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南軍區荊江水利工程部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南軍區荊江水利工程部隊,是1950年代初期為了建設長江中游荊江分洪工程而設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水利工程部隊

歷史

編輯

1949年汛期洪水給湖北省造成大災。荊江大堤的祁家淵堤防垮掉一半,幸虧洪水退了,避免了潰堤和長江改道。

1950年長江水利委員會召開中南防汛會議,湖北省委書記、省人民政府主席、湖北軍區司令員兼政委李先念問長委會主任林一山:「你是打過仗的,荊江的問題怎麼辦呀?出了事可不得了!」林一山回答正在研究找一個地方建蓄洪區降低荊江水位,保荊江大堤安全。林一山還說,初步選在公安縣一片只有十六七萬人的湖區開闢分蓄洪區。1950年長委會報送了《荊江分洪工程初步設計》,列入了長委會的《長江建設五年計劃》及更有現實意義的長委會所擬《1951年事業計劃概要》,分別報送中央水利部和中南軍政委員會。經中南軍政委員會及湖南、湖北兩省共同研究。1950年國慶節期間,中共中央中南局代理書記、中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鄧子恢和主持國家財政工作的薄一波副總理向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專門匯報了《荊江分洪初步意見》。1950年12月25日,中南軍政委員會召開荊江安全工作會議,同意了長江水利委員會提出的荊江分洪工程計劃。毛澤東主席審閱了荊江分洪的計劃後,還派人向林一山了解具體情況,問這個工程能使用多少年。林一山當時很難準確回答,只能作一般地估計,說是可用40年-100年。毛澤東知道後說:夠了,20年就夠了;當即表示同意。

至1951年初,這項工程的設計已經做了一切應當準備的工作,包括查勘、測量、區內社會經濟調查。1951年3月初向中央水利部提交了荊江分洪區、荊江臨時分洪計劃,請求審定;並同時在漢口召開了有湘鄂兩省政府及其水利局、武漢大學和本會人員參加的荊江臨時分洪工程座談會。會上湖北贊成;湖南反對。1951年8月《荊江分洪工程計劃》確定。[1]1951年冬天,周恩來又寫信給鄧子恢,要他做好兩省的工作,並要鄧老召開專門會議聽取意見,向湖北的張難先、湖南的程潛這兩位在地方上最有影響的人物做好說服工作。1951年12月底鄧子恢主持中南軍政委員會召開了關於荊江、漢江治理的專門會議。

1952年2月17日至19日水利部在北京召開荊江分洪工程會議,出席會議的計有中南水利部潘正道副部長、規劃處王恢先處長、長江水利委員會林一山主任、何之泰副總工程師(代行總工職)、湖北省農業廳徐覺非廳長、湖南省水利局孟信甫局長、常德專署柴保中專員,另外還有工程技術人員四人。1952年2月20日,周恩來親自召集中央水利部部長傅作義、副部長李葆華張含英、技術委員會主任須凱等以及兩湖到京人員開了一個會,周恩來說:「荊江分洪工程是毛主席批的,怎麼到現在還沒有開工?」並嚴肅批評:「毛主席批的工程,中南局、湖北省委、水利部、長委會都置之腦後,不負責任。」會議決定:荊江分洪工程馬上動工,一定要在當年汛期前竣工。周恩來持起草了《政務院關於荊江分洪工程的規定》。2月23日周恩來向中央、毛澤東主席送交了《關於荊江分洪工程會議情況報告》[2]。1952年2月25日,毛澤東批示同意。1952年3月15日中南軍政委員會第74次行政會議通過該計劃的實施辦法,作出《關於荊江分洪工程的決定》。2月底,中央水利部副部長、黨組書記李葆華、蘇聯顧問布可夫赴實地考察,確認核心工程南閘與北閘可在6月中旬建成,並向周恩來電話匯報。3月7日周恩來在給鄧子恢的電報:「搶修南岸蓄洪區堤及兩個閘所需器材,除中南可自行解決者外,尚缺何項物資須由中央調撥,望即作出詳細計劃,徑電中財委請撥。如人力及其他尚有困難,亦請電告。」3月21日周恩來主持召開了政務院第129次政務會議,通過《政務院關於1952年水利工作的決定》,要求:「長江中游繼續加強荊江大堤,以保證堤身的安全,並於汛前保證完成荊江分洪工程中圍堤及洩洪閘與節制閘」。在充分滿足了湖南省的顧慮後,1952年3月31日,政務院發布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關於荊江分洪工程的規定》。

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關於荊江分洪工程的規定

(一九五二年三月三十一日 )

長江中游荊江段由於河道狹窄淤墊,下游彎曲,不能承泄大量洪水,且堤身高出地面十數公尺,每當汛期,洪峰逼臨,險工迭出,時有潰決的危險。如一旦潰決,不僅江漢廣大平原遭受淹沒,並將影響長江通航,且在短期內難以堵口善後。不決,則以長江水位抬高,由四口(松滋、太平、藕池、調弦)注入洞庭湖的水量勢必增多,濱湖多數堤垸必遭潰決。為保障兩湖千百萬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起見,在長江治本工程未完成以前,加固荊江大堤並在南岸開闢分洪區乃是當前急迫需要的措施。

荊江分洪工程完成以後,如長江發生異常洪水需要分洪時,既可減輕洪水對荊江大堤的威脅,並可減少四口注入洞庭湖的洪量;同時,做好分洪區工程又能保障濱湖區不因分洪而受危害。這一措施對湖北、湖南人民都是有利的。為此,本院特作下列規定:

(一) 一九五二年仍以鞏固荊江大堤為重點,必須大力加強,保證不致潰決,其所需經費可酌予增加。具體施工計劃及預算由長江水利委員會會同湖北省人民政府擬訂,限期完成。
(二 ) 一九五二年汛前應保證完成南岸分洪區圍堤及節制閘、進洪閘等工程,並切實加強工程質量。其所需人力,應由湖北、湖南和部隊分別負擔。
(三 ) 一九五二年不擬分洪。如萬一長江發生異常洪水威脅荊江大堤的最後安全,在荊江分洪工程業已完成的條件下,可以考慮分洪,但必須由中南軍政委員會報請政務院批准。
(四 ) 湖北省分洪區移民工作應於汛前完成。
(五 ) 關於長江北岸的蓄洪問題,應即組織察勘測量工作,並與其他治本計劃加以比較研究後再行確定。
(六 ) 為勝利完成一九五二年荊江分洪各主要工程,應由中南軍政委員會負責組成一強有力的荊江分洪委員會和分洪工程指揮機構,由長江水利委員會、湖南、湖北兩省人民政府及參加工程的部隊派人參加,並由中南軍政委員會指派得力幹部任正副主任。工程指揮機構的行政與技術人員由各有關單位調配。

上述各項工程,因時間緊迫必須抓緊時機進行周密的準備工作,並保證按期完成。至於人力、器材、運輸及技術等方面,如中南力量不足時,得提出具體計劃,速報請政務院予以解決。

1951年3月15日,中南軍政委員會第74次行政會議審議並通過了《荊江分洪工程計劃》的具體實施辦法,做出了《關於荊江分洪工程的決定》,成立了荊江分洪工程委員會及其所屬機構。會議確定工程分兩期進行,第一期以荊江大堤加固、太平口洩洪閘、黃山頭節制閘及攔河壩和南線大堤建設為重點,第二期以分洪區圍堤培修為重點。核定全部費用為舊人民幣7150億元。1952年3月21日,荊江分洪前線指揮部在自家崗成立;4月3日前線指揮部遷往沙市。

  • 荊江分洪委員會:1952年1月初中南軍政委員會成立荊江分洪工程委員會,任命李先念為主任,林一山王任重徐覺非為副主任,任士舜為秘書長,閆鈞閔耀庭任副秘書長。1952年3月15日中南軍政委員會決定在荊江分洪委員會中又作了大量補充,湘鄂兩省和武漢市都有了代表,仍以李先念為主任,又增加唐天際劉斐任副主任委員,23人組成委員會。
  • 技術委員會,由林一山主持,有21位委員。
  • 荊江分洪工程總指揮部
    • 總指揮 唐天際(在桂北剿匪的第21兵團政委)[3]
    • 總政委李先念
    • 副總指揮 王樹聲 許子威(中南軍政委員會農林部副部長兼黨組書記)、林一山(長委會主任,分管工程的設計與施工)
    • 副總政委 袁振
    • 南閘工程指揮部
    • 北閘工程指揮部
    • 荊江大堤加固工程指揮部

1952年4月5日,荊江分洪工程全面開工。根據毛澤東的指示:「工程要敢在汛期前完成, 調一個兵團用打仗的方法完成任務」,正在桂北剿匪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1兵團的6個師和12個獨立團共10萬人在政委唐天際率領下到湖北。荊江分洪工程由唐天際任總指揮,李先念任總政治委員,王樹聲湖北軍區司令員)、林一山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許子威(中南農林部副部長兼黨組書記)、田維揚任副總指揮,袁振(湖北省委宣傳部長)、黃志勇任副總政委,參加建設工程的還有湖北和湖南兩省技術工人和工程技術人員4萬人,農民16萬人,配備幹部1076人。工程費用經中央水利部核定為舊人民幣7150億元(每萬元折合現值1元)。成立引水閘、洩洪閘和荊江大堤加固3個工程指揮部。1952年5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部長傅作義到工地慰問,帶來毛澤東題詞:「為廣大人民的利益,爭取荊江分洪工程的勝利」、周恩來題詞:「要使江湖都對人民有利」。工程總指揮部先後發出《加強政治工作,保證工程任務順利完成》、《關於完成紅五月愛國勞動競賽總任務》、《關於接受毛主席授旗後繼續開展愛國勞動競賽運動的號召》。

參加工程建設的30萬軍民,以75天的驚人速度於6月20日建成荊江分洪第一期主體五個大工程完工:

  1. 荊江大堤加固工程。
  2. 太平口進洪閘(北閘)工程:鋼筋砼底板,空心垛牆,箱式岸墩輕型開敞式結構,有54孔人力絞車啟閉弧形鋼閘門,總寬1054.375米,閘頂高程46.5米,閘底高程41.0米;設計進洪流量為8000立方米每秒。
  3. 黃山頭虎渡河節制閘(南閘)工程:為開敞式鋼筋混凝土結構,有32孔,弧形鋼閘門,總寬336.825米,設計洩洪流量為3800立方米每秒。1952年,南閘作為荊江分洪工程的主體工程,於4月2日開工,6月15日提前完工。共完成鋼筋混凝土32501立方米,拋砌塊石及碎石墊層59314立方米。32孔閘門。南閘的主要作用是,當運用荊江分洪工程時,控制虎渡河下泄流量最大不超過3800立方米/秒,與南線大堤共同組成一到防洪屏障,保護洞庭湖區的防洪安全。
  4. 分洪區圍堤培修工程:由荊江右岸長江干堤、虎渡河東堤和南線大堤組成,全長208公里。沿堤建設安全區21處,面積19.58平方公里;安全台95處,面積1.75平方公里。
  5. 南線大堤工程

荊江分洪區的最南端——方圓數里的黃天湖上攔腰做出一條堤壩,使新壩與湖邊的舊堤相連,攔住分洪區洪水,形成合圍圈,保護洞庭湖平原。這就是著名的腰斬黃天湖之戰。首當其衝的難題便是圍湖抽水、剷除湖底厚厚的淤泥。

1952年5月,毛澤東派中央水利部部長傅作義到荊江分洪工地進行慰問。5月19日晚傅作義在中南水利部長劉裴、中南農林部長陳銘樞和蘇聯專家布可夫等人陪同下,來到沙市視察荊江分洪工程施工現場。5月24日,傅作義代表中央召開了贈授中央領導人為荊江分洪工程所題錦旗的大會。毛澤東主席的題詞是:「為廣大人民的利益,爭取荊江分洪工程的勝利」。周恩來總理的題詞是:「要使江湖都對人民有利」。6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宋慶齡視察荊江分洪工程工地,同時,在北京參加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的各國代表也前來參觀。朝鮮人民軍訪華代表團也來到工地慰問並贈送了錦旗。

1952年5月31日,虎西備蓄區山崗圍堤建成;6月14日,荊江大堤加固工程竣工;6月15日,節制閘(南閘)工程竣工;6月18日,進洪閘(北閘)工程竣工;6月19日,荊江分洪區內(阻水的)橫堤刨毀工程竣工。1952年6月20日,荊江分洪工程比預定計劃提前15天竣工。完成土、沙、石、混凝土近1000萬方,其中土方820萬方,混凝土11.5萬方,開採石料25.34萬方,拋砌塊石16.1萬方,鋼筋3840噸。6月21日,唐天際、李先念代表荊江分洪總指揮部及工程全體員工上書毛主席,報告荊江分洪工程勝利完工。文中最後寫到:「許多人說,荊江分洪工程的勝利完成是一個偉大的奇蹟,的確是這樣。因此,我們引為無尚的光榮」。6月25日,荊江分洪工程總指揮部發布《荊江分洪全部工程勝利完工公報》。

1952年7月1日,中國共產黨誕生31周年的日子,南閘落成典禮特別選擇在這一天舉行。清晨,橫跨在虎渡河上的南閘披上了節日的盛裝,的閘墩上插上了32面巨大的彩旗。主席台設在閘身的中部,掛著巨幅毛主席像和毛主席、周總理授給荊江分洪工程的錦旗以及其它各式各樣的錦旗。整個閘身上、虎渡河兩岸的河堤和河灘上,甚至遠外的黃山腳下的坡地上,到處都是攢動的人頭。場地周圍五顏六色的彩旗在晨曦中迎風飄舞,使得這條鋼鐵巨龍似乎要騰飛起來了。隨著32聲禮炮響起,象徵著南閘落成典禮開始。中央水利部副部長張含英和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席、荊江分洪委員會主任李先念以及勞模代表,先後講了話。當李先念講到「中國人民在毛主席和共產黨的領導下,不僅能夠得到解放,而且在祖國的建設事業中也能創造像荊江分洪工程這樣的奇蹟」時,全長爆發了最熱烈的掌聲。之後,李先念高高挽起兩隻衣袖,用雙手握著一把大剪刀,剪開了開閘放水的彩帶,只見起閘指揮員手中的紅旗高高舉起,肅立在64部絞車旁的戰士們迅速在每部絞盤上插上了6根木槓轉把推起圓圈來……32扇鐵灰色的沉重的閘門徐徐開啟[4]

1952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決定將荊江水利工程部隊司令部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南軍區工程部隊司令部[5],田維揚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南軍區工程部隊司令員、中南軍政委員會建築工程部副部長,黃志勇任政治委員。1953年3月,中南軍區工程部隊司令部與海南公路工程指揮部合併,中南軍區工程部隊司令部番號撤銷,改稱海南公路工程指揮部,人員集體轉業,撥歸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建制。

1952年11月14日至1953年4月4月25日實施荊江分洪第二期工程,包括荊江右岸堤防培修工程,虎渡河東、西堤培修工程,安全區圍堤培修工程,進洪閘上游灘地開挖與東引堤延伸工程等。二期工程總指揮任士舜長江水利委員會副主任),政治委員閻鈞荊州地區行政公署專員),荊州、宜昌兩地區的民工18.48萬人參加施工,於1953年工程完工,共完成土方862.5萬立方米,工程決算經費572.55億元(人民幣舊幣)。1952年9月,第二期工程計劃由長江水利委員會擬訂並於11月14日開始實施。二期工程總指揮為長江水利委員會副主任任士舜,共動員荊州、宜昌兩地區的民工18.4777萬人,完成土方862.5萬立方米(其中包括荊江右岸堤防培修工程,虎渡河東、西兩堤和安全區圍堤等堤防的培修工程,以及進洪閘

上游灘地創毀與東引堤的延伸工程等)。1953年4月25日,二期工程竣工,實用經費527.55億元。

隨著二期工程竣工,荊江分洪工程建設宣告全面結束,整個工程國家共注資5576.46億元(包括防洪、排水等工程費,以及勘測、實驗研究和設計費,水利工程管理費和事業經費與水利糧儲備運輸等費用)。

1954年,長江流域發生了全流域特大洪水。中央防汛總指揮部決定荊江分洪工程,於當年的7月22日、7月29日、8月1日先後三次開啟北閘分洪,最大進流量7760立方米/秒,總計分洪量125.9億立方米,降低沙市水位0.96米,同時減少了進入洞庭湖的洪水總計54.219億立方米。1955年3月,毛澤東主席題詞祝賀1954年抗洪勝利:「慶賀武漢人民戰勝了1954年的洪水,還要準備戰勝今後可能發生的同樣嚴重的洪水。」

荊江水利工程部隊建制

編輯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1兵團部改編為中南軍區荊江分洪工程司令部。

  • 司令員兼政委唐天際
  • 副司令員田維揚
  • 副政委黃志勇
  • 司令部參謀長 藍橋
  • 政治部主任魏洪亮 白文華
  • 幹部部部長
  • 後勤部政治委員秦光遠
  • 出版機關報《工程生活》
  • 第143師:原湖南軍區新編師於1950年12月改稱第143師,1952年3月從48軍調歸荊江水利工程部隊。
  • 水利工程第3師(第217師改編):師長何元愷,政治委員肖德明,轄水利工程第7 、8、9團。後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公路工程第1師。
  • 水利工程第4師:湖北軍區抽調8500人組建該師,師長鍾春林(荊州軍分區司令員兼任),政治委員王進前,轄水利工程第10、11、12團,代管2個團,共計1.5萬人。1952年8月,鍾春林率2個團赴朝搶修公路和橋梁。1952年10月,水利工程第4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公路工程第2師,師長兼政委鍾春林兼任華南公路工程局局長,修建海渝中線。
  • 建築工程第7師:原為湖北軍區奉命由黃岡、大冶、宜昌軍分區,各抽調一個團於1951年春組建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第11師,師長黃德魁,政治委員冷裕光,參謀長杜濂,政治部主任張成功,1952年3月改編為建築工程第7師,下轄建築工程第19、20、21團。從宜昌、荊江軍分區各抽調一個團,即獨立第5、6團,由該師代管。1955年7月在西安集體轉業改為國家建築工程部西北第四工程公司。
  • 建築工程第8師:原為1951年1月河南軍區獨立第4團、獨立第10團大部、獨立第3團2營、獨立第12團3營共5000餘人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第12師,師長盧賢揚,政委鄭重。1952年3月改編為建築工程第8師,下轄第22、23、24團,1952年春調歸荊江水利工程部隊指揮部。荊江分洪工程一期竣工後,1952年-1953年在中南地區執行國防修建任務。1954年7月5日該師與建築工程部第五建築公司合併組建建築工程部洛陽工程局。
  • 鐵路工程第9師(第214師改編): 師長曾京、政委蘭庭輝,轄鐵路工程第25、26、27團
  • 中南軍區水利工程獨立第3團:湖北軍區組建。
  • 中南軍區水利工程獨立第4團:湖北軍區組建。
  • 中南軍區水利工程獨立第5團:湖北軍區宜昌軍分區組建。建築工程第七師代管。
  • 中南軍區水利工程獨立第6團:湖北軍區荊州軍分區組建。建築工程第七師代管。
  • 中南軍區水利工程獨立第9團:原為湖南軍區暫編第16團。1952年春調荊江分洪工程改編為中南軍區水利工程部隊獨立第9團。由鐵路工程第9師代管。1952年7月改稱湖北軍區暫編第9團,隸屬湖北軍區花園辦事處。1953年3月改稱湖北軍區暫編第14團。1953年10月撤銷。
  • 中南軍區水利工程獨立第10團:原為湖南軍區暫編20團。1952年春調荊江分洪工程改編為中南軍區水利工程部隊獨立第10團。團長喬思安。1952年7月改稱湖北軍區暫編第10團,隸屬湖北軍區花園辦事處。1952年9月調佳木斯。1953年併入合江林管局。沿革至今為興隆林業局。
  • 中南軍區水利工程獨立第11團:1952年7月改稱湖北軍區暫編第11團,隸屬湖北軍區花園辦事處。1953年10月撤銷。
  • 中南軍區水利工程獨立第12團:1952年7月改稱湖北軍區暫編第12團,隸屬湖北軍區花園辦事處。1953年10月撤銷。
  • 中南軍區水利工程獨立第13團:1952年7月改稱湖北軍區暫編第13團,隸屬湖北軍區花園辦事處。1953年10月撤銷。
  • 湖南省、湖南軍區主要承擔南線工程。李毅之任南線指揮部副指揮
    • 湖南軍區暫編第19團
    • 湖南軍區暫編第17團
    • 湖南軍區暫編第13團
    • 長沙專區總隊:總隊長李力、政委王三金、副隊長廖澤南、副政委張春波。民工近6000人(岳陽縣4000餘人,臨湘縣1936人)。主要承擔修建湖北省公安縣黃山頭南閘東側一段工程,即高13米、面寬10米、長1200米的大堤。1952年4月5日開工,至6月20日完成任務,共計土石方72萬餘立方米。
    • 華容縣組織3000多人參加荊江分洪工程建設,擔任黃天湖堤段修建工程。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湖北省水利志叢書;荊江分洪工程志》,水利水電出版社,2000年4月版,ISBN 9787508400945
  2. ^ 「周恩來關於荊江分洪工程會議情況報告及毛澤東的批示(一九五二年二月二十三日)」,《黨的文獻》,1997年02期,第17-18頁。
  3. ^ 何立波:「唐天際:不應忘卻的荊江分洪工程總指揮」,《檔案記憶》,2016年03期,第19-22頁。
  4. ^ 陈义华:“长龙卧虎渡——泛舟虎渡河 游览进洪闸”,湖北省荆江分蓄洪区工程管理局网页,2012-07-18. [2021-06-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8). 
  5. ^ 《广东省志·军事志》第十章第一节 二、 (二十) 中南军区工程部队司令部—海南公路工程指挥部. [2016-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