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察軍區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根據地,為晉察冀邊區所轄的二級軍區之一。

軍區歷史

編輯

1944年,冀中區的形勢恢復到1940年秋的局面,根據中共中央軍委7月指示,9月至11月,晉察冀軍區先後成立了冀中冀晉、冀察、冀熱遼四個二級軍區。[1] 1944年10月20日冀察軍區成立:

  • 司令員郭天民
  • 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劉道生
  • 副司令員韓偉
  • 副政治委員劉傑
  • 參謀長易耀彩
  • 副參謀長李天煥
  • 第一軍分區(易縣、淶源、保定西部):司令員蕭應棠,政委楊士傑/周小舟
    • 第3團
    • 第25團
    • 第45團
  • 第十一軍分區(平西軍分區)司令員蕭文玖,政委杜存/高鵬先
    • 第7團
    • 第44團
  • 第十二軍分區(平北軍分區)司令員覃國翰/詹大南,政委段蘇權
    • 第10團
    • 第40團
    • 察蒙騎兵支隊
  • 第十三軍分區(察南軍分區)。轄廣靈陽原天鎮蔚縣涿鹿等縣。司令員何能彬/熊奎,政委武光,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羅平
    • 第20團:從第一軍分區調歸第十三軍分區擔任主力團
    • 獨立團
    • 蔚涿支隊
  • 第十九軍分區(察北軍分區):1945年8月大反攻後成立。司令員陳宗坤,政委李光輝
    • 騎兵第1團
    • 騎兵第2團:1947年7月下旬,在陶林縣紅格爾圖東山與鶚友三騎兵師一大股相遇,激戰4個多小時,殲敵500多人,繳獲戰馬300多匹、各種槍枝400餘支,鶚友三元氣大傷。被稱為「紅格爾圖遭遇戰」。
    • 騎兵第3團
  • 冀察軍區教導大隊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後,中共中央、中央軍委下達大反攻命令。冀察軍區的任務是以主力奪取宣化張家口張北多倫沽源康保寶昌等城。 冀察軍區司令員郭天民、政治委員劉道生指揮冀察第一軍分區、第十一軍分區、冀中第十軍分區、冀熱遼第十四軍分區從西、南、東三面向北平逼近。第一軍分區、第十一軍分區主力從西南面向北平進攻前進,推進到長辛店豐臺附近。[2] 冀察第十二軍分區和第十三軍分區部隊進攻張家口。8月16日,冀察第10團、第40團、第20團和蔚涿支隊從東、西、南三面向張家口進攻,獨立第5團、宣懷支隊、延安支隊和當地民兵在懷來土木堡沙城段破擊以阻止日軍沿平綏鐵路撤退。8月20日開始向張家口進攻。8月23日從日軍和偽蒙軍手中光復解放張家口市和萬全城,殲滅日偽軍2000多人,繳獲步槍1萬多支、輕重機槍20多挺、炮50門、彈藥庫10餘座、物資倉庫60多座、騾馬上萬匹,並俘獲偽蒙疆政府副主席及張家口市長等。[3]冀察軍區地方部隊和民兵收復了涿鹿尚義崇禮等縣城,攻占了懷來火車站下花園發電廠。蘇蒙聯軍解放了多倫康保寶源化德察哈爾盟錫林郭勒盟

1945年10月組建兩個野戰縱隊,1945年11月兩個縱隊劃歸晉察冀第一野戰軍建制。12月兩個縱隊由晉察冀軍區直轄。

  • 冀察(郭天民)縱隊:司令員郭天民,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天煥,參謀長易耀彩
    • 第六旅:由即易滿淶徐一分區部隊第3、25、45團為基礎,將新1、新3團分散補入各團,改稱第16、17、18團。旅長肖應棠、政治委員龍道權。1946年6月,第6旅第18團和冀察軍區第11軍分區獨立團合併,組建冀察軍區獨立第4旅。
    • 第七旅:由平西十一分區第7、新5、第44團為基礎,將新4團分散補入各團,改稱第19、20、21團。旅長肖文玖、副旅長晨光、副政治委員李水清
    • 第九旅:由察南十三分區之第20團改稱第25團、新8團、新9團合編為第26團。旅長熊奎、政治委員黃連秋
    • 騎兵旅:以察北十九分區三個騎兵大隊擴編為騎兵第1、2、3團編成。旅長陳宗坤、政治委員李光輝
  • 冀察(劉道生)縱隊:1945年10月由由冀察軍區第一、第十二、第十三軍分區部隊各一部組成。縱隊政委劉道生
    • 第8旅:以平北十二分區之第10、40團和龍崇赤支隊為基礎,擴編為第22、23、24團組成。旅長詹大南,政委劉國梁。轄第22、第23、第24、第29團。1946年4月,第22、第24團整編為冀察軍區獨立第5旅。
    • 第10旅:主力團組成野戰縱隊後,冀察下屬各軍分區又組建獨立團,其中第一軍分區增編第28團、第十三軍分區增編第27團,被合編為第10旅。旅長馬輝,政委嚴慶堤。轄第20團、第27團、第28團。

冀察軍區劉、郭縱隊合稱為冀察縱隊,郭天民任司令員,李天煥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易耀彩任參謀長,下轄第6、第7、第8、第9、第10旅和騎兵旅,共2.5萬餘人。縱隊組成後,同月,參加綏遠戰役,攻克隆盛莊、武川等城鎮。 1946年3月,冀察縱隊進行整編,復員1.3萬餘人,撤銷第9、第10旅番號,將部隊分別補入其他各旅;騎兵旅調出。轄第6、第7、第8旅。

1946年3、4月晉察冀軍區精簡整編,第1、第11軍分區合併為第4軍分區;第12、第13、第19軍分區依次改稱第5、第6、第7軍分區;第6旅第18團與冀察軍區第11軍分區獨立團合併為獨立第4旅;第8旅第22、第24團整編為冀察軍區獨立第5旅。冀察縱隊轄第4旅(原第6旅)、第5旅(原第7旅)。整編後冀察軍區轄:

  • 第4軍分區:第1軍分區、第11軍分區合併。司令員熊奎,政治委員周小舟
  • 第5軍分區:司令員鍾輝琨,政治委員馬天水
  • 第6軍分區,司令員紀亭榭,政治委員楊士傑,副政委羅平。1949年4月組建華北軍區獨立步兵第209師,以察哈爾軍區警備2團、獨立7團合編為625團,以察哈爾軍區警備1團、獨立13團合編為626團,以察哈爾軍區原警備3、4團合併為627團。
  • 第7軍分區,司令員陳宗坤,政治委員梁振中
  • 獨立第4旅,旅長馬輝,政治委員黃連秋
  • 獨立第5旅,旅長詹大南,政治委員劉國梁

1946年11月4日冀察軍區與張家口衛戍司令部合併為察哈爾軍區。第4、第6軍分區和獨立第4旅劃歸察哈爾軍區建制;平綏鐵路以北部分的第5、第7軍分區、獨立第5旅劃歸新組建的冀熱察軍區建制。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