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星乂夜月/幽默理论
有许多幽默理论试图解释什么是幽默、幽默在社会的功能以及什么是幽默。在解释幽默的流行理论中,其中有心理学理论,当中绝大多数认为幽默是非常健康的行为。有些精神理论认为幽默是一个莫名其妙的谜,非常像神秘主义。[1]尽管可以找到各种经典的幽默和欢笑理论,但在当代学术文献中,三种幽默理论不断出现:救济理论、优越理论和不协调论。[2]在目前的幽默研究人员中,关于这三种幽默理论中哪一种最可行尚无共识。 每个人的支持者最初都声称他们的理论能够解释所有幽默案例。[3]但是,他们现在承认,尽管每种理论通常都涵盖其自身的关注领域,但是许多幽默实例可以用一种以上的理论来解释。[4][5]例如,不一致和优势理论似乎描述了共同创造幽默的互补机制。[6]
救济理论
编辑救济理论认为,笑是一种稳态机制,通过这种机制可以减轻心理压力。[2][3][7]因此,幽默可以有助于减轻由恐惧引起的紧张感。[8] 根据救济理论,欢笑是神经能量所释放的结果。 此理论还认为,幽默主要用于克服社会文化障碍并揭示压抑的欲望。据逆,这也是我们在挠痒且会产生笑的原因,这是由于随着欢笑的人而产生的紧张感。[9] 根据赫伯特·斯宾塞的说法,欢笑是一种“经济现象”,其作用是调剂因错误或错误的期望而产生的“精神能量”。后一种观点也得到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支持。
优越理论
编辑幽默的优越性理论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以及托马斯·霍布斯的《利维坦》。普遍的想法是,一个人嘲笑他人的不幸,因为这些不幸在他人缺点的背景下断言了他的优越性。[10] 柏拉图引述苏格拉底说,荒谬的特征是表现出了自我愚昧。[11] 对于亚里士多德,我们嘲笑劣等或丑陋的人,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优越感感到高兴。[12] 优越感通常是基于群体的不足或与社会内部规范的偏离。[13]
不协调理论
编辑不协调理论指出,在某种情况下所涉及的概念与认为与该概念有某种关系和真实对象之间产生不协调时,就会产生幽默。 [10]
由于该理论的重点不是本身的不一致性,而是其实现和解决(即将所讨论的对象置于真实关系中),因此通常称为不一致性理论。 [10]
弗朗西斯·哈钦森在《笑1声中的思想 ,1725年》中表达了什么是幽默,该思想成为可笑发展理论中的一个关键概念:笑是对不协调感的回应。[14] 阿瑟·叔本华写道,感知的不一致是在概念与它所代表的真实对象之间。 黑格尔几乎持完全相同的观点,但将这个概念视为“外观”,并认为笑声会完全否定这种外观。
不一致理论的第一个表述归因于苏格兰诗人比蒂。 [15]
然而,不协调理论最著名的版本是康德,他对可笑描述作“一种紧张的期望突然变成了虚无”。[16] 亨利·柏格森则试图通过将不一致性简化为“活着的”和“机械的”来完善它。 [17]
在伯格森这样的不协调理论仍在流行期间,人们常常对幽默观点转变的理论进行争论,例如约翰·莫雷尔和罗伯特·拉塔之间的幽默研究系列的辩论。[18]莫雷尔提出了大多数同时存在的不协调理论 ,而拉达则侧重于由突然解决某种问题而产生的“认知转变”。
幽默经常包含意料之外的、常常是突然的视角转变,这让不一致理论得到支持。拉塔和布莱恩·博伊德为这一观点辩护。 [19] 博伊德认为这种转变是从认真到发挥,几乎所有事物都可能成为扭曲的对象,且这正是人类创造力的领域(尤其是科学和艺术),这种转变是由“结构映射”( Koestler称为“ 二元化”)创造新的含义而产生的。 [20] 亚瑟·科斯特勒认为,当建立两个不同概念并在它们之间产生碰撞时,就会产生幽默。
其他理论
编辑基于脚本的幽默语义理论
编辑Victor Raskin在1985年出版的“幽默的语义机制”中介绍了基于脚本的幽默语义理论(SSTH)。 [21] 它是幽默不一致理论(见上文)概念的变体,但它是第一个将其方法识别为唯一语言学的理论。 因此,它只涉及口头幽默:叙事或谜语笑话中使用的书面和口头语。
标题中引用的语言文字(也称为框架)包括:对于任何既定的词语,“围绕词语并由它引起母语者内部认知结构的大量语义信息”。[22] 这些脚本比词语的词汇定义扩展了更多的内容。它们包含说话者对他的世界中存在的概念的完全了解。 因此,以母语为母语的人对于他们共同的词语具有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脚本。
要产生口头笑话的幽默感,拉斯金假定,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 “(i)文本与两个不同的语义脚本完全或部分兼容。
- (ii)与文本兼容的两个脚本是相反的, 可以认为与文本相容的两个脚本在此文本上完全或部分重叠。” [23]
当笑话结尾处的哏引起了听众的理解从主要(或更明显)的话题转移到次要的话题时,就会产生幽默感。
例如,拉斯金使用以下笑话:
- “医生在家里吗?”病人在支气管耳语中问。 “不,”医生年轻漂亮的妻子低声回答。 “快进来。” [24]
对于此示例,笑话中包含的两个脚本是医生和爱人。我们对“年轻貌美的妻子”的低语回答引起了从一种切换到另一种的转变。 该答复仅在LOVER脚本中有意义,而在支气管患者要在其(家庭)办公室看医生的脚本中却没有任何意义。 拉斯金以更多的笑话进一步扩展了他的分析,研究了每种脚本在文本中是如何重叠和彼此相对的。 [25]
为了满足开玩笑的第二个条件,拉斯金引入了不同类型的剧本对立。部分清单包括:实际(非实际),正常(异常),可能(不可能),好(坏),生命(死亡),淫秽(非淫秽),金钱(无金钱),身材高(低) 。[26] 可能与笑话相反的脚本完整列表是有限的,并且在文化上是相关的。例如,苏联的政治幽默没有在犹太幽默发现的相同剧本。[27] 但是,对于所有笑话,为了生成幽默,必须在既定笑话中包含的两个脚本之间建立联系。 “ ...一个人不能简单地将两个不协调的事物并列地开个玩笑,而必须找到一种巧妙的方法使它们在一起构成欢笑的感觉。” [28]
语言幽默通论
编辑维克多·拉斯金和萨尔瓦托·阿塔多在“脚本理论的修订:笑话相似度和笑话表示模型”一文中提出了口头幽默通论(GTVH)。 [29] 它把Raskin的基于脚本的幽默语义学理论(SSTH)提出的脚本反对(SO)思想整合到GTVH中,作为六个独立知识资源(KR)之一。 [30][31]这些知识资源可以用于为单个言语笑话建立模型,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似度和差异度。该理论提出的知识资源是: [32]
- 脚本相反派(SO)引用了拉斯金的SSTH中包含的脚本反对派。 其中包括主题:例如真实(不真实)、真实(非真实)、正常(异常)、可能(不可能)。
- 逻辑机制(LM)是指在笑话中连接不同脚本的机制。 这些范围从双关语等简单的口头技巧到诸如错误的逻辑或错误的类比之类成为更复杂的逻辑机制。
- 情境(SI)可以包括讲故事所需的物体、活动、工具、道具。
- 目标(TA)成为笑话“目标”标签,该标签用于发展和巩固种族、职业等相关的定型观念。
- 叙事策略(NS)解决了笑话的叙事形式,可以是简单的叙事、对话或谜语。 它试图对口头幽默的不同体裁和子体裁进行分类。 在随后的研究中,Attardo扩展了叙事策略,使其包括各种长度的口头和印刷幽默叙事,而不仅仅是玩笑。 [33]
- 语言(LA) “ ...包含对文本进行语言表达所需的所有信息。 它负责确切的措辞……以及功能元素的位置。” [34]
为了说明他们的理论,作者使用了7个灯泡笑话示例 ,每个示例都由一个知识资源转移所产生。[25] 每个知识资源都以“脚本对立”从上至下进行分层排序,具有“确定自身以下参数的能力,并由自身上方的参数确定”。
与拉斯金的基于脚本的语义理论(SSTH)相比,该理论(GTVH)的优点之一是,通过包含叙事策略(NS),可以对所有幽默文本进行分类。拉斯金(Raskin)的SSTH只处理笑话,而GTVH则考虑从自发的一线话到有趣的故事和文学的所有幽默文本。通过确定任意两个幽默作品中有多少相同的知识资源,该理论也可以用于定义两者之间的相似程度。
关于知识资源的排序,已经进行了很多讨论。 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幽默研究者Willibald Ruch [35]希望通过经验测试知识资源的排序,但仅获得部分成功。 [36] [37] 然而,在进一步研究使幽默变得有趣的方面,已证明GTVH中列出的知识资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是相当丰富。 [38]
幽默的计算神经理论
编辑Suslov在1992年提出了幽默感理论的计算模型。[39]对一般信息处理方案的研究表明,特定错误的可能性是有可能的,条件是必须意识到错误版本时中迅速删除。这种特定的故障可以通过心理上的幽默效果来识别:它完全对应于不一致理论。然而,本质上新的成分和时间的作用,经已被添加到众所周知的歧义作用中。在生物系统中,幽默感无可避免地在进化过程中发展,因为它的生物学功能包括加快将处理后的信息传递到意识中并更有效地利用大脑资源。该理论在神经网络中得到实现时[40],自然证明了Spencer关于欢笑机制的假设:错误版本的删除对应于神经网络某些部分的清零,并且神经元的过多能量被抛出到运动皮层,从而引起肌肉收缩。
该理论以平等的立场对待由语言手段(言语幽默)以及视觉(漫画,小丑表演)或欢笑所产生的幽默效果。该理论解释了人们对幽默的敏感性及其自然差异,例如:过时的笑话没有幽默效果。即使语调在讲笑话、及其紧张笑声中的作用等。 根据这一理论,幽默具有纯粹的生物学渊源,而其社会功能后来才出现。 这个结论与已知的事实相对应,即猴子(如查尔斯·达尔文指出)和老鼠(如最近发现的)在玩耍时都具有像笑一样的特质,从而得出了某种潜在的幽默形式的结论。 [41]
该理论的实践需要大量的数据库,最近建议在自动方式下创建它们。 [42]
幽默的本体-认知论
编辑P. Marteinson(2006)提出的本体论-幽默的幽默理论(OETC)断言笑是对认知僵局的一种反应。然而这是一个认识论难题,在该难题中,受试者认为社交存在本身突然不再是真实存在任何事实或规范意义上。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在现实世界中,只有本体上是真实的物质,才如在可笑感知的那一瞬间唯一保留在脑海中的感知。 该理论认为,在柏格森,人类接受为真正的规范性非物质的知觉,如社会认同、神经事实知觉,也即个人主体混合了两人在一起的感觉,以便通过假设住他们同样真实。 可笑的产生是因为他们不安。在许多范式案例中也得出了相同的结果:感知现实可以与社会现实相抵触并反驳社会现实,Martinson称其为Deculturation。另外,感知现实似乎与社会现实的其他要素相矛盾,他称之为“相对化”。 根据马丁的说法,笑声是用来重置和重新启动社会认知能力的,这种能力由于喜剧情境出现但又变得无能为力:它只能以愉快的心情麻醉了心灵,并允许人们忘记喜剧性刺激措施。作为将幽默反应传达给社会其他成员的众所周知的功能。 [43]
性选择
编辑进化心理学家,杰弗里·米勒认为,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幽默对于生活早期的人类没有生存价值。 他提出,诸如幽默之类的人类特征是通过性选择而演变而来的。 他认为,幽默已成为其他具有生存价值的特征的指标,例如人类智力。 [44]
发现错误的推理
编辑2011年,赫尔利(Hurley)、丹尼特(Dennett)和亚当斯(Adams)等三位研究人员出版了一本书,回顾了以前的幽默理论和许多特定的笑话。 他们提出了幽默进化的理论,因为幽默可以增强大脑发现主动信念结构中错误的能力,即发现错误推理的能力。 [45] 这在某种程度上与性选择理论是一致的,因为如上所述,幽默将是一个重要的生存特征的可靠指标:发现错误推理的能力。 但是,这三位研究人员认为,幽默从根本上来说很重要,因为幽默是使人的大脑在解决实际问题上表现出色的机制。 因此,根据他们的说法,幽默甚至对早期人类也具有生存价值,因为幽默增强了生存所必需的神经回路。
错误归因理论
编辑错误归因是一种幽默理论,它解释了听众无法确定他们为什么认为笑话很有趣的原因。这套理论是Zillmann&Bryant(1980)在其发表于《实验性社会心理学杂志 》上的文章“幽默的错误分配理论”中得出的。 他们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机智及其无意识的关系 》中得出了该理论的批判概念(注:从弗洛伊德的观点来看,机智与幽默是分开的),最初于1905年出版。
善意理论
编辑善意理论(BVT)由研究人员A. Peter McGraw和Caleb Warren研究得出。BVT整合了完全不同的幽默理论,得出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时就会发生幽默:1)某种事物违反着人们对世界“本应如何”的感觉,2)威胁形势是善意的,并且3)一个人看到了两者同时解释。 [46] [47]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幽默的违反很可能起源于明显的身体威胁,例如在比赛和高兴中表现出来的威胁。 随着人类的发展,引起幽默的情况可能从身体威胁扩大到其他的侵犯,包括侵犯个人尊严(例如打闹,戏弄)、语言规范(例如双关语,不正当行为)、社会规范(例如奇怪的行为,过度的笑话)、甚至道德规范(例如不敬的行为)。BVT建议,只要意识到威胁局势是善意的、任何威胁到人们对世界“本来应该如何”的感觉事物都是幽默的。 [46]
善意还有多种方法。 麦格劳和沃伦在道德违法行为领域检验了三种情况。如果一个规范表明某件事是错误的,但另一项表明它是良性的、当一个人在心理上远离违规行为或仅仅虚弱地遵守违规行为时,违规行为也是属于善意的。 [48]
例如,麦格劳(McGraw)和沃伦(Warren)发现,人们在读到一所教堂在胡乱地招募新成员时,都非常反感。 然而,很多人也同时感到好笑。这与BVT一致,参与教堂的人比没有参加教与的人发笑的可能性较小,这因上教堂的人更多地相信教堂是神圣的,因此,他们认为取笑教堂的行为是善意的可能性较小。 [49]
幽默作为防御机制
编辑根据乔治·埃曼·瓦兰特 ( George Eman Vaillant, 1977)的分类,幽默是第四级防御机制 :公开表达思想和感觉(特别是那些不愿集中精力或谈不上谈论的东西),会给他人带来愉悦。 幽默探讨了任何事件中固有的荒谬性,使某人可以“直话直说”,而“机智”则是一种替代形式(第3级)。机智是指以幽默的方式解除武装的严肃或令人痛苦的事情,这些思想虽然令人苦恼,但因幽默而被绕过。
幽默感,严肃感
编辑一个人必须具有幽默感和严肃感,以区别看待事情。当幽默被用来表达观点时,则需要一种更加敏锐的感觉。[50][51] 心理学家研究了如何利用幽默表达具有严肃性的事情,就像宫廷小丑通过幽默传达严肃的信息一样。相反,当不打算认真对待幽默时,幽默中的不良品味可能会越过界线,尽管不是故意的,但还是要认真对待,甚至应该停止[52]
隐喻与转喻
编辑托尼·韦尔采用比科斯特勒更形式化的计算方法,利用科斯特勒以及狄德·根特纳的结构理论启发,写出了隐喻和转喻在幽默中的作用[53][54][55]。还有乔治·拉科夫 ( George Lakoff)和马克·约翰逊 ( Mark Johnson )的概念隐喻理论,以及马克·特纳 ( Mark Turner)和吉尔斯·富康尼耶 ( Gilles Fauconnier )的概念融合理论。
奥香农幽默模型
编辑O'Shannon幽默模型(OMOH)由Dan O'Shannon在2012年出版的“您在笑什么?喜剧事件的综合指南”中引入。 [56] 该模型将喜剧的所有常规分支集成到一个统一的框架中。 该框架包括四个主要部分: 上下文 , 信息 , 意识方面以及增强剂/抑制剂 。 在与喜剧信息相遇之前,上下文元素作为接收因素在起作用。 此信息将需要一定程度的认知过程来解释,并且包含一定程度的不一致(基于预测可能性)。 这个程度可能很高,也可能低到可以忽略不计。 可以从意识的多个方面(喜剧的内部现实,幽默的外部作用,对上下文的影响,对其他接收者的影响等)同时查看信息。 )。 这些部分中的任何元素都可能触发增强剂/抑制剂(优越感,缓解,攻击性,认同感,震惊感等),这会影响接收者的最终反应。 该模型的各种交互作用可实现多种喜剧形式。例如,如果一个笑话触发了优越感,侵略性,缓解感或认同感,就不必依赖于高度的不一致。 同样,高度不协调的幽默可能会触发内脏反应,而结构良好,低不协调的文字游戏可能会引发更欣赏的响应。 该书中还包括:解释内脏和社交笑声的进化论,以及喜剧熵现象。
未注意到的回退到以前的行为模式
编辑该模型将笑声定义为一种声音信号,以使个人意识到以前行为模式的未注意回退。 在某种程度上,它统一了优越性和不协调性理论。通过人类两足动物的发展,发痒也被认为与幽默有着明确的关系。 [57]
柏格森
编辑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在《笑:漫画意义》中,对物质、记忆、生活和意识哲学研究而著称 ,他试图确定漫画的规律并理解漫画情况的根本原因。[58]他的方法在于确定漫画的起因,而不是分析其影响。他还处理与人类生活、集体想象力和艺术有关的笑声,以更好地了解社会。[59]本文的理论之一是,笑是一种集体活动,在迫使人们消除其恶习中具有社会和道德作用。这是行为统一的一个因素,因为它谴责可笑和古怪的行为。[60]
在这篇文章中,伯格森还断言,所有喜剧情境的产生都是由一个中心原因引起的:应用于生活的机制。漫画的基本根源是生活中缺乏灵活性和僵化性。对于伯格森来说,生活的本质是运动、弹性和柔韧性 ,每一种喜剧情境都是由于生活中存在僵化和缺乏弹性。因此,对于伯格森来说,漫画的来源不是丑陋,而是生活的僵化。[61]Bergson采取的所有示例(例如,一个人倒在街上、一个人的模仿、一个惯例和规则的自动应用,心不在焉、说话者的重复手势、两个面孔之间的相似性)都是可笑的情况,因为他们给人的印象是生活解除了僵化、自动和机制。
柏格森最后指出,大多数喜剧场景原本都不是可笑的,因为它们是集体习惯的一部分。[62] 他将欢笑定义为一种智力活动,需要立即处理喜剧情境,这与任何形式的情感或情感无关 。 [63] 当注意力和想象集中在身体的僵化时,这种情况是可笑的。因此,当某人给人以事物或机器的印象时,他或她是可笑的。 [[Category:心理学理论]]
- ^ Raymond Smullyan, "The Planet Without Laughter", This Book Needs No Title: A Budget of Living Paradoxes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1980). Copyright (c) 1980 by Raymond M. Smullyan
- ^ 2.0 2.1 Buijzen, M.; Valkenburg, P. M. Developing a Typology of Humor in Audiovisual Media. Media Psychology. 2004, 6 (2): 147–167. doi:10.1207/s1532785xmep0602_2.
- ^ 3.0 3.1 Meyer, J. C. Humor as a Double-Edged Sword: Four Functions of Humor in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Theory. 2000, 10 (3): 310–331. doi:10.1111/j.1468-2885.2000.tb00194.x.
- ^ Berger, A. A. (1993). An Anatomy of Humor. New Brunswick, NJ: Transaction Publishers.
- ^ Veatch, T. C. A theory of humor. Humor. 1998, 11 (2): 161–215. doi:10.1515/humr.1998.11.2.161.
- ^ Vandaele, J. Humor Mechanisms in Film Comedy: Incongruity and Superiority. Poetics Today. 2002, 23 (2): 221–249. doi:10.1215/03335372-23-2-221.
- ^ Berlyne, D. E. (1972). "Humour and its kin", in J. H. Goldstein & P. E. McGhee (Eds.), The Psychology of Humour (pp. 43–60). New York: Academic.
- ^ C. George Boeree. Humor. Webspace.ship.edu. [11 December 2012].
- ^ Schaeffer, N. (1981). The Art of Laughter.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 ^ 10.0 10.1 10.2 M.P. Mulder, A. Nijholt (2002) "Humour Research: State of the Art"
- ^ Plato, Philebus 49b ff.
- ^ Poetics, 1449a, p. 34-35.
- ^ Goldstein, Jeffery. Theoretical notes on humor.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1976, 26 (3): 104–112. doi:10.1111/j.1460-2466.1976.tb01912.x.
- ^ Peter Ludwig Berger Redeeming Laughter: The Comic Dimension of Human Experience (1997) p.22
- ^ J.Beattie, Essays (William Creech, Edinburg, 1776).
- ^ Laurie, Timothy; Hickey-Moody, Anna, Masculinity and Ridicule, Gender: Laughter (Farmington Hills, MI: Macmillan Reference), 2017: 216–217
- ^ Henri Bergson, Laughter: An Essay on the Meaning of the Comic (1900) English translation 1914.
- ^ Robert L. Latta (1999) The Basic Humor Process: A Cognitive-Shift Theory and the Case against Incongruity, Walter de Gruyter, ISBN 3-11-016103-6 (Humor Research no. 5)
- ^ Boyd, B. Laughter and Literature: A Play Theory of Humor. Philosophy and Literature. 2004, 28 (1): 1–22. doi:10.1353/phl.2004.0002.
- ^ Koestler, Arthur (1964): "The Act of Creation".
- ^ Victor Raskin (1985). Semantic Mechanisms of Humor (302 pp.). Dordrecht - Boston - Lancaster: D. Reidel.
- ^ Raskin (1985), pg. 46.
- ^ Raskin (1985), pg. 99.
- ^ Raskin (1985), pg. 100.
- ^ 25.0 25.1 Krikmann, A. Contemporary Linguistic Theories of Humour. Folklore: Electronic Journal of Folklore. 2006, 33: 27–58. doi:10.7592/FEJF2006.33.kriku. 无效
|subscription=free
(帮助) - ^ Raskin (1985), pp. 113 - 114.
- ^ Raskin (1985), see Table of Contents.
- ^ Katrina E. Triezenberg (2008). "Humor in Literature", pg. 537. In Primer of Humor Research, ed. Victor Raskin. Mouton de Gruyter: Berlin, New York.
- ^ Attardo, S.; Raskin, V. Script theory revis(it)ed: joke similarity and joke representation model. Humor. 1991, 4 (3–4): 293–347. doi:10.1515/humr.1991.4.3-4.293.
- ^ Robert Lew (1996). "An ambiguity-based theory of the linguistic verbal joke in English. A Thesis submitted to the faculty of Adam Mickiewicz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Doctor of Philosophy April 1996". Poznan, Poland, unpublished thesis.
- ^ The other 5 KRs had been previously identified in Attardo's five-level joke representation model. See Hofstadter, D.; Gabora, L.; Raskin, V.; Attardo, S. Synopsis of the Workshop on Humor and Cognition. Humor. 1989, 2 (4): 417–440. doi:10.1515/humr.1989.2.4.407.
- ^ Salvatore Attardo (1994). Linguistic Theories of Humor, pp. 223 - 226. Mouton de Gruyter: Berlin, New York.
- ^ Salvatore Attardo (2001). Humorous Texts: A Semantic and Pragmatic Analysis. Berlin,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 ^ Attardo (1994), pg. 223.
- ^ de:Willibald Ruch
- ^ Ruch, W.; Attardo, S.; Raskin, V. Toward an empirical verification of the General Theory of Verbal Humor (PDF). Humor. 1993, 6 (2): 123–136. doi:10.1515/humr.1993.6.2.123.
- ^ Both the test structure and the results are described in Krikman (2006), pp. 38-39.
- ^ Tarez Samra Graban (2008). "Rhetoric, composition, and humor studies", pg. 425 ff. In Primer of Humor Research, ed. Victor Raskin. Mouton de Gruyter: Berlin, New York.
- ^ I.M.Suslov, Computer Model of "a Sense of Humour". I. General Algorithm. Biofizika SSSR 37, 318 (1992) [Biophysics 37, 242 (1992)].
- ^ I.M.Suslov, "Computer Model of "a Sense of Humour". II. Realization in Neural Networks. Biofizika SSSR 37, 325 (1992) [Biophysics {\bf 37}, 249 (1992).
- ^ Panksepp, J. Beyond a Joke: From Animal Laughter to Human Joy?. Science. 2005, 308 (5718): 62–63. PMID 15802592. doi:10.1126/science.1112066.
- ^ I.M.Suslov, to Realize "a Sense of Humour" in Computers?.
- ^ P. Marteinson (2006) On the Problem of the Comic, Legas Press, Ottawa, ISBN 978-1-894508-91-9
- ^ 2001, The Mating Mind, by Geoffrey Miller
- ^ Hurley, Matthew M., Dennet, Daniel C., and Adams, Reginald B. Jr. Inside Jokes: Using Humor to Reverse-Engineer the Mind. The MIT Press. 2011. ISBN 978-0-262-01582-0.
- ^ 46.0 46.1 Benign Violation Theory. leeds-faculty.colorado.edu. [2020-03-15].
- ^ Warren, Caleb; McGraw, A. Peter. Benign Violation Theory. Rochester, NY. 2015-02-02. SSRN 2559414 (英语).
- ^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benign violation theory of humor – guest post by Dr Peter McGraw | Psychology of Humor. [2020-03-16] (美国英语).
- ^ http://leeds-faculty.colorado.edu/mcgrawp/pdf/mcgraw.warren.2010.pdf
- ^ Dukore, B. F. Seriousness Redeemed by Frivolity: Ayckbourn's Intimate Exchanges. Modern Drama 53 (4). 2010: 447–470. doi:10.1353/mdr.2010.0026.
- ^ Yarwood, D. L. When Congress makes a joke: Congressional humor as serious and purposeful communication. Humor. 2001, 14 (4): 359–394. doi:10.1515/humr.2001.010.
- ^ Emerson, J. P. Negotiating the Serious Import of Humor. Sociometry. 1969, 32 (2): 169–181. JSTOR 2786261. doi:10.2307/2786261.
- ^ Veale, Tony (2003): "Metaphor and Metonymy: The Cognitive Trump-Cards of Linguistic Humor" (Afflatus.uce.ie)
- ^ Veale, T.; Feyaerts, K.; Brône, G. The cognitive mechanisms of adversarial humor. Humor. 2006, 19 (3): 305–339. Bibcode:10.1.1.146.5649 请检查
|bibcode=
值 (帮助). doi:10.1515/HUMOR.2006.016. - ^ Veale, T. Incongruity in humor: Root cause or epiphenomenon?. Humor. 2004, 17 (4): 419–428. doi:10.1515/humr.2004.17.4.419.
- ^ O'Shannon, Dan. What Are You Laughing At?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the Comedic Event. 2012.
- ^ Dramlitsch, T., 2018: "The Origin of Humor", ISBN 978-1720264637
- ^ Henri Bergson, Le Rire, Avant-Propos on Wikisource (法语)
- ^ Bergson, Henri. Le Rire, "Préface" on Wikisource (法语)
- ^ Bergson, Henri. Laughter: An Essay on the Meaning of the Comic, Chapter I (II) - online version on Project Gutenberg
- ^ Bergson, Laughter, Chapter I (III)
- ^ Bergson, Laughter, Chapter I (V)
- ^ Bergson, Laughter, Chapter I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