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豎眼
生平
編輯傅豎眼沉著堅毅,雄壯勇猛,從小有父親傅靈越的風範。虛齡七歲時,傅豎眼同鄉的盜賊殺死牲口,逼著傅豎眼一起吃,傅豎眼在屋中得到了肉食後在戶外哭泣,盜賊們十分吃驚慚愧,停下進食就逃散了。傅豎眼的同鄉聽說此事後,沒有不尊重佩服的[2]。傅豎眼歸附北魏後,鎮南將軍王肅見到了他,感到他很不一般,而且王肅對傅靈越的節操很欽佩,於是對傅豎眼傾心結交,對他很是禮敬,上表請求任命傅豎眼為自己的參軍。於是傅豎眼以鎮南府中兵參軍為起家官,兼領校尉[2]。傅豎眼跟隨王肅征討,屢有戰功,逐漸升任給事中、步兵校尉、左中郎將,經常擔任統軍,東征西討。魏宣武帝時期,傅豎眼出任建武將軍。景明四年(503年),傅豎眼跟隨任城王元澄南征揚州,元澄派傅豎眼、王神念等人進軍駐紮在大峴、東關、九山、淮陵[3],分別調遣江陵,日夜趕路據有,總領大軍,前後相接。王神念攻克關要、潁川兩城,殺死南梁軍主費尼,但是南梁寧朔將軍韋惠、龍驤將軍李伯由仍然固守大峴。元澄派遣統軍黨法宗和傅豎眼等人進軍攻克大峴,於是包圍了白塔、牽城,幾天之間,韋惠等人都逃跑潰散[4]。黨法宗和傅豎眼又率領部下兩萬人進攻到阜陵城,當時南梁阜陵城守將馮道根還沒將防禦工事修築牢固,城中士兵不多,眾人見到魏軍都變了臉色。馮道根命令大開城門,自己從容穿上戎服登城,挑選精兵兩百人出擊,擊敗魏軍。魏軍見馮道根氣閒神定,己方又作戰不利,於是撤退[5][6]。之後傅豎眼就在合肥鎮守,南梁百姓前來歸附的有數千家[7][8]。
正始二年(505年)十一月,武興郡氐人楊集義反叛,推舉哥哥的兒子楊紹先為君主,進攻圍困關城。朝廷以傅豎眼作為前鋒部隊,擔任統軍[2],梁州刺史邢巒派傅豎眼前往討伐。楊集義的部下迎戰,傅豎眼屢次擊敗他們,又乘勝追擊。正始三年正月壬申(506年2月14日),傅豎眼攻克了武興郡,活捉楊紹先送到洛陽,滅掉了武興國[9][10][11]。傅豎眼回到洛陽後,因為任城王元澄前往東南討伐南梁,魏宣武帝詔令傅豎眼擔任大使,前往軍中慰勞[2],不久魏宣武帝詔令傅豎眼出任假節、代理南兗州刺史。傅豎眼善於綏靖安撫,南方的百姓大多前來歸附[12][8]。
傅豎眼又轉任昭武將軍、益州刺史。因為當地剛設置不久,所轄區域鄰接巴僚,朝廷特地撥付傅豎眼三百名羽林虎賁,又進軍號為冠軍將軍。延昌二年(513年),傅豎眼進攻南安郡,南梁將軍張齊率領部下抵抗,傅豎眼撤退[13]。延昌三年十一月辛亥(514年12月8日),魏宣武帝詔令司徒高肇出任大將軍、平蜀大都督,率領步兵和騎兵十萬人征伐蜀地,又以傅豎眼為征虜將軍、持節,率領步兵三萬人先征討北巴,平南將軍羊祉向著涪城出兵,安西將軍奚康生向著綿竹出兵,撫軍將軍甄琛向著劍閣出兵[14][15][16]。梁武帝得知北魏軍隊西進征伐,就派遣寧州刺史任太洪從陰平偷偷進入益州北部,想要煽動氐蜀,以斷絕魏軍的運糧線路。乘著魏宣武帝去世,北魏軍隊班師的機會,南梁就煽動誘使土著百姓,反撲攻破東洛、除口二處戍所,然後詐稱南梁的大軍還要相繼前來,氐蜀相信了,一致紛紛歸附南梁。任太洪率氐蜀數千人圍逼關城,傅豎眼派寧朔將軍成興孫討伐。軍隊停駐在白護,任太洪派遣輔國將軍任北等人率領一千人,憑據險要地勢抵,在虎徑南山連續設置三營。成興孫分派幾位統軍隨時出擊,三營均被攻破。任太洪又派遣軍主邊昭等人率氐蜀三千人,進攻逼近成興孫的營寨,成興孫奮力作戰,被流箭射死。傅豎眼又派統軍姜喜、季元度從東溪潛伏而入,然後折回出現在西崗,阻擊梁軍後路,內外夾攻,大破梁軍,斬殺邊昭和任太洪的前部將領王隆護。於是任太洪和關城五柵的梁軍頓時逃散[17][8][18]。
傅豎眼性情恬淡樸素,不經營田產,吃穿以外的俸祿粟帛都贈賜給少數民族首領和撫恤部下士卒。傅豎眼對待蜀人以恩情信義為本,保境安民,不以小利侵犯掠奪百姓,發現有搶掠蜀中百姓帶入北魏境內的,他都解救移送回本土。傅豎眼又嚴格約束部下,各郡縣的長官肅然服從。遠近各種少數民族相繼投奔拜訪傅豎眼,敬仰他的德政與教化[19][20],都想做北魏的百姓,所以蜀地百姓請求參軍的旬月相繼。魏宣武帝非常讚賞傅豎眼[8]。魏孝明帝初年,傅豎眼屢次請求解除益州刺史之職,朝廷就以元法僧接替他。益州百姓戀戀不捨,追隨哭送數百里。傅豎眼到洛陽後,出任征虜將軍、太中大夫。梁武帝派遣將領趙祖悅進軍駐紮在硤石,準備向壽春進逼。鎮南將軍崔亮前往討伐,委任傅豎眼為持節、鎮南軍司[21][22]。
元法僧到益州上任後大失民心。熙平元年(516年)五月,梁武帝派遣信武將軍張齊乘蜀地民怨沸騰[23][24],入侵晉壽[20],並相繼攻下葭萌、小劍等諸處據點,進逼圍困益州城。北魏朝廷對西南局勢深感憂慮,於是飛馬到淮南徵召傅豎眼。傅豎眼返回後,出任右將軍、益州刺史,不久又加散騎常侍、平西將軍、署理安西將軍、西征都督,率步兵騎兵共三千以討伐張齊。朝廷又發給傅豎眼銅印一千多方,須暫時授任官職者,六品以下傅豎眼即可委任。傅豎眼出了梁州,南齊的冠軍將軍勾道侍、梁州刺史任太洪等十幾個將領各自在防區內堵截和阻擊傅豎眼的軍隊。傅豎眼在三日之內,轉戰二百多里,鎧甲不離身,連續打了九次勝仗。土民統軍席廣度等也在各處攔擊賊軍,斬殺任太洪及南齊征虜將軍楊伏錫等人[25][26]。張齊引兵西退,逃往葭萌。蜀中百姓聽説傅豎眼重新當了益州刺史,人人喜悅,每天有上百人在路旁迎接他。傅豎眼到任後,白水以東的百姓都安居樂業[27][28][29]。
在此以前,南梁信義將軍、都統白水諸軍事楊興起,征虜將軍李光宗襲擊並占據北魏的白水舊城。熙平元年(516年)七月,傅豎眼派虎威將軍強虬與陰平王楊太赤率一千多名士兵,夜渡白水,清晨與梁軍交戰,大敗梁軍,將楊興起斬首,攻克光復了白水舊城。傅豎眼又派遣統軍傅曇表等人在陰平大破南梁寧朔將軍王光昭的軍隊。張齊困守白水,屯兵葭萌。傅豎眼分遺各位將軍水陸並進,前往討伐。張齊派寧朔將軍費忻率領步兵騎兵共二千人前來迎戰,軍主陳洪起奮力作戰擊敗費忻,乘勝追擊攻至夾谷三柵附近。統軍胡小虎四面進攻,梁軍三處營寨都潰敗。張齊親率驍勇士兵兩萬多人與北魏各路軍隊交戰,傅豎眼下令各部統帥同時奮擊。軍主許暢斬南梁雄信將軍牟興祖,另一軍主孔領周射中張齊的腳,於是大破梁軍,斬獲很多。張齊就在虎頭山下圍柵紮寨,任令崇則屯據在西郡。傅豎眼再下令進討,任令崇拋棄部下連夜逃遁。於是魏軍進軍征討張齊,攻破兩處營寨,斬首一萬多,張齊身受重傷,逃竄而回[30][31]。小劍、大劍的梁軍也棄城西逃,益州全境被平定[32]。靈太后下詔書慰勞嘉獎傅豎眼,賜給傅豎眼驊騮馬一匹,寶劍一把[33][28]。
傅豎眼上表申請解除益州刺史職務,朝廷不同意,傅豎眼又轉任安西將軍、岐州刺史,散騎常侍等職如故,又轉任撫軍將軍、梁州刺史[2]。梁州百姓得知傅豎眼擔任本州刺史後,互相慶祝。然而傅豎眼到任後,遇到疾病無法全力處理政務,他的兒子傅敬紹險惡暴虐不講仁義,貪財好色,成為百姓的大害,遠近怨恨[34]。不久傅豎眼出任鎮西將軍、都督梁巴西益四州諸軍事、西道大行台、兼吏部尚書,封武強縣開國子,食邑三百戶,仍為梁州刺史[2]。孝昌元年(525年)三月,梁武帝派遣北梁州長史錫休儒、司馬魚和、上庸郡太守姜平洛等十支部隊,統兵三萬,入侵直城。傅豎眼派兒子傅敬紹統領部下開赴前線,倍道兼行,到達直城時,梁軍已占據了直口。傅敬紹見梁軍切斷了歸路,督促兼統軍高徹、吳和等將領與梁軍決戰,大敗梁軍,俘虜斬首三千多人,錫休儒等人逃回魏興郡[35][36][37][38][39]。
傅敬紹讀書很多,也略微有些膽力,但是奢侈淫逸,灑脫不受約束,殘害百姓。傅敬紹見到天下不安定,心懷異志,圖謀不軌,想杜絕四方聯絡,擅自控制南鄭,命令小妾的哥哥唐崑崙煽動攪亂外面的局面,聚眾圍城,傅敬紹本人作為內應。反叛的包圍合攏後,事情卻洩露了,城中的士兵將傅敬紹抓獲,告知傅豎眼後就將傅敬紹處死。傅豎眼為此感到恥辱和憤怒,從而病倒[34],不久於孝昌二年四月廿四日(526年5月20日)去世,虛歲六十七。永安年間,贈予傅豎眼征東將軍、齊州刺史[2]。魏孝武帝初年,再次贈予傅豎眼散騎常侍、司空公、都督相州諸軍事、車騎大將軍、開國子如故,諡號武貞[40][36][2]。永熙三年二月七日(534年3月7日),傅豎眼葬於焊山之左[2]。
墓地與墓誌
編輯1982年4月,在淄博市文物普查中發現北魏傅豎眼墓誌一盒。據調查,墓誌出土於淄川區二里鄉石門村東首的一墓葬內,墓葬原有高約八米的封土,1982年時已夷為平地。1970年此墓曾被社員挖開過,墓誌即出土於該墓。從志文知此墓即北魏清河郡傅豎眼之墓。墓葬的形制及墓誌在墓內所放位置已不詳。同年將墓誌運至館內,墓誌現藏山東省淄博市博物館。墓誌青石質,三面磨光,長105厘米、寬73厘米、厚19厘米。志蓋盈頂,三面磨光,底面內凹,兩端安鐵環,環孔直徑15厘米;長105厘米、寬73厘米、厚22厘米。正面中央左側刻字。志石面上陰刻細線方格,格內刻志文。志文正面37行,左側面7行,共44行;滿行,共1355字。志文為魏碑體,字跡清晰俊逸,鐫刻精細,書寫工整,為北朝書法佳品[1]。
家庭
編輯祖父母
編輯父母
編輯夫人
編輯子女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張光明, 《山东淄博市发现北魏傅竖眼墓志》, 《考古》 (02期), 1987年, (02期): 69–87
-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王連龍編撰. 《南北朝墓志集成》.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 877–878. ISBN 978-7-208-16622-6 (中文(繁體)).
- ^ 《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五》:八月,庚子,魏以鎮南將軍元英都督征義陽諸軍事。司州刺史蔡道恭聞魏軍將至,遣驍騎將軍楊由帥城外居民三千餘家保賢首山,為三柵。冬,十月,元英勒諸軍圍賢首柵,柵民任馬駒斬由降魏。任城王澄命統軍黨法宗、傅豎眼、太原王神念等分兵寇東關、大峴、淮陵、九山,高祖珍將兵三千騎為游軍,澄以大軍繼其後。堅眼,靈越之子也。
- ^ 《魏書·卷十九中·列傳第七中》:先是朝議有南伐之意,以蕭寶夤為東揚州刺史據東城,陳伯之為江州刺史戍陽石,以澄總督二鎮,授之節度。至是勒兵進討。以東關水沖,大峴險要,東關縱水,陽石、合肥有急懸之切;不圖大峴,則歷陽有乘險之援,淮陵陸道,九山水路,並宜經略。於是遣統軍傅豎眼、王神念等進次大峴、東關、九山、淮凌,皆分部諸將,倍道據之;總勒大眾,絡繹相接。而神念克其關要、潁川二城,斬衍軍主費尼。而寧朔將軍韋惠、龍驤將軍李伯由仍固大峴。澄遣統軍黨法宗、傅豎眼等進軍克之,遂圍白塔、牽城。數日之間,便即逃潰。
- ^ 《梁書·卷十八·列傳第十二》:修城未畢,會魏將黨法宗、傅豎眼率眾二萬,奄至城下。道根塹壘未固,城中眾少,皆失色。道根命廣開門,緩服登城,選精銳二百人,出與魏軍戰,敗之。魏人見意閒,且戰又不利,因退走。
- ^ 《南史·卷五十五·列傳第四十五》:修城未畢,魏將黨法宗、傅豎眼率眾二萬,奄至城下,道根塹壘未固,城中眾少,莫不失色。道根命開城門,緩服登城,選精銳二百人,出與魏軍戰,敗之,魏軍因退。
- ^ 《魏書·卷七十·列傳第五十八》:豎眼,即靈越子也。沉毅壯烈,少有父風。入國,鎮南王肅見而異之,且奇其父節,傾心禮敬,表為參軍。從肅征伐,累有戰功,稍遷給事中、步兵校尉、左中郎將,常為統軍,東西征伐。世宗時為建武將軍,討揚州賊破之,仍鎮於合肥,蕭衍民歸之者數千戶。
- ^ 8.0 8.1 8.2 8.3 《北史·卷四十五·列傳第三十三》:豎眼即靈越子也,沉毅壯烈,少有父風。入魏,鎮南王肅見而異之,且奇其父節,傾身禮敬,表為參軍。以軍功累遷益州刺史。高肇伐蜀,假豎眼征虜將軍、持節,領步兵三萬,先討巴北,所至克捷。豎眼性既清素,不營產業,衣食之外,俸祿粟帛皆以饗賜夷首,振恤士卒。撫蜀人以恩信為本,保境安人,不以小利侵竊。有掠蜀人入境者,皆移送還本。檢勒部下,守宰肅然。遠近雜夷相率款謁,仰其德化,思為魏人矣。宣武甚嘉之。
- ^ 《魏書·卷一百一·列傳第八十九》:集義見梁益既定,恐武興不得久為外藩,遂扇動諸氐,推紹先僭稱大號,集起、集義並稱王,外引蕭衍為援。安西將軍邢巒遣建武將軍傅豎眼攻武興,克之,執紹先送於京師,遂滅其國,以為武興鎮,復改鎮為東益州。
- ^ 《北史·卷九十六·列傳第八十四》:集義見梁、益既定,恐武興不得久為外藩,遂扇動諸氐,推紹先僭稱大號,集起、集義並稱王,外引梁為援。安西將軍邢巒遣建武將軍傅豎眼攻武興克之,執紹先,送於京師,遂滅其國,以為武興鎮,復改鎮為東益州。
- ^ 《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六》:楊集義圍魏關城,刑巒使建武將軍傅豎眼討之,集義逆戰,豎眼擊破之。乘勝逐北,壬申,克武興,執楊紹先,送洛陽。楊集起、楊集義亡走。遂滅其國,以為武興鎮,又改為東益州。
- ^ 《魏書·卷七十·列傳第五十八》:後武興氐楊集義反叛,推其兄子紹先為主,攻圍關城。梁州刺史邢巒遣豎眼討之。集義眾逆戰,頻破走之,乘勝追北,仍克武興。還洛,詔假節,行南兗州事。豎眼善於綏撫,南人多歸之。
- ^ 《梁書·卷十七·列傳第十一》:十二年,魏將傅豎眼寇南安,齊率眾距之,豎眼退走。
- ^ 《魏書·卷八·帝紀第八》:辛亥,詔司徒高肇為大將軍、平蜀大都督,步騎十萬西伐。益州刺史傅豎眼出巴北,平南將軍羊祉出涪城,安西將軍奚康生出綿竹,撫軍將軍甄琛出劍閣。
- ^ 《魏書·卷一百五之四·志第四》:至三年六月辛巳,太白晝見。占曰「西兵大起,有王者之喪」。十一月,大將軍高肇伐蜀,益州刺史傅豎眼出北巴,平南羊祉出涪,安西奚康生出綿竹,撫軍甄琛出劍閣,會帝崩旋師。
- ^ 《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七》:辛亥,以司徒高肇為大將軍、平蜀大都督,將步騎十五萬寇益州;命益州刺史傅豎眼出巴北,梁州刺史羊祉出涪城,安西將軍奚康生出綿竹,撫軍將軍甄琛出劍閣;乙卯,以中護軍元遙為征南將軍,都督鎮遏梁、楚。
- ^ 《魏書·卷七十·列傳第五十八》:轉昭武將軍、益州刺史。以州初置,境逼巴獠,給羽林虎賁三百人,進號冠軍將軍。及高肇伐蜀,假豎眼征虜將軍、持節,領步兵三萬先討北巴。蕭衍聞大軍西伐,遣其寧州刺史任太洪從陰平偷路入益州北境,欲擾動氐蜀,以絕運路。乘國諱班師,遂扇誘土民,奄破東洛、除口二戍,因此詐言南軍繼至,氐蜀信之,翕然從逆。太洪率氐蜀數千圍逼關城,豎眼遣寧朔將軍成興孫討之。軍次白護,太洪遣其輔國將軍任碩北等率眾一千,邀險拒戰,在虎徑南山連置三營。興孫分遣諸統,隨便掩擊,皆破之。太洪又遣軍主邊昭等率氐蜀三千,攻逼興孫柵,興孫力戰,為流矢所中,死。豎眼又遣統軍姜喜、季元度從東嵠潛入,回出西崗,邀賊之後,表里合擊,大破之,斬邊昭及太洪前部王隆護首。於是太洪及關城五柵一時逃散。
- ^ 《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八》:魏之伐蜀也,軍至晉壽,蜀人震恐。傅豎眼將步兵三萬擊巴北,上遣寧州刺史任太洪自陰平間道入其州,招誘氐、蜀,絕魏運路。會魏大軍北還,太洪襲破魏東洛、除口二戍,聲言梁兵繼至,氐、蜀翕然從之。太洪進圍關城,豎眼遣統軍姜喜等擊太洪,大破之,太洪棄關城走還。
- ^ 《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六》:巒既罷去,魏以羊祉為梁州刺史,傅豎眼為益州刺史。祉性酷虐,不得物情。獠王趙清荊引梁兵入州境為寇,祉遣兵擊破之。豎眼施恩布信,大得獠和。
- ^ 20.0 20.1 《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八》:魏益州刺史傅豎眼,性清素,民、獠懷之。龍驤將軍元法僧代豎眼為益州刺史,素無治干,加以貪殘,王、賈諸姓,本州士族,法僧皆召為兵。葭萌民任令宗因眾心之患魏也,殺魏晉壽太守,以城來降,民、獠多應之;益州刺史鄱陽王恢遣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張齊將兵三萬迎之。
- ^ 《魏書·卷七十·列傳第五十八》:豎眼性既清素,不營產業,衣食之外,俸祿粟帛皆以饗賜夷首,賑恤士卒。撫蜀人以恩信為本,保境安民,不以小利侵竊。有掠蜀民入境者,皆移送還本土。撿勒部下,守宰肅然。遠近雜夷相率款謁,仰其德化,思為魏民矣。是以蜀民請軍者旬月相繼。世宗甚嘉之。肅宗初,屢請解州,乃以元法僧代之。益州民追隨戀泣者數百里。至洛,拜征虜將軍、太中大夫。蕭衍遣將趙祖悅入屯硤石,以逼壽春。鎮南將軍崔亮討之,以豎眼為持節、鎮南軍司。
- ^ 《北史·卷四十五·列傳第三十三》:明帝初,屢請解州,乃以元法僧代之,益州人追隨戀泣者數百里。梁將趙祖悅逼壽春,鎮南將軍崔亮討之,以豎眼為持節、鎮南軍司。
- ^ 《魏書校勘記·卷七十·列傳第五十八·五》:蕭衍遣其信武將軍衡州刺史張齊因民心之怨 按張齊,梁書卷一七有傳,從未為衡州刺史,梁之衡州也不在此,疑有誤。參卷九校記〔一〕。
- ^ 《魏書校勘記·卷九·肅宗紀第九·一》:蕭衍衡州刺史張齊寇益州 按梁書卷一七張齊傳,他從未當過衡州刺史,這時是益州的巴西、梓潼二郡太守。梁衡州在含洭,今廣東英德和益州遠不相及,魏書此紀和卷七0傅豎眼傳、卷九八蕭衍傳並稱「衡州刺史」,疑皆誤。
- ^ 《魏書·卷九·帝紀第九》:蕭衍衡州刺史張齊寇益州,復以傅豎眼為刺史以討之,頻破賊軍,斬其將任太洪首。
- ^ 《魏書校勘記·卷七十·列傳第五十八·六》:梁州刺史王太洪等十餘將所在拒塞 按下文說「斬太洪」,自即此「王太洪」。然卷九肅宗紀熙平元年五月及卷九八蕭衍傳都作「斬其將任太洪」。紀於上年(景明四年)二月稱「蕭衍寧州刺史任太洪率眾寇關城」,卷九八同,應即此被斬之梁將。這裡「王」字乃「任」字之訛。
- ^ 《魏書·卷七十·列傳第五十八》:法僧既至,大失民和。蕭衍遣其信武將軍、衡州刺史張齊因民心之怨,入寇晉壽,頻陷葭萌、小劍諸戍,進圍州城。朝廷以西南為憂,乃驛征豎眼於淮南。既至,以為右將軍、益州刺史,尋加散騎常侍、平西將軍、假安西將軍、西征都督,率步騎三千以討張齊。給銅印千餘,須有假職者,聽六品已下板之。豎眼既出梁州,衍冠軍將軍勾道侍、梁州刺史王太洪等十餘將所在拒塞,豎眼三日之中,轉戰二百餘里,甲不去身,頻致九捷。土民統軍席廣度等處處邀擊,斬太洪及衍征虜將軍楊伏錫等首。張齊引兵西退,遂奔葭萌。蜀民聞豎眼復為刺史,人人喜悅,迎於路者日有百數。豎眼至州,白水已東,民皆寧業。
- ^ 28.0 28.1 《北史·卷四十五·列傳第三十三》:法僧既至,大失人和。梁遣其衡州刺史張齊因人心怨入寇,進圍州城。朝廷以西南為憂,乃驛征豎眼於淮南,以為益州刺史。尋加散騎常侍、西征都督,率步騎三千以討齊。給銅印千餘,須有假職者,聽六品已下板之。豎眼既出梁州,梁軍所在拒塞,豎眼三日中轉戰二百餘里,甲不去身,〔四0〕頻致九捷。蜀人聞豎眼復為刺史,人人喜悅,迎於路者日有百數。豎眼至州,白水已東,人皆寧業。張齊仍阻白水屯,寇葭萌,豎眼分遣諸將水陸討之,大破其軍。齊被重創,奔而退,小劍大劍賊亦捐城西走,益州平。靈太后璽書慰勞,賜驊騮馬一匹,寶劍一口。
- ^ 《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八》:魏驛召鎮南軍司傅豎眼於淮南,以為益州刺史、西征都督,將步騎三千以赴之。豎眼入境,轉戰三日,行二百餘里,九遇皆捷。五月,豎眼擊殺梁州刺史任太洪。民、獠聞豎眼至,皆喜,迎拜於路者相繼。張齊退保白水,豎眼入州,白水以東民皆安業。
- ^ 《魏書·卷九·帝紀第九》:秋七月庚午,重申殺牛之禁。丙子,詔兵士征硤石者復租賦一年。傅豎眼大破張齊,齊遁走。
- ^ 《梁書·卷十七·列傳第十一》:而魏更增傅豎眼兵,復來拒戰,齊兵少不利,軍引還,於是葭萌復沒於魏。
- ^ 《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八》:張齊數出白水侵魏葭萌,傅豎眼遣虎威將軍強虬攻信義將軍楊興起,殺之,復取白水。寧朔將軍王光昭又敗於陽平,張齊親帥驍勇二萬餘人與傅豎眼戰。秋,七月,齊軍大敗,走還,小劍、大劍諸戍皆棄城走,東益州復入於魏。
- ^ 《魏書·卷七十·列傳第五十八》:先是,蕭衍信義將軍、都統白水諸軍事楊興起,征虜將軍李光宗襲據白水舊城。豎眼遣虎威將軍強虬與陰平王楊太赤率眾千餘,夜渡白水,旦而交戰,大敗賊軍,斬興起首,克復舊城。又遣統軍傅曇表等大破衍寧朔將軍王光昭於陰平。張齊仍阻白水,屯寇葭萌。豎眼分遣諸將水陸討之。齊遣其寧朔將軍費忻督步騎二千逆來拒戰,軍主陳洪起力戰破之,乘勝追奔,遂臨夾谷三柵。統軍胡小虎四面攻之,三柵俱潰。張齊親率驍勇二萬餘人與諸軍交戰,豎眼命諸統帥同時奮擊。軍主許暢斬衍雄信將軍牟興祖,軍主孔領周射齊中足,於是大破賊軍,斬獲甚眾。齊乃柵於虎頭山下,賊帥任令崇屯據西郡。豎眼復遣討之,令崇棄眾夜遁。乃進討齊,破其二柵,斬首萬餘,齊被重創,奔竄而退。小劍、大劍賊亦捐城西走,益州平。靈太后璽書慰勞,賜驊騮馬一匹,寶劍一口。
- ^ 34.0 34.1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三》:傅豎眼之初至梁州也,州人相賀。既而久病,不能親政事。其子敬紹,奢淫貪暴,州人患之。嚴始欣重賂敬紹,得還巴州,遂舉兵擊嚴愷,滅之。以巴州來降,帝遣將軍蕭玩等將兵援之。傅敬紹見魏室方亂,陰有保據南鄭之志,使其妻兄唐崑崙於外扇誘山民相聚圍城,欲為內應。圍合而謀泄,城中將士共執敬紹,以白豎眼而殺之,豎眼恥恚而卒。
- ^ 《魏書·卷七十·列傳第五十八》:豎眼表求解州,不許,復轉安西將軍、岐州刺史,常侍如故。仍轉梁州刺史,常侍、將軍如故。梁州之人既得豎眼為牧,人咸自賀。而豎眼至州,遇患不堪綜理,其子敬紹險暴不仁,聚貨耽色,甚為民害,遠近怨望焉。尋假鎮軍將軍、都督梁西益巴三州諸軍事。蕭衍遣其北梁州長史錫休儒、司馬魚和、上庸太守姜平洛等十軍,率眾三萬,入寇直城。豎眼遣敬紹總眾赴之,倍道而進,至直城,而賊襲據直口。敬紹以賊斷歸路,督兼統軍高徹、吳和等與賊決戰,大破之,擒斬三千餘人,休儒等走還魏興。
- ^ 36.0 36.1 《北史·卷四十五·列傳第三十三》:後轉岐州刺史,仍轉梁州刺史。梁州人既得豎眼為牧,人咸自賀。而豎眼至州遇患,不堪綜理,其子敬紹險暴不仁,聚貨耽色,甚為人害,遠近怨望。尋假鎮南將軍,都督梁、西益、巴三州諸軍事。梁遣其北梁州長史錫休儒等十軍率眾三萬人寇直城,豎眼遣敬紹總眾赴擊,大破之。敬紹頗覽書傳,微有膽力,而奢淫倜儻,輕為殘害,又見天下多事,陰懷異圖,欲杜絕四方,擅據南鄭。令其妾兄唐崑崙扇攪於外,聚眾圍城,敬紹謀為內應。賊圍既合,事泄,在城兵執敬紹,白豎眼而殺之。豎眼恚,發疾卒。永安中,贈吏部尚書、齊州刺史,孝武帝初,贈司空公、相州刺史。
- ^ 《魏書·卷九·帝紀第九》:蕭衍遣其北梁州長史錫休儒、司馬魚和、上庸太守姜平洛等入寇直城,梁州刺史傅豎眼遣息敬紹率眾拒擊,大破之,擒斬三千餘人;休儒等走還魏興。
- ^ 《魏書·卷九十八·列傳第八十六》:三月,衍遣其北梁州長史錫休儒、司馬魚和、上庸太守姜平洛等入寇直城,梁州刺史傅豎眼遣息敬紹率眾大敗之,擒斬三千人,休儒等遁走。
-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北涼州刺史錫休儒等自魏興侵魏梁州,攻直城。魏梁州刺史傅豎眼遣其子敬紹擊之,休儒等敗還。
- ^ 《魏書·卷七十·列傳第五十八》:敬紹頗覽書傳,微有膽力,而奢淫倜儻,輕為殘害。又見天下多事,陰懷異圖,欲杜絕四方,擅據南鄭,令其妾兄唐崑崙扇攪於外,聚眾圍城,敬紹謀為內應。賊圍既合,其事洩露,在城兵武執敬紹,白豎眼而殺之。豎眼恥恚發疾,遂卒。永安中,贈征東將軍、吏部尚書、齊州刺史。出帝初,重贈散騎常侍、車騎將軍、司空公、相州刺史,開國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