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花市大街,是北京市東城區東南部的一條東西向大街。

东花市大街
DONGHUASHI DAJIE
類型城市次幹路
地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東城區
附近主要建築物北京市東城區回民實驗小學
起點白橋大街
終點北羊市口街

簡介 編輯

東花市大街東起白橋大街,西至北羊市口街,與西花市大街連接。長1160米。明朝稱神木廠大街,清朝稱花市大街,因「花市」而得名。明朝末年,在花市大街附近有不少以做紙花為業的家庭作坊。這些作坊白天幹活,每日清晨在神木廠大街擺攤出售紙花。此處乃逐漸形成小的紙花集市。《燕京歲時記》記載:「所謂花市者乃婦女插戴之紙花,非時花也。花有通草、綾絹、綽枝、摔頭等,頗能混真。」這些小作坊的花攤只在每日清晨擺一小會兒,所以並未形成很正式的集市。清朝初年,該地區出現了全天設攤的商販,這促進了花市的發展。清朝中葉,此處已發展為店鋪、攤商林立的商業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此處的北京絨鳥廠和絹花廠很知名。絨鳥廠生產的絨鳥等絨製品暢銷歐美、東南亞的20餘個國家和地區。絹花廠的絹花也受到國內外喜愛。北京絹花廠的廠址就在西花市大街以北的花市上三條胡同。因1990年代花市地區危改,廠址遷往北京市朝陽區[1][2][3]

1965年北京市整頓地名時,將吉慶里、鐵轆轤把併入,統稱東花市大街。鐵轆轤把在《京師坊巷志稿》中記作鐵轆轤耙,因此有人認為這裡有製作鐵轆轤和釘耙的作坊,故得名。[1]

 
回民實驗小學

東花市大街路北原灶君廟處有北京市東城區回民實驗小學。灶君廟是明朝創建,清朝康熙年間重修,每年農曆八月初一到初三舉辦廟會,廟會出售日用雜品、農具等。廟內有一株遼金時種植的古楊樹。山門外有一對鐵獅子。老北京人的歇後語「灶君廟的獅子——鐵對」即源於這對鐵獅子。中華民國初期,該廟已破敗。後由京劇演員馬連良侯喜瑞等人義演籌款,在該廟址興建了教學樓。1941年稱穆德小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更名為北京市崇文區回民小學。2010年崇文區與東城區合併為新的東城區後,該校更名為北京市東城區回民實驗小學。[1]

中華民國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東花市大街上有文盛文具店(以前叫泉成紙店)、沛仁堂中藥鋪、容貞照相館、內明遠清真飯館等老字號。內明遠清真飯館是大廠縣人鐵原壽開的,夏天的燒羊肉最有名,冬季改賣涮羊肉。內明遠還經營一家小吃部,由徐明生師傅負責。1990年代內明遠正餐部因建設居民小區而停業,但小吃部保留下來並改稱豐園回民早點部,後來豐園回民早點部也消失了。[3]

2002年,由幸福大街北口向北直到崇文門東大街,打通新建了一條南北道路,與東花市大街相接,分稱北花市大街南花市大街[1]

2006年8月,崇文區人民政府宣布,經過10個月的拆遷改建,東花市大街、西花市大街已竣工通車。東花市大街、西花市大街西起崇文門外大街,東到白橋大街,全長1742米,改建前道路僅8米寬,路面坑窪,且東花市大街為單行道,改建後道路拓寬至30米,並建成了雙向機動車道。[4][5][6]

2013年,北京市對100條胡同街巷進行了綠化景觀提升改造,東花市大街是重點之一,經過改造,東花市大街的綠化景觀質量有了明顯提升。[7]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