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号交响曲 (贝多芬)
《B♭大调第4号交响曲》,作品60,是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于1806年创作的交响曲。该作品篇幅不长,较为轻巧优美,是同类作品中常被忽视的一部。罗伯特·舒曼评价之为“两座北欧大神之间的温柔希腊少女”,以和前后的《英雄》和《命运》作对比。但该作品中亦不乏充沛有力的乐段。
背景
编辑创作历程
编辑1806年,贝多芬在他当时的赞助人李赫诺夫斯基亲王家度暑假时,欧珀斯多夫伯爵来访,后者是亲王的亲戚。伯爵聆听了贝多芬的第2号交响曲。他对之十分喜爱,并要求贝多芬给他创作一部新交响曲,答应给出可观的稿费[1],贝多芬于是暂停了《第5号交响曲》的创作,在欢快的情绪下完成了该作品。贝多芬与同时期创作的作品除了上面提到的作品之外,还包括其小提琴协奏曲和歌剧《费德里奥》的草稿[2]。
首演
编辑作品首演于1807年3月,弗朗茨·约瑟夫·洛科维茨亲王家举办的一场私人音乐会上。同时也首演了贝多芬的《科里奥兰》序曲和第4号钢琴协奏曲。第一场公众首演则于1808年4月13日在维也纳举行,由贝多芬亲自指挥[3]。
题献
编辑分析
编辑配器
编辑依照工具书《管弦乐作品手册》指示,上述之配器可简记为"1 2 2 2—2 2 0 0—tmp—str"[5]。
结构
编辑该作品共四个乐章:
- 柔板—活泼的快板
- 柔板
- 活泼的快板
- 不太快的快板
全长约30至35分钟。
- 第一乐章
首乐章(柔板—活泼的快板),
拍,带引子的奏鸣曲式。引子暗示了该乐章的内容,从有着朦胧的神秘感的B♭小调弱奏开始,先上升到B大调,再经过G♭,由定音鼓和小号引回B♭大调。同样的引回法在从展开部到再现部的过程中也出现,定音鼓滚奏20小节之长。第一主题极其欢快,充满活力和喜悦,木管乐器的旋律更加强了这一效果。在发展部中出现了弦乐器与管乐器的对话,一唱一和,旋律温馨。再现部较为短小,并直接引入花俏的尾声。
- 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柔板),E♭大调,
拍,慢乐章,奏鸣曲式[原创研究?]。该乐章主要由小提琴奏出平静、如歌的第一主题,伴奏则有着放松但持续的律动感。第二个主题是单簧管独奏,有些忧郁的情调;在整个乐队重申此主题时,情感愈发强烈。法国作曲家埃克托·白辽士亦形容此乐章是“纯洁如天使般,难以抗拒的柔情蜜意,然而奇妙的艺术在加工期间完全消失”。
- 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活泼的快板),
拍,虽没有谐谑曲的命题,却是实质上的谐谑曲。该乐章是ABABA形式,即谐谑曲和三声中部在出现第一次之后,又重复了一遍。贝多芬的第7号交响曲中同样运用了这一结构。全曲幽默而充满能量,从开头就可以听出主题的元素。三声中段效果则仿效一个业余管乐队演奏时,被一众醉醺醺的小提琴手打扰之情况。在谐谑曲第三次出现时,由圆号强烈地切断。
- 第四乐章
末乐章(不太快的快板),
拍,奏鸣曲式。该乐章虽然速度标记不算极快,但多十六分音符,听起来依然迅猛生动。再现部之前有一段巴松管独奏的柔和乐段,但随即又进入了急促的尾声。尾声规模较大,变出各种花样,直到快活地结束。卡尔·马利亚·冯·韦伯并不喜欢这一交响曲,他评论说:“低音提琴乐手一定要抱怨,‘作曲家竟让我像野山羊一样疯疯癫癫。’”[2]
评价
编辑该作品是贝多芬交响曲中较少受到讨论的一部,类似的情形还有第1号和第8号交响曲。
对该作品最著名的评价,莫过于罗伯特·舒曼的比喻,称之被夹在《英雄》和《命运》间,如同“两座北欧大神之间的温柔希腊少女”。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曾称此作品“保存了他人生中最明朗日子之芬芳”。这种评价有其中肯之处,因为该作品相对而言较为柔美、清新,没有悲伤的动机和宏大的建构;但实际上该作品乐章的主题大多都音量大、情绪激烈,有着“雄性”的感觉。即使是慢乐章中也有贝多芬式的强有力特强乐段。因此,第4号交响曲综合了如歌的、优美的与狂欢的、冲动的两种元素[3]。
贝多芬在该作品中回归了古典乐派在首乐章前加缓慢引子的传统,但也有着形式上的革新,赋予了它更深的内容[6]。该作品的调性,B♭大调,在贝多芬的作品中有着放松、温暖的意味[2]。
轶事
编辑参考来源
编辑- 参照
- ^ Paul Netl (1976) Beethoven Handbook. New York: Frederick Ungar Publishing Co., p. 262
- ^ 2.0 2.1 2.2 存档副本 (PDF). [2010-04-2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0-08-27).
- ^ 3.0 3.1 存档副本. [2010-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4).
- ^ Steinberg, Michael. "The Symphony: a listeners guide". p. 19-24.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 ^ Daniels, David. ORCHESTRAL MUSIC: A Handbook. 3rd ed. Lanham: Scarecrow Press, Inc. 1996: 53. ISBN 0-8108-3228-3.
- ^ 存档副本. [2010-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