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索蜥屬名Carsosaurus)是一個已滅絕的屬,隸屬爬行類滄龍超科,其下僅含一個物種,即馬氏卡索蜥Carsosaurus marchesetti)。現時僅發現一具於現在的斯洛維尼亞發現、生活在晚白堊世、保存完好的個體化石標本。該標本內含許多不同骨骼及一些皮膚印痕與胸部軟骨。雖然一般認為這個屬歸於崖蜥科,但仍需更多遺骸進行確認。馬氏卡索蜥生前應為一種大部分時間在陸上活動的兩棲生物,惟其後來的近親皆演化為完全水生的物種。

卡索蜥屬
化石時期:森諾曼階土侖階
馬氏卡索蜥化石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爬蟲綱 Reptilia
目: 有鱗目 Squamata
總科: 滄龍總科 Mosasauroidea
科: 崖蜥科 Aigialosauridae
屬: 卡索蜥屬 Carsosaurus
Kornhuber, 1883
模式種
馬氏卡索蜥
Carsosaurus marchesetti

Kornhuber英語Andreas Kornhuber, 1893

發現與命名

編輯

馬氏卡索蜥是根據的里雅斯特自然歷史博物館英語Civico Museo di Storia Naturale di Trieste所藏的單具近完整骨骼所描述,由安德里亞斯·科恩休伯英語Andreas Kornhuber於1893年在科門(今斯洛維尼亞[1])附近喀斯特高原上發現。科恩休伯將其與同一地區發現的托氏獵蜥相比較。鑑於二者存在大量明顯差異,科恩休伯得出結論稱兩者完全不近緣:托氏獵蜥屬於伸龍科,卡索蜥則更類似巨蜥。用他的話說,這是只「美麗而令人難忘的喀斯特蜥蜴」,故選Carsosaurus作為屬名。種加詞marchesetti致敬博物館館長卡洛·德·馬切塞蒂(Carlo de Marchesetti)博士。[2]

描述

編輯
 
根據已知材料及近親所作的復原圖。其中將卡索蜥與同時期魚類腔齒魚英語Coelodus雙棱鯡英語Diplomystus共同描繪

卡索蜥僅所知於單個標本,[3]現保存於的里雅斯特自然歷史博物館。[4]其缺乏顱骨、前段頸椎及大部分尾巴,但其餘部分相當完整。[1]保存部分全長97.5公分(3英尺2.4英寸)。科恩休伯假設基本缺失的尾部可能是身體——長67公分(2英尺2英寸)——的兩倍長,即130至140公分(4英尺3英寸至4英尺7英寸)之間。骨骼軀幹部分寬14.5公分(5.7英寸)。僅有3節頸椎(離頭部最遠的三節)保存下來,但生前可能有7至9節。類似地,化石僅保存有12節尾椎,但實際總數應超過100節。存在5對真肋,假設另有3至4對假肋表皮印模亦保存完好,並顯示出邊緣增厚的菱形鱗片。[2]還有一些礦化的胸部軟骨,這些軟骨大而成盾狀。[1]

分類

編輯

科恩休伯最初根據顱後特徵將卡索蜥分類為崖蜥科成員。一個世紀後的1995的,[1]一項包括在此期間發現的其它物種化石在內的定量分析支持了這一系統發育地位。因為缺乏顱骨,所以無法確認馬氏卡索蜥是否屬於崖蜥屬[1]由於崖蜥命名較早,故卡索蜥可能成為一個疑名[5]

古生物學

編輯

科恩休伯認為卡索蜥是兩棲生物,但主要過陸生生活。其長尾可能充當應急方向舵,也可能是防禦、抓取、攀爬和推進的工具。其化石包含許多科恩休伯解釋為小魚、蜥蜴可能還有兩棲類的遺骸,表明卡索蜥是種生吞獵物的捕食者。[2]然爾,卡德韋爾和麥可·李於2001年提出這些並非胃內容物,而是胚胎殘骸。[6]其位置表明它們出生時尾巴最先露出,以減少溺水的機會,因為這樣它們的鼻孔才能最後露出。由於其中一具殘骸位於骨盆內,因此該標本可能是在分娩時死亡。卡索蜥及其它早期兩棲崖蜥科的這種分娩能力,可減少它們對陸地的依賴,使之能夠進化成完全水棲的巨型滄龍類[6]後者存在時間從9800萬年前一直延續至655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7]

古生態學

編輯

卡索蜥唯一已知標本化石時期處在晚白堊世森諾曼階土侖階之間。[1]森諾曼階期間,科門地區的大部分均被水覆蓋,具有熱帶亞熱帶氣候。水域上層發現了大量魚類化石,可能富含氧氣;底層底棲無脊椎動物化石稀少,疑似缺氧。鑑於此處許多物種均有半陸生習性如崖蜥科,暴露在外的陸地不會離得很遠。[8]晚白堊世期間棲息或可能棲息於科門地區的其它分類單元包括科曼龍英語Komensaurus(崖蜥科的另一個屬)、[5]燈籠魚科(魚類的一科,其現存成員可在全世界的深水中發現)、硬殼軟體動物甲殼動物松柏門菊石[8]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Caldwell, Michael W.; Carroll, Robert L.; Kaiser, Hinrich. The pectoral girdle and forelimb of Carsosaurus marchesetti (Aigialosauridae), with a preliminary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Mosasauroids and Varanoids.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1995, 15 (3): 516–531 [12 November 2022]. Bibcode:1995JVPal..15..516C. ISSN 0272-4634. JSTOR 4523648. doi:10.1080/02724634.1995.10011245. 
  2. ^ 2.0 2.1 2.2 Kornhuber, A. Carsosaurus Marchesettii, a new fossil lacertilian from the Cretaceous formation of Karst near Komen (PDF). 1893 [12 November 2022]. 
  3. ^ Carsosaurus. Paleobiology Database. [12 November 2022]. 
  4. ^ Collezione di Paleontologia – Museo di Storia Naturale. museostorianaturaletrieste.it. [12 November 2022] (it-IT). 
  5. ^ 5.0 5.1 Caldwell, Michael W.; Palci, Alessandro. A new basal mosasauroid from the Cenomanian (U. Cretaceous) of Slovenia with a review of mosasauroid phylogeny and evolution.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12 December 2007, 27 (4): 863–880 [27 November 2022]. JSTOR 3011745. S2CID 86256110. doi:10.1671/0272-4634(2007)27[863:anbmft]2.0.co;2. 
  6. ^ 6.0 6.1 Caldwell, Michael W.; Lee, Michael S. Y. Live birth in Cretaceous marine lizards (Mosasauroids). Proceedings: Biological Sciences. 2001, 268 (1484): 2397–2401. ISSN 0962-8452. JSTOR 3067743. PMC 1088892 . PMID 11747556. doi:10.1098/rspb.2001.1796. 
  7. ^ Polcyn, Michael J.; Jacobs, Louis L.; Araújo, Ricardo; Schulp, Anne S.; Mateus, Octávio. Physical drivers of mosasaur evolution.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15 April 2014, 400: 17–27 [27 November 2022]. Bibcode:2014PPP...400...17P. ISSN 0031-0182. doi:10.1016/j.palaeo.2013.05.018 (英語). 
  8. ^ 8.0 8.1 Palci, Alessandro; Jurkovšek, Bogdan; Kolar-Jurkovšek, Tea; Caldwell, Michael W. New palaeoenvironmental model for the Komen (Slovenia) Cenomanian (Upper Cretaceous) fossil Lagerstätte. Cretaceous Research. April 2008, 29 (2): 316–328 [13 November 2022]. Bibcode:2008CrRes..29..316P. doi:10.1016/j.cretres.2007.05.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