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潛迫擊炮是一種被裝備用於攻擊潛艇的海軍火炮。它們通常是步兵所配發的迫擊炮的放大版,機械結構和原理也類似。這種武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作為對傳統深水炸彈的改進而被開發並投入使用。

早期

編輯
 
皇家海軍「逆戟鯨」號潛艇乘員與甲板上的7.5英寸後裝海軍迫擊炮,這種迫擊炮於1917年被設計定型。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反潛對於當時的海軍而言並不是什麼要事。但是大戰期間活躍在大西洋上的德國潛艇給英國的運輸線造成了不小的困擾。最初,海軍方面關於潛艇威脅的對策是深水炸彈,但是這種手段並不十分有效,因為使用深水炸彈意味著軍艦需要經過潛艇上方以投下炸彈,而裝載深水炸彈的艦隻大多被設計擁有高航速以避免被炸彈的衝擊所波及——這使得準確命中潛艇的難度相當高,而只有近距離引爆才會對潛艇造成損傷。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改良型深彈投射器能夠把深水炸彈投射到船艦兩側100英尺遠的位置。使船艦能夠通過深彈發射器和艦尾的導軌同時投放至多十枚深水炸彈。不過承擔反潛任務的船艦依舊需要抵近投彈,而距離過近時聲吶會失效,造成一個能夠使潛艇逃脫的時間窗口。

英國人研究出了最早的反潛迫擊炮,儘管在1917年的時候他們設計出了一些型號,其中最為傑出的是7.5英寸後膛裝填式海軍迫擊炮,反潛迫擊炮並沒有立刻在海軍中大放異彩,直到25年後刺蝟炮投入使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編輯
 
皇家海軍「威斯科特」號驅逐艦前炮塔上的刺蝟反潛迫擊炮,攝於1945年11月28日。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盟軍的反潛壓力繁重,催生了一批更高效的反潛武器。這一迭代的反潛迫擊炮大都可以向艦船前方投射多枚炸彈,同時保持艦船對潛艇的聲吶鎖定。最早成名的是刺蝟反潛迫擊炮。這種火炮能夠同時發射24枚直徑為7英寸(約合180毫米),重達65磅的炮彈至250碼(約合230米)遠處。這些炮彈的戰鬥部重達35磅,落點能夠按照橢圓形分布。 雖然刺蝟彈的戰鬥部重量遠小於傳統深水炸彈,但是它的戰績是傳統深水炸彈的三倍。刺蝟彈採用觸發引信,會在命中目標時觸發,這就有效避免了傳統深水炸彈引爆時對聲吶的干擾和湍流的形成。戰爭後期英國皇家海軍用能夠發射390磅深水炸彈至250米遠處的三管烏賊反潛迫擊炮取代了刺蝟炮,而美國海軍則採用了捕鼠夾火箭深彈

走向現代

編輯
 
波蘭護衛艦「卡蘇布」號正在發射一枚RBU-6000火箭深彈。

在現代海戰中,反潛迫擊炮已基本被制導魚雷所取代,但是仍有裝備。例如英制林波反潛迫擊炮,該型迫擊炮有3根迴轉穩定式的炮管,能夠把重達350磅的爆炸物發射至1000碼遠外的地方。該型武器一直在英國以及大英國協海軍中服役直到20世紀80年代。同時期,瑞典海軍所採用的是能夠將重達550磅的炸彈發射至3800碼(約合3500米)遠處的波佛斯反潛火箭。 由於波羅的海的地理狀況複雜,聲吶能發揮的作用有限,反潛迫擊炮、火箭深彈和反潛飛彈仍在北歐、東歐各國海軍占有一席之地。 前蘇聯海軍(及其後繼者俄羅斯海軍)就保有大量的反潛迫擊炮。受其追求簡約、廉價且可靠之武器的理念影響,蘇聯海軍研製並裝備了一批火箭深彈迫擊炮。同時期,蘇聯海軍也嘗試用反潛迫擊炮摧毀來襲的魚雷。蘇聯火箭深彈迫擊炮最常見的型號是RBU-6000,該型迫擊炮能同時發射12枚160磅重的炸彈至6500碼(約合5900米)遠處並構築一個馬蹄鐵形的彈幕。 在那個「眼球對眼球」的瘋狂年代,蘇聯人還進行過更大膽的嘗試——RPK-1「旋風」反潛飛彈,不同於以往的火箭深彈,該型飛彈在技術上更接近反潛火箭,且能搭載核戰鬥部,除了攻擊潛艇之外,還能攻擊水面和陸上目標。

參見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反潛迫擊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