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傑是對中國初唐時期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合稱。

舊唐書·楊炯傳》記載:「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詩齊名,海內稱為王楊盧駱,亦號為四傑。」四傑活動於唐朝高宗武后時期。他們在內容、風格等方面對宮體詩有較大突破,並將五言律詩發展成熟,勇於改革浮艷的詩風。杜甫以詩曾評四人:「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文學貢獻

編輯

初唐四傑力求擺脫南朝靡靡詩風,突破了宮體詩的狹小範圍,擴大了詩歌的題材。諸如交友、愛情、離別、懷鄉、邊塞、市井生活、山川景物等都成為他們詩的內容,詩歌有時是樂觀積極的精神,有時抒發抑鬱不平的憤慨,顯示出詩歌創作的不同方向。

在詩歌形式方面,他們積極進行探索,盧照鄰和駱賓王都擅長寫作七言歌行體,七言歌行在劉希夷張若虛的手中達到高峰。至於五律和五絕,也趨向嚴密精工,王勃是其中成就較高的一位,終於在後來的沈佺期宋之問,加以發展,終完成律詩之體制。

名次排序

編輯

四傑的名次歷來有多種排序:

  • 宋之問在《祭杜學士審言文》中第一次提出「復有王楊盧駱」。
  • 《舊唐書·楊炯傳》也採用這個排序,但是楊炯本人對這個名次不同意,表示「愧在盧前,恥居王後」。
  • 與四傑同時代的張說在《贈太尉裴公神道碑》中稱:「在選曹,見駱賓王、盧照鄰、王勃、楊炯」。
  • 《舊唐書·裴行儉》也有「楊王盧駱」的排序,吏部侍郎李敬玄盛讚四人,但裴行儉見面後,便說:「士之致遠,先器識,後文藝。如勃等,雖有才,而浮躁衒露,豈享爵祿者哉?炯頗沉嘿,可至令長,餘皆不得其死。」[1]
  • 明代陸時雍的《詩鏡總論》說:「王勃高華,楊炯雄厚,照鄰清藻,賓王坦易,子安其最傑乎?調入初唐,時帶六朝錦色。」

參見

編輯

注釋

編輯
  1. ^ 新唐書·列傳第三十三》
初唐四傑
王勃 | 楊炯 | 盧照鄰 | 駱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