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球蛋白E
免疫球蛋白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關主題的編者參與及協助編輯。 (2016年8月13日) |
免疫球蛋白E(英語:Immunoglobulin E,簡稱IgE)是一類只發現於哺乳動物內的抗體,是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小的免疫球蛋白[1]。免疫球蛋白E由黏膜下淋巴組織中的[1]效應B細胞合成,IgE的單體由兩個重鏈和兩個輕鏈組成[2]。它是一類親細胞抗體。IgE可引起I型變態反應(又稱過敏),同時可能與機體抗寄生蟲免疫有關。[1]寄生蟲和過敏原入侵時,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E的含量有明顯的提升。
首次發現
編輯免疫球蛋白E於1966年被日本免疫學家石坂公成和妻子石坂照子發現。 石坂夫婦和貢納爾詹森和Hans Bennich於1969年聯合發表論文在免疫學雜誌上。[3]
受體
編輯免疫球蛋白與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表面上的Fc受體作用引起過敏反應。
FcεRI是有高親和性的受體,另一種受體,FcεRII受體則是低親和性的受體。FcεRI存在於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和抗原呈遞細胞樹突狀白血球表面。當抗原與肥大細胞表面的FcεRI受體接觸後,免疫球蛋白E與相對處於底層的FcεRI聚合,引起炎症介質的釋放和脫粒。當抗原與嗜鹼性粒細胞表面的IgE交聯耦合後分泌兩種細胞激素,白血球介素-4和白血球介素-13和炎症介質。而相對於低親和性受體FcεRII而言只存在於B細胞表面。但白血球介素-4可以使其作用於巨噬細胞和血小板的表面。[4]
相關疾病
編輯人體IgE含量異常的話就會引起一系列嚴重的過敏反應,其中Job症候群是一種原因不明的遺傳疾病,此疾病多發於1歲幼兒,幼兒的免疫球蛋白E含量異常,引起濕疹、過敏性疾病。是一種先天性免疫缺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