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子埔
豆子埔,原写为豆仔埔,是台湾新竹县竹东镇的一个传统地域名称,位于该镇东北部。相较于今日行政区,其范围大致包括陆丰里、二重里东端凸出部分、三重里东北端、五丰里东北端、荣华里北端、仁爱里西北端。
历史
编辑台湾清治末期至日治前期,豆子埔地区为一街庄,称为“豆仔埔庄”,隶属于竹北一堡。该庄昔日绝大部分为头前溪溪中沙洲地,整体轮廓略呈西北—东南走向且西北端为尖状的狭长形,东北侧自西至东分别与崁下庄、柯仔林庄、石壁潭庄为邻,南及西南侧自东至西分别与鸡油林庄、树杞林街、三重埔庄、二重埔庄为界[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设二十厅,该庄隶属于新竹厅。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并二十厅为十二厅,该庄隶属不变。1920年(大正九年),废十二厅改设五州二厅,该庄改制并雅化为“豆子埔”大字,隶属于新竹州竹东郡竹东街[2]。
河道变迁
编辑昔日豆子埔地区为头前溪分流之间的沙洲地。经河川整治并筑堤后,豆子埔地区已被头前溪主流河道分割为面积较大的东北部(陆丰里)与面积较小且零散分布的西南部(其余各里的西南岸河滩地)。
交通
编辑国道3号又称“福尔摩沙高速公路”,是贯穿台湾西部的两条纵向高速公路之一,大致以东北-西南走向经过豆子埔地区中部偏东南。境内未设交流道,但东北邻柯子林的县道120号交会口即为竹林交流道,由此进入可快速前往台湾西部各地。
县道120号是竹北下斗仑至尖石八五大桥的道路,也是头前溪北岸主要的连络道路,大致以西北—东南走向经过本地区东北部的一个边界点,向西北可前往六家北郊后于竹北下斗仑与省道台1线交会,向东南可前往芎林市区南郊、内湾、尖石等地。
乡道竹23线是崁下至豆子埔的道路,其南侧端点位于本地区中部国道3号桥下的头前溪北岸堤防道路口,由此往北转东北出境即与县道120号交会,续行可前往芎林市区,后转西北可前往崁下再经县道120号路口后,最终止于头前溪北岸堤防道路的另一路口。
豆子埔西北端有新中正桥(公道五路、县道115号),东南端有竹林大桥(县道123号),但均为其他地区过境之用,与本地区内部无法直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