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肃秋
黄肃秋(1911年4月9日—1989年7月1日),名毓霖,字肃秋,吉林榆树人,“左联”作家,抗战时期历任多所大学任教,1946年赴台任教于台湾师范学院(台湾师范大学)与台湾大学,受四六事件影响,1949年5月返回大陆,历任中国国家文化部编审处、国际政治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警官大学教授。
黄肃秋 | |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1911年4月9日 大清吉林 |
逝世 | 1989年7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 |
籍贯 | 吉林省榆树市 |
政党 | 无党派人士 |
学历
| |
简介
编辑左翼爱国学生
编辑1928年就读燕京大学中文系,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对于的故乡沦亡满腔热血的黄肃秋组织“东北学生救国演讲团”在河北及山西各大都市演讲鼓吹救国,1932年毕业后与何培元等加入“左联”,之后曾前后任教于山东、安徽、江苏、河北等地十余所中学,因抨击时政而遭到特务追缉,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大学教授联谊会。
赴台任教
编辑1946年,由国学大师郭绍虞介绍到台湾师范学院及台湾大学任教,1948年4月1日师院学生毛文昌、黄锦𬭎、蔡兰枝创办《创作》月刊,台静农、许其和、周学普等教授皆参与并有作品发表其间,黄肃秋以林莽为笔名,发表多篇新诗及散文,投入心力甚钜,以创作月刊的内容新旧文学并存,虽仅出版六期,却是早期台湾重要之纯文学作品。[1]
四六事件
编辑1948年5月4日,在师大举办的五四纪念运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应学生会主席郑鸿溪之邀在会中演讲大声疾呼:“人为了求生存和自由,饥饿就吃饭,受压迫就要反抗...水深火热中的人民在呼唤、在斗争,我们已经听到人民的呼唤,就应该回应而愤然前行。”学生并集体游行,表达反饥饿、反内战的诉求,四六事件发生前夕师院生单车双载遭逮捕引发示威游行,当时师院学生蔡德本回忆,当局预备抓人,黄肃秋教授已事先获得消息,告诉蔡德本不要参加游行[2]。四六事件爆发后,黄肃秋由大公报记者严庆澍协助下返回大陆,而严庆澍也因报馆遭查封而逃往香港。
古典文学平民化
编辑返回大陆后,担任华北大学政治研究所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编审处工作,195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成立,在古典文学编辑部工作,编注许多脍炙人口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如《西游记》、《醒世姻缘传》等,1966年文革爆发后,因与燕京大学同学周一良及沈心芜昔日照片上署名某某社而被打为反动组织遭到追查,备受折磨[3],1979年获得平反后担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警官大学等大学教授,1989年7月1日病逝于北京,灵位安放于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