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家畈社區,曾經是一個鄉鎮級行政單位六家畈鎮,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長臨河鎮下轄的一個社區,位於肥東縣南部,西南臨巢湖

歷史

編輯

六家畈是一座著名的古村落。北宋末年,唐代進士吳少微(663年—749年)的16世孫吳啟的長子吳延碩離開歙州北上宣州,其曾孫吳七三在南宋寶慶年間(1226年)渡江北上,定居合肥六家畈(今屬肥東縣長臨河鎮)[1]。吳七三生子吳再三,吳再三生六子:吳興三、吳興七、吳興十、吳富二、吳富四、吳富六,因此命名為「六家畈」。而吳啟次子吳唯留在歙州,定居歙縣石潭村

元末明初,六家畈吳氏子弟中,四世祖吳良吳禎追隨朱元璋,名列淮西二十四將,為明朝開國功臣,封為江陰侯和靖海侯,六家畈吳氏封為「興隆世家」。

晚清時期,太平軍攻占南京、安慶,吳鎰第十一世孫吳璠的兒子吳毓芬(1821年—1891年)、吳毓芳、吳毓蘅、吳毓蘭(1836年—1882年)在六家畈興辦團練,後來加入李鴻章淮軍何紹基為吳璠撰寫的《墓志銘》說到吳家「乃以武功竟爽,烜赫一時,與同邑李姓相輝映,可謂奇矣」。

1949年後,六家畈周邊地區設立湖濱鄉,駐地六家畈。1961年改設湖濱公社,1983年恢復湖濱鄉,2000年4月改名六家畈鎮,2006年11月,六家畈鎮與長臨河鎮合併,組成新的長臨河鎮,駐地長臨河,六家畈街區劃分為湖濱和寶塔兩個村[2]。2020年,肥東縣進行社區、行政村的合併調整,湖濱、寶塔兩村合併為六家畈社區。[3]

名人

編輯
  • 吳良(1323年—1381年),初名國興,吳七三長孫吳興三的長子,明初淮西二十四將之一,明朝開國功臣中位列第十九。封江陰侯。[4],朱元璋稱其為「今之吳起」。
  • 吳禎(1328年—1379年),初名國寶,字干臣,吳七三長孫吳興三的次子,是明初淮西二十四將之一,明朝開國功臣中位列第二十,參與平定張士誠方國珍陳友定,封為靖海侯,督理海運,剿滅倭寇。[5]
  • 吳成:三世祖吳興七之子,明宣宗時以功封為清平伯
  • 吳鎰(1393年—1465年),六家畈吳氏五世祖,明宣德二年丁未科(1427年)中進士第三甲三十名[6],官至河南南陽府知府[7]
  • 吳毓芬(1821年—1891年),淮軍將領
  • 吳毓芳(1824年—1857年),咸豐丙辰科(1856年)進士
  • 吳毓蘅(—1858年)字子佩,號香皋,郡廩生,與太平軍作戰時陣亡
  • 吳毓蘭(1836年—1882年),淮軍將領
  • 吳育仁,淮軍將領
  • 吳謙貞,淮軍將領
  • 吳球貞,淮軍將領
  • 吳桐仁(1847年—1929年),字靜山,甘肅肅州鎮守使、蘇州鎮總兵、將軍府質威將軍、陸軍中將。
  • 吳紉禮(1874年—1963年),名,字韻蘭,號佩之,善後會議委員、海軍部次長代理總長、海軍中將、一等寶光嘉禾章二等文虎章。
  • 吳中英(1879年—1938年),字霖生,執政府高等顧問、安徽軍政司司長代理安徽都督、甘肅軍務廳廳長、隴東鎮守使、一等文虎章二等嘉禾章陸軍中將。1938年1月,與二弟吳中流等以「漢奸」罪名槍殺,造成「六家畈冤案」,1948年平反。

江淮僑鄉

編輯

從六家畈走出去4000多名華僑,為著名的「江淮僑鄉」。六家畈古建築群經過改造後,重新煥發活力,成為合肥周邊熱門的出行目的地[8]

景點

編輯

參考

編輯
  1. ^ 《六家畈吳氏族譜》
  2. ^ 2023年长临河镇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3. ^ 吳釗. 合肥市的六家畈村落、六家畈镇、六家畈社区,历史进程中的三个名词. 江淮僑鄉·六家畈. [2024-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9). 
  4. ^ 六家畈《吳氏族譜》
  5. ^ 六家畈《吳氏族譜》
  6. ^ 宣德二年(1427年)丁未科進士題名錄,北京市東城區圖書館,2009-08-28
  7. ^ 明英宗實錄 卷之一百八十,中國社會科學院
  8. ^ “江淮侨乡”六家畈:处处“侨味”文旅兴. 中國新聞網. 2023-02-07 [2023-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7). 
  9. ^ 走进800年历史的肥东侨乡六家畈吴氏宗祠. 中國報道. 2020-11-22. 
  10. ^ 六家畈吴氏宗祠获授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称号. 安徽財經網. 2022-08-30 [2023-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