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振基(?—?),又名振业,字在新,号塈垣山东青州府益都县颜神镇(今淄博市博山区)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生平

编辑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山东乡试举人,天启五年(1625年)乙丑科进士。授邯郸县知县,政为三辅最,征拜云南道监察御史,巡视漕运,回道管理章奏,崇祯七年(1634年)冬提督江南学政,拒绝首辅周延儒请托,八年(1635年)出为四川按察司副使、分巡川北,九年(1636年)升湖广布政使司参政、分巡荆西。十一年(1638年)五月,张献忠兵败求抚,赵振基与湖广巡抚余应桂力主剿灭,兵部尚书熊文灿主抚,并弹劾赵振基与余应桂执意破坏抚局,余应桂下狱,赵振基戴罪任事。十二年(1639年),张献忠杀监军复叛,率奇兵击败贺一龙。及新任巡抚至,不谙军务,处置乖方,赵振基知事不可为,乃称疾乞归。归四个月而郡城不守,阖境涂炭。

清顺治三年(1646年)正月,抚按交荐,起为山西按察司佥事兼山西布政使司右参议[1],举方面卓异,赐衣一袭,升庐州兵备道,引年乞休[2],优游林下垂二十年,读书自娱,与诸生布衣为耆英之会。卒年八十四[3]。子赵进美

参考文献

编辑
  1. ^ 顺治三年正月,以故明直隶天津道佥事原毓宗为山西按察使司佥事井陉道;湖广荆西道副使赵振业为山西按察使司佥事、管督粮道右参议事。
  2. ^ 顺治七年四月,江南庐州道赵振业坐养寇酿害,纵奸殃民,革职提问。
  3. ^ 《福益都县志》:赵振业,字在新,号塈垣,万历戊午举人,乙丑成进士,授邯郸令。邑当子午之冲,输蹄如织。公内恤民生,外供邮传,不劳而办。擒宿盗,抑豪猾,政为三辅最,征拜云南道御史。疏致数十上,皆国家大计。劾吏兵二部用人徇党,论乌程辅庸劣恋栈,时论韪之,而忌者深矣。出趱漕运,剔革宿弊,盗折尽绝。回道管理章奏,甲戌冬提督江南学政,杜绝竿牍。会乌程密戚以童子十名求通关节,公峻却之。次年遂外转蜀臬副宪,分巡川北。丙子,升楚中大参,分巡荆西。时流寇猖獗,蚕食豫楚,荆西首当其冲,贼不时至,城门昼闭,耕樵尽废。公令城门大启,休士卒,严斥候,设伏险隘,寇至辄败去,终公之任,属邑无失事者。巨贼张献忠屡挫力疲,诡辞求抚,经略熊信之,公策其必叛,与巡抚余公力持之,熊怒,劾余及公执拗坏抚局,余下司寇,公戴罪任事。后一年,献忠杀监军复叛,遂至燎原,又躬率奇兵败巨寇革里眼,俘斩无算,楚人谓兵兴以来所未有。及新抚至,不谙军务,处置乖方,公知事不可为,乃称疾乞归。公归四阅月而郡城不守,阖境涂炭矣。清顺治元年,抚按交荐,起公山西督粮道,举方面卓异,赐衣一袭,升庐州兵备道。时山贼未靖,大军至,公自请为向导,旬日计平之。遂引年乞休,优游林下垂二十年,读书自娱,与诸生布衣为耆英之会。卒年八十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