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Sth60/试验:香港公营房屋楼宇设计类型 - 风车型

风车型(英语:Windmill),是香港公营房屋其中一系列之住宅建筑设计。

目前有两款(北角邨的风车型已经拆卸),北角邨风车型由香港屋宇建设委员会及甘洺建筑师规划、设计及发展,而于1981年代面世之风车型由香港房屋委员会规划、设计及发展。

历史与概述

编辑

顾名思义是,其建筑外形像风车扇叶、尤其从高处俯瞰而望更为明显。

风车型之设计可追溯至1950年代北角邨以 "风车楼" 命名之住宅建筑设计,它由甘洺建筑师事务所负责设计,可谓香港首批以风车叶为造型的资助出租房屋建筑。直到1970年代,房屋委员会之建筑师着手设计新款建筑型号、专为居者有其屋而设。由于它与风车叶之外形近似,所以同样名为 "风车型"。

北角邨风车型

编辑

简述

编辑

由甘洺(Eric Cumine)建筑师事务所设计,仅在北角邨采用,它于1958年1月全邨竣工。这四座大厦是香港首批以类似风车为造型设计的公屋大厦。

屋宇设备

编辑

全部大厦设有升降机。

单位

编辑

每户均有独立厨房及厕所,更设有露台和固定间隔房间(梗房)。

房屋委员会 - 风车型

编辑

简述

编辑

风车型大厦是标准住宅建筑设计,专为居者有其屋计划而设,由香港房屋委员会及房屋署于1981年发表、随后于1982年10月正式脱稿。设计此建筑型号目的旨在进一步增加每层伙数,同时尽量让每个单位配备更多窗户、达至采光通风;另一方面,房委会透过此建筑型号作为试验,进一步探索准业主之喜好的理据和大众对楼宇设计方面提出意见[1]

首座动工兴建的大厦是美城苑贵城阁[2];至于首座落成的大厦是上水彩蒲苑彩晶阁,于1984年11月落成;最后一座是龙蟠苑龙璧阁,于1987年4月落成。目前全港仅有八个屋苑建有此款建筑型号。

尽管如此,此型号设计仅见于少量在1980年代中期建造及落成之居屋屋苑。即使造型特别,但鉴于风车型大厦占地较大使实用率低,所提供的单位面积款式较细小,难以吸引公屋住户购买 "上车" ,自从有提供更大单位的新十字型出现后,风车型大厦渐渐退出香港公营房屋的舞台。

外观及终饰

编辑

每幢楼宇呈十字型,但从高空角度鸟瞰时像一个风车的车叶形状,所以名为"风车型"。

标准设计楼高分别为33层及37层(但部分楼宇之高度可因应地盘环境或限制而修改),第33层以上之其中两翼高度较矮,故此减至每层8个单位、为退台设计。

屋宇设备

编辑

每座大厦有6部升降机,但以升降机及中央楼梯为基础,将整座大厦分为两边、并加设两扇门口,故此每边仅有8个单位、3部升降机。每层有16个单位,部分大厦之两对翼高度不同。

单位

编辑

楼宇主要提供1房2厅及2房2厅的小型单位,而且没有放置睡房间格[1]。翼尾单位设有窗台,部分大厦(如美城苑贵城阁)更设有三个窗台、提供条件予居于较大单位之住户分间3间房;另一款设计为翼尾单位设有两个窗台,并且将一翼尾端的两个单位之面积统一[3]

风车型(Windmill)

编辑

(注意:此设计并不是1981年由发表房屋委员会之 "风车型大厦")

楼宇类型 英语名称 外形属性(鸟瞰外形) 设计时期 脱稿或发表时间 首批楼宇竣工(时间) 最后一批楼宇竣工(时间) 首批楼宇拆卸(时间) 最后一批楼宇拆卸(时间) 著名例子 相片 图则
北角邨风车型 North Point Estate Windmill 十字形(风车叶形) 1950年代 北角邨西风车楼(1957年) 北角邨东风车楼A-C座(1958年1月) 北角邨西风车楼&东风车楼A-C座(2003年) 北角邨西风车楼&东风车楼A-C座
外观
北角邨风车型
楼宇平面图
北角邨风车型
楼宇类型 英语名称 外形属性(鸟瞰外形) 设计时期 脱稿或发表时间 首批楼宇竣工(时间) 最后一批楼宇竣工(时间) 首批楼宇拆卸(时间) 最后一批楼宇拆卸(时间) 著名例子 相片 图则
风车型 Windmill 十字形(风车叶形) 1970年代 1981年发表[1];1982年10月脱稿[1] 彩蒲苑(1984年11月) 龙蟠苑(1987年4月) 康华苑龙蟠苑天马苑明雅苑彩蒲苑兆禧苑青华苑华奂阁&华璇阁
 
美城苑贵城阁
 
龙蟠苑
 
兆禧苑
楼宇平面图
美城苑贵城阁
天马苑骏昇阁

参考的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香港房屋委员会. 1981-1982年度香港房屋委員會工作報告. 香港: 香港房屋委员会. 1982年: 第38页. 
  2. ^ 新型居屋大厦设计 工程在美林邨展开 兴建中单位仍有一万多个.《工商日报》,1982年10月18日,第七页.
  3. ^ 居屋樓則的演變 - 居屋基本知識 - 居屋 - 地產資訊網. www.property.hk. [2020-06-08]. 

备注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