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名
音名就是音高的名称,即C、D、E、F、G、A、B。音名和音高的关系是绝对的;与音名相对的唱名则不同,唱名和音高的关系一般是相对的。每高或低八度音高的音名是一样;而唱名就算是不同的音高,也可以一样。
西洋古典音乐
编辑西方音乐中,对一个八度中的七个音高设有名称,表示该音的绝对音高,每高或低八度则重复这七个音名。而加上变音记号(♯、 、♭、 )则表示改变音高。
西洋音乐的音名在各语言中稍有不同。英语从下至上使用A至G,中文地区则沿用这叫法,德语以H代替B。意大利语和法语则基于《圣约翰赞美诗》(Ut Queant Laxis)的歌词,从下至上称为Ut、Re、Mi、Fa、Sol、La(对应的英语音名为C、D、E、F、G、A),意大利语再把Ut改作Do,La之后又加上Si(英语音名为B),而俄语则照意大利语的准则。日语中是使用伊吕波从下至上称为ハ、ニ、ホ、ヘ、ト、イ、ロ(对应的英语音名为C、D、E、F、G、A、B)。
而变音记号,中文在音名前加上“升”、“降”、“重升”、“重降”;英语、意大利语、法语在音名后加上♯、 、♭、 ;德语基本上是加上-is、-isis、-es、-eses的语尾,但降E用“es”、降A用“as”、降H用“B”;日语则是在在音名前加上“嬰”、“変”、“重嬰”、“重変”。
语言 | 音名 | ||||||
---|---|---|---|---|---|---|---|
英语 | C | D | E | F | G | A | B |
德语 | C | D | E | F | G | A | H |
意大利语 | Do | Re | Mi | Fa | Sol | La | Si |
法语 | Ut/Do | Ré | Mi | Fa | Sol | La | Si |
俄语 | До | Ре | Ми | Фа | Соль | Ля | Си |
日语 | ハ | ニ | ホ | ヘ | ト | イ | ロ |
八度
编辑需要区别不同八度的音高时,则会在音名后加上数字,中央C是c1,高八度是c2,低八度是c 。德语中的中央C是c1,高八度是c2,低八度是c,再低八度是大阶C,更低八度是C1。而日语则基于德语,中央C是一點ハ,高八度是二點ハ,低八度是ハ,再低八度是平假名は,更低八度是下一點は。
东亚传统音乐
编辑东亚称音高的名称为律名。
中国在一个八度中的所有十二个半音都设有名称,则十二律。基准音是黄钟,然后每半音上升,则是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高黄钟八度的音又称为清黄锺。而基准音黄钟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音高,现在等同西方的C。
黄钟 | 大吕 | 太簇 | 夹钟 | 姑洗 | 仲吕 | 蕤宾 | 林钟 | 夷则 | 南吕 | 无射 | 应钟 | 清黄锺 |
C | C# | D | D# | E | F | F# | G | G# | A | A# | B | C' |
日本雅乐则称D为壹越(いちこつ),然后每半音上升,则是斷金(たんきん)、平調(ひょうじょう)、勝絶(しょうせつ)、下無(しもむ)、雙調(そうじょう)、鳧鐘(ふしょう)、黄鐘(おうしき)、鸞鏡(らんけい)、盤涉(ばんしき)、神仙(しんせん)、上無(かみむ)。
壹越 | 断金 | 平调 | 胜绝 | 下无 | 双调 | 凫钟 | 黄钟 | 鸾镜 | 盘涉 | 神仙 | 上无 |
D | D# | E | F | F# | G | G# | A | A# | B | C | C# |
而不同乐器又会有不同叫法,如三味线称为一本至十二本。
参见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Eric Taylor, The AB Guide to Music Theory PART I, the Associates Board of the Royal Schools of Music(Publishing) Ltd, 1989, Chapter 2: Introduction to Pitch, 2/1 Pitch names and notation (P.7-12), ISBN 1-85472-446-0
- 音名 / 唱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文)《史记》中记载的“律数”
- (日语)音名と周波数の関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