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方刚(1901年—1944年),江苏省川沙县人,东北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校任教授,东北大学文理学院院长,“民建”创始人黄炎培之长子。

1915年至1923年在清华学堂学习,与梁思成浦薛凤等是同学。1924年至1927年在美国卡尔登大学获文科学士学位。1927年至1928年在哈佛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归国后,先后在马君武创办的广西大学任英文教师,后赴东北大学(当时张学良任校长)任文学院院长。“九·一八”事变之后,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金陵大学等任教。1938年,东北大学(当时在四川三台)改文学院为文理学院,继任文理学院院长。1939年,应聘到武汉大学(当时在四川乐山)哲学系任教。[1]1944年1月17日因染上肺病在乐山去世,年仅44岁。其殁后,顾毓琇写有一首《悼黄方刚》:“彭殇修短倘前知,柱下精研枉作师;岂信着书能却病,犹怜好学每忘饥。 家贫儿让山中果,世乱妻吟海外诗;呜咽长江怀故友,清明时节雨如丝。” 黄方刚去世时正值抗战,由其一李姓学生安葬在自家田地(今四川省乐山市九峯乡鞍山村山窝),黄炎培先生为黄方刚题写的墓志“方刚,一生清正,抱道有得,言行一致,诚爱待人,取物不苟,著书讲学,到死方休。虽其年不永,亦可以无愧于人,无愧于天地。”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张在军. 堅守與薪傳: 抗戰時期的武大教授. :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