉义县竹崎乡中和村第18邻~第20邻,邻近阿里山乡乡界,与乐野部落距离不到2公里车程;相对地同属竹崎乡中和村的奋起湖,则是位在石桌北方距离约6公里车程[4][5][6]。石桌居民多赖以栽种茶叶为农,使得石桌呈现一片绿油油茶园景观[4]

历史

编辑
 
石头公的外形像石桌。

石桌是邹族人活动范围,汉人最早开垦石桌的时间,现今并无考究供明确记载[注 3]。起初入垦的汉人,看见邹族人在守护神前放置一块石桌,做为族人外出返家可供答谢守护神祭祀之用,就习以此地称“石桌”[7]。目前石桌多为来自平地迁居入垦的闽漳、粤籍人士[5]

地理

编辑

石桌全境海拔,就以茶区而言是介在1200~1600米,呈鞍部地形,与奋起湖同为八掌溪集水区上游,并且石桌全境属于国有地[注 4],故各项开发受到《山坡地保育利用条例》限制[4][5]。另外,石桌与奋起湖不仅海拔高度相近,气候型态也是如此,降雨量呈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的不均匀分配,年雨量5972厘米,因此茶农利用洒水器,在干季启用自动洒水[4][5]。在夏季受西南风带来水汽,处于迎风面的石桌,中午过后经常起雾,全年平均湿度90.4%,是符合茶树在此生长的条件,并且全年平均温度不超过摄氏20度,即使是全年最高温的八月,月均温只有摄氏20.1度,与位居平原地带的嘉义市摄氏28.8度相较,仅次于七月,七月的月温差为全年最高达摄氏9.3度,如此温差会使人明显感受到寒意[4][5]。石桌地质属南庄层,在县道169线有发现地层露头,呈棕黄色或青灰色砂岩层[8][9]

经济

编辑
 
石桌的茶园

石桌原本经济作物是采竹笋与种佛手瓜、金针做为山产,透过阿里山森林铁路运下山与平地交易,1980年引进青心乌龙茶栽种,起初并不受居民接受,借由竹崎乡农会推广,1981年便有居民逐渐地试着种植,栽种面积逐年地扩增,受到种植茶叶影响,加上公路的便利,期间吸引外来人口来此种茶,至1987年止,石桌户数趋于稳定,总株数随着谢东闵命名“珠露茶”快速地攀升,直到1980年代末,石桌耕地几乎饱和,从海拔1300米~1500米呈现茶园景观,并且沿路两旁开设茶行、茶厂,原本经济作物就成了居民的副业[4][5]。在石桌的东北方有片完整天然林海,是居民成立400公顷的生态保护区,海拔高度1600米,位在茶园的耕作上限[注 5],园内是孟宗竹林、杉木林,每年逢1月~3月是采竹笋的产季[5][10][11]

交通

编辑

公车资讯

编辑
编号 经营业者 区间 备注
7302 嘉义县公车 嘉义奋起湖 经由南门、崇文国小、大业国中、辅仁中学、兴村、后庄、中庄桥、和美村、三和公司、顶六、树头埔、隆兴、汴头、十块厝、公馆仔、双连桥、牛埔农场、逐鹿社区、触口游客中心、触口、仁爱桥、石鼓盘、下寮、中寮、鞍脚、文化城、龙美、鹿堀、瞭望台、鞍顶、林厝、隙顶、潮州湖、巃头、石壁、永乐、东永和、永兴、望峰、石棹、中兴国小、苗圃、中和国小、奋起湖、中山山庄
7314 嘉义县公车 嘉义达邦 经由南门、崇文国小、大业国中、辅仁中学、兴村、后庄、中庄桥、和美村、三和公司、顶六、树头埔、隆兴、汴头、十块厝、公馆仔、双连桥、牛埔农场、逐鹿社区、触口游客中心、触口、仁爱桥、石鼓盘、下寮、中寮、鞍脚、文化城、龙美、鹿堀、瞭望台、鞍顶、林厝、隙顶、潮州湖、巃头、石壁、永乐、东永和、永兴、望峰、石棹、乐野、阿里山国中小、永富、花圃、米洋、葡里、竹脚、基布鸟、特富野路口
7322 嘉义县公车 嘉义阿里山 经由南门、崇文国小、大业国中、辅仁中学、兴村、后庄、中庄桥、和美村、三和公司、顶六、树头埔、隆兴、汴头、十块厝、公馆仔、双连桥、牛埔农场、逐鹿社区、触口游客中心、触口、仁爱桥、石鼓盘、下寮、中寮、鞍脚、文化城、龙美、鹿堀、瞭望台、鞍顶、林厝、隙顶、潮州湖、巃头、石壁、永乐、东永和、永兴、望峰、石棹、医疗中心、顶湖茶叶、湖底、福山、十字村、青年活动中心
7329 嘉义县公车 高铁嘉义站阿里山 经由顶六国小、触口游客中心、触口、龙美、隙顶、巃头、石棹、十字村、青年活动中心

历史

编辑
 
石桌是阿里山公路的枢纽之一。

早期是仰赖人力背运徒步下山,至日治时期为了将山产利于从特富野达邦快速运至奋起湖车站,行经乐野、石桌铺设牛车道[5]。1961年,村民合力开辟可通中和村、公兴村之间产业道路[注 6],是为了利于山产运送下山[12]。阿里山公路于1982年9月30日中午时分通车,但公路局并未举办通车仪式[13][14]。随着通车,17项开发观光计划选定加油站设立于石桌,距离石桌聚落尚有1.8公里[15][16]。现今石桌是阿里山山区重要交通枢纽,在阿里山公路64公里处与县道169线、县道159甲线交会,南北通向乐野、奋起湖,东西可往阿里山、嘉义与菜公店[注 7],但因无景点,因此位居通往奋起湖要道的石桌,常是旅客停留休憩地方[6][7][17]

注解

编辑
  1. ^ “石桌”依公路总局第五区养护工程处台18线设置实地的地名标示采用。
  2. ^ “石棹”依竹崎乡户政事务所核发门牌编钉,并遵照实地门牌显示地名所采用(2009年6月10日查阅)。
  3. ^ 参照诸多文献,以1938年安倍明义《台湾地名研究》、1982年嘉义县政府《嘉义文献》有对奋起湖明确记载,于清光绪初叶(公元1878年前后)最早入垦,故石桌无明确记载。
  4. ^ 国有地分成国有财产局土地、林务局林班地,石桌大部分属国有财产局土地,仅在石桌南方叫“永和”是属林班地,广义而言也属石桌,加油站便设立于此。来源:吴秋瑾撰《奋起湖与石棹地区农业发展之比较》、周俊霖撰《山村的聚落发展与生活方式-奋起湖与石棹的比较研究》
  5. ^ “耕作上限”用于本文是指茶树生长需要配合高度、气候与土壤等限制,若无配合便是达到自然条件上的栽种限制,故形成上限区域为天然植被。来源:吴秋瑾撰《奋起湖与石棹地区农业发展之比较》
  6. ^ 中兴产业道路开辟路线大致符合现今阿里山公路之路线。
  7. ^ 菜公店是番路乡治所在地,行政区属于下坑村,乡治址为沿用日治时期至今。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嘉義縣道路命名及門牌編釘辦法. 嘉义县政府. 2006-11-29 [2009-11-10] (中文(台湾)). [永久失效链接]
  2. ^ 臺18線里程表. 公路总局. [2009-11-06] (中文(台湾)). 
  3. ^ 赖子清. 嘉義縣名方建設利民之(一). 《嘉義文獻》(第13期). 嘉义县政府. 1982年6月 (中文(台湾)). 
  4. ^ 4.0 4.1 4.2 4.3 4.4 4.5 吴秋瑾. 奮起湖與石棹地區農業發展之比較. 《臺灣人文》(第3號). 台湾师范大学人文教育研究中心. 1996年6月 (中文(台湾)).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周俊霖. 山村的聚落發展與生活方式-奮起湖與石棹的比較研究. 《臺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台南师范学院. 2000年6月 (中文(台湾)). 
  6. ^ 6.0 6.1 《1:25,000竹崎鄉行政區域圖》. 内政部. 2005年10月. ISBN 9860008086 (中文(台湾)). 
  7. ^ 7.0 7.1 陈美玲. 嘉義縣(下冊). 《臺灣地名辭書》(卷八). 台湾文献馆. 2000年12月. ISBN 9789860162592 (中文(台湾)). 
  8. ^ 蒋东坤. 《嘉義縣境內竹崎經水道、瑞里、奮起湖至石棹間沿線地質、化石暨戶外教學露頭之調查》(第二年計劃). 嘉义市立兰潭国民中学. 1996年6月. ISBN 9570078324 (中文(台湾)). 
  9. ^ 刘桓吉、方中权、庄德永. 臺灣新中橫公路嘉義觸口至鞍部塔塔加沿線地質. 《中央地質調查所彙刊》(第5期). 中央地质调查所. 1989年10月 (中文(台湾)). 
  10. ^ 陈国瀚. 石棹遊山 東石玩水. 《行遍天下》(第150期). 宏硕文化. 2004年3月 (中文(台湾)). 
  11. ^ 林森. 石卓自然生態保護區. 《鄉間小路》(第21卷 第11期). 丰年社. 1995年11月 (中文(台湾)). 
  12. ^ 赵璞、林家驹. 第八篇 交通. 《嘉義縣志》(卷五 經濟志). 嘉义县政府. 1977 (中文(台湾)). 
  13. ^ 〈阿里山公路,三十日通車〉. 《联合报》. 1982-09-25: 第2版 (中文(台湾)). 
  14. ^ 〈阿里山公路通車,免辦入山許可證〉. 《联合报》. 1982-10-01: 第2版 (中文(台湾)). 
  15. ^ 林吉乐、赖炳坤. 新中部橫貫公路三條計畫施工概況. 《交通建設》(第34卷 第4期). 中国交通建设学会. 1985-04-15 (中文(台湾)). 
  16. ^ 赖子清. 嘉義縣名勝古蹟遊憩地區之開發. 《嘉義文獻》(第15期). 嘉义县政府. 1985年3月 (中文(台湾)). 
  17. ^ 《1:45,000阿里山鄉行政區域圖》. 内政部. 2005年12月. ISBN 9860034605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