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号钢琴协奏曲 (勃拉姆斯)

B大调第2号钢琴协奏曲作品83,是约翰内斯·勃拉姆斯于1878年开始创作,1881年在维也纳附近的普雷斯鲍姆完成,距离他的第一钢琴协奏曲相隔达22年。这部作品献给了他的老师:爱德华·马克森英语Eduard Marxsen。此曲被认为是勃拉姆斯最艰难钢琴曲目之一。

钢琴协奏曲 B 大调
No. 2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作品
钢琴前的作曲家, Willy von Beckerath画
目录号Op. 83
创作1878–1881年 (1878–1881)
献给爱德华·马克森英语Eduard Marxsen
演出1881年11月9日 (1881-11-09) 布达佩斯
乐章四乐章

背景

编辑

首演

编辑

在1881年11月9号的布达佩斯,勃拉姆斯担任钢琴独奏,与布达佩斯爱乐乐团第一次公开演出此曲,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1] 后来勃拉姆斯在欧洲许多城市都举办了这首乐曲的演出。[2]

出版

编辑

分析

编辑

配器

编辑

作品使用的乐器编制如下[3]

  • 独奏钢琴

依照工具书《管弦乐作品手册》指示,上述之配器可简记为"2 2 2 2—4 2 0 0—tmp—str"[4]

结构

编辑

乐曲有四个乐章,与典型的三个乐章的古典浪漫派时期的协奏曲不同:

  1. 不太快的快板(B大调)
  2. 热情的快板(D小调)
  3. 行板(B大调-F大调-B大调)
  4. 优美的小快板 - 比之前快一些(B大调)

额外的乐章使得这一个协奏曲比当时其他协奏曲都长得多,典型的演出会长达约50分钟。 作品完成后,勃拉姆斯将乐谱给朋友外科医生小提琴家西奥多· 比罗斯。勃拉姆斯曾将最早的两首弦乐四重奏献给他。作曲家当时将作品描述成“一些小钢琴曲”。[1] 勃拉姆斯甚至将风暴般地诙谐曲描述成“小小的一缕诙谐曲”。[2]

第一乐章

作品由法国号开场,为第一乐章提过了大量的主题性的创作材料,乐谱如下:

 

第一乐章由奏鸣曲式变形成的协奏曲。第一主题由法国号独奏吹奏出来,钢琴做回应。在出现位置不寻常的华彩之前,木管乐器继续介绍出一个小的音乐动机(可能是无意中从他的第二号小夜曲第一乐章开头借用过来的)。在乐队的呈示部,全乐团重复主题并引出更多的动机。在转成F小调之前(由F大调的属和弦转入),钢琴与乐队融合在一起并发展这些主题于钢琴的呈式部。之后,钢琴演奏出一个有力的,具有难度的部分并引出下一个乐队合奏。进入到发展部,如许多古典时期此类部分一样,在大力发展主题的同时,由属调回到主调。再现部的开始,在听到不同的转折部分之前,主题再次出现回到之前钢琴呈示部的部分(这一次是在B大、小调上)。在小调部分,一个尾声出现结束这一乐章。

在发展部重复出现的一个主题被音乐学家注意到与《共和国战歌》《噢,兄弟们》的风格相似,但勃拉姆斯不太可能知道其中的任何一首赞美诗[5]

第二乐章

 

这首诙谐曲奏鸣曲式,在D小调上,发展部插入了一个三重奏[6] 与勃拉姆斯说明的“诙谐曲的一小缕”相反,这是一个汹涌的乐章。钢琴与乐队介绍了主题,并在一个安静的部分介入之前加以发展;此后不久,钢琴和管弦乐队进入了该主题的风雨如磐的发展阶段,然后才进入中心乐段(D大调)。中心乐段轻快,由全乐队进入,之后是又一次安静的部分;钢琴在后融合进乐队效果中,并重复中心乐段主题。开头部分再一次返回,但变化很大。

诙谐曲的主题与数十年前勃拉姆斯的D调小夜曲的诙谐曲极为相似。

第三乐章

 

在暴风雨般的第二乐章结束后,平和的慢板乐章以ABA加尾声的结构呈现。由大提琴在B大调上演奏出优雅的独奏(共16小节)。[6] 这在钢琴协奏曲中广泛运用大提琴独奏是不同寻常的(这一想法可能来自克拉拉·舒曼的钢琴协奏曲,其慢板乐章只谱写了钢琴与大提琴)。勃拉姆斯随后改写了大提琴的主题,并用赫曼·林格(Hermann Lingg)的歌词将其转变为一首歌,《我的沉睡越来越安静(Immer leiser wird mein Schlummer)》(作品105,第2号)。在协奏曲中,大提琴在前三分钟钢琴进入之前演奏主题,然而,钢琴弹奏的较温和的旋律性乐句很快就变成了B♭小调的暴风雨般的主题。当风暴消退时,乐曲仍在小调中,钢琴弹奏出一个过渡动机走到F♯ 大调。在大提琴再次出现之前,钢琴由这个错误的调性逐渐回到B♭大调。最后钢琴与乐队进行转换,将主题结束在原始主调B♭大调上。钢琴演奏出过度动机后,以大调快速进入中段,并最终建立最后的尾声。

第四乐章

 

最后的乐章包括5个清晰明确的部分,分别介绍了5个不同的主题。

第一部分(1-64小节)展示了主题1和2。第一主题(也是最主要的)(1-8)由钢琴先奏出,乐队再重复。第二主题(16-20)同样由钢琴呈现,乐队重复并加以扩展。最后似有发展的第一主题引出下一个部分。

第二部分(65-164)包括后面的三个主题。第三主题(65-73)由于独特且大规模的小调设置,匈牙利的节奏,使其与之前有很大不同。第四主题(81-88)仍在小调上。第五主题(97-104)则在F大调上。这三个主题分别来回重复多次,使得这个部分像发展部

第三部分(165-308)可看做第一部分的重现;在前两个主题的基础上,在201-205出现了引人注意的新元素,并在238-241重复。

第四部分(309-376)依此重复主题3,5和4。

最后部分,是尾声,在第一主题基础上建立,但甚至在398小节,勃拉姆斯展示了一个新元素,再次将主题在小进行曲之上改写成三重节奏(一种早先他曾用来结束他的小提琴协奏曲手法),首先钢琴演奏,乐队呼应,这达成了在最终和弦之前钢琴与乐队的交换。

勃拉姆斯将回旋曲式的奏鸣曲终乐章标注为优美的稍快板,尽管在钢琴独奏越来越壮丽的时候有所加快,但这从未形成一种具有威胁性的力量感。[7]

参考资料

编辑
参照
  1. ^ 1.0 1.1 Allsen, J. Michael. Johannes Brahms – Piano Concerto No. 2. Galveston Symphony Orchestra. 2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11). 
  2. ^ 2.0 2.1 Glesner, Elizabeth Schwarm. Johannes Brahms – Piano Concerto No.2, Op.83. 2000-10-10 [2015-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28). 
  3. ^ Piano Concerto No. 2 in B-flat major, Op. 83 (Johannes Brahms). LA Phil. [2020-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7) (英语). 
  4. ^ Daniels, David. ORCHESTRAL MUSIC: A Handbook. 3rd ed. Lanham: Scarecrow Press, Inc. 1996: 78. ISBN 0-8108-3228-3. 
  5. ^ Stauffer, John; Soskis, Benjamin. The 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 A Biography of the Song that Marches 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309 [2015-11-16]. ISBN 978-0-19-983743-4. brahms piano concerto 2 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 
  6. ^ 6.0 6.1 Erickson, Melinda. Brahms Piano Concerto in B flat Major Op. 83. A Formal Analysis of Four Selected Piano Concertos of the Romantic Era (PDF) (MM论文). Texas Tech University: 79. August 1974 [2018-01-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12-20). 
  7. ^ Piano Concerto No. 2 in B flat… | Details. AllMusic. [2020-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1) (美国英语). 

参见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