鹳雀楼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楼阁位于中国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蒲州镇,是中国著名的古代楼阁之一,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被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历史文化名楼(另一说为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蓬莱阁),也是四大名楼中唯一一座位于黄河以北的楼阁。
鹳雀楼 | |
---|---|
概要 | |
类型 | 塔 |
所属国家/地区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地点 |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蒲州镇 |
坐标 | 34°50′55″N 110°16′36″E / 34.848518°N 110.276743°E |
开放 | 2002年12月26日 |
翻新 | 2002年12月30日 |
高度 | |
高度 | 73.9米(242英尺) |
技术细节 | |
材料 | 砖、木 |
建筑面积 | 33,206平方米(357,430平方英尺) |
设计与建造 | |
建筑师 | 郑孝燮 罗哲文 |
地图 | |
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历唐经宋存世约七百余年,于元朝初年在战火中被毁。现存楼体为1997年重建,于2002年重新对游人开放。新建的楼体况高73.9米,四檐三层,是四大名楼中最高的一座。
历史
编辑鹳雀楼原址位于山西蒲州(现永济市蒲州镇)[1],为北周时期将军宇文护为抵抗北齐进攻而修建的一座军事戍楼。因为经常有宇之上可直接俯瞰黄河,故鹳雀楼长期以来都不乏历代许多文人登楼吊古抒怀。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沈括《梦溪笔谈》记:“河中府鹳雀楼唐人留诗者甚多,唯李益、王之涣、畅诸三篇能状其景”。
金元光元年(1222年),金兵与元兵争夺蒲州,“焚楼、橹,火照城中。”从此,鹳雀楼毁于战火,只留故基残瓦存世[2]。明初,由于黄河泛滥,故基被淹没,鹳雀楼彻底消失于世间;但鉴于王之涣的诗句使许多人前来凭吊,后人便将蒲州城西门楼当成鹳雀楼,留下许多题咏诗句。不过,这一座新的鹳雀楼却又在嘉靖年间因为黄河改道而被洪水冲毁。
改革开放后,民间及学术界重建鹳雀楼的呼声愈加响烈。1991年9月27日,全国第六届旅游地学学术研讨会86位专家学者来永济考察,并联名向永济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重建鹳雀楼的倡议。这一倡议得到了政府支持,后者于次年七月召开了复建方案论证会。1997年12月31日,鹳雀楼复建工程正式动工,并在六年后的2002年9月26日正式落成[3]。
新建楼采用钢筋水泥架构,为仿唐代高台楼阁,楼高73.9米,四檐三层,建筑总面积8222平方米。楼阁通身采用唐代油漆彩画装饰,内部为六层,东西角设有楼梯盘旋而上,每层分主题展示了源远流长的蒲州文化。楼中设有王之涣的青铜塑像,一层悬挂毛泽东手书《登鹳雀楼》,毛泽东生前喜欢手书此诗,现存就有6幅手稿[4]。楼体周边建设了鹳雀楼景区,总占地面积达2.064平方公里。
诗作
编辑-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衍生
编辑参考
编辑- ^ 《清一统志》记载,楼的旧址在山西蒲州(今永济县,唐时为河中府)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
- ^ 马文海. 登鹳雀楼. 三农经济时讯. 2020-09-14 [2023-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3).
- ^ 鹳雀楼的湮灭与重建. 永济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10-08-10 [2023-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3).
- ^ 鹳雀楼(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运城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20-04-22 [2023-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3).
- ^ 李广洁. 跟着悟空游山西. 北京: 华龄出版社. 2024年: 180页. ISBN 978-7-5169-29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