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佳鐵路

中国东北地区的铁路线,连接吉林省图们市和黑龙江省佳木斯市

圖佳鐵路吉林省圖們市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全長580.2千米,由牡圖鐵路牡佳鐵路兩部分組成。是連接吉林省和黑龍江省東部的鐵路通道,沿線重要市縣有圖們市汪清縣寧安市牡丹江林口縣勃利縣樺南縣佳木斯市等。目前分屬瀋陽局集團哈爾濱局集團管轄。

圖佳鐵路
概覽
營運範圍 中國黑龍江吉林
服務類型普速鐵路
技術數據
線路長度580 千米
最高速度Km/h
正線數目單線鐵路(牡丹江~林口為雙線)
軌距准軌
最小曲線半徑
最大坡度
電氣化方式
閉塞方式半自動色燈電鎖器連鎖
營運資訊
計劃通車1937年7月
營運者哈爾濱局集團佳木斯車務段牡丹江車務段瀋陽局集團延吉車務段

線路

編輯

線路總長度180.1公里,其中正線146.3公里、站線30.4公里、段管線1.6公里、岔線1.0公里、特別用途線0.8公里;最大坡道22.6‰;最小曲線半徑300米;有橋梁55座、2876米;隧道7座、5243米;涵渠184座、3429米。

圖佳線四次上跨牡丹江——分別是寧安鐵路大橋、溫春鐵路大橋、海浪鐵路大橋、樺林鐵路大橋。均為鋼筋混凝土墩台上承鋼板梁橋,孔長20米。

歷史

編輯

緣起

編輯

1927年,中國政府曾計劃修建這條鐵路。因籌措資金困難未能實施。1927年10月,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第十任社長山本條太郎在北京與張作霖交涉達成《滿蒙新五路協約》,日本獲得修築延海鐵路[1]延吉-海林)。1928年5月13日正式簽訂承建合同,約定在3個月內實施。1928年6月4日,張作霖在皇姑屯附近被日本關東軍炸死。以後,延海鐵路施工被擱置。山本條太郎多次交涉,張學良均以「不符民意」為由予以拒絕。

1933年8月20日,滿鐵滿洲國交通部簽署《圖們、佳木斯外五路修築借款及委託經營契約》。在勘察設計中,起點由延吉改在圖們,終點由海林改在寧北,使圖寧線成為東北與日本水陸運輸捷徑,是日本加緊軍事侵略和掠奪中國資源的幹線鐵路。

築路

編輯

日本侵占東北三省後,為了外運東三省東部的煤炭、木材等資源下海運往日本本土,需要建築從佳木斯經牡丹江、圖們到朝鮮羅津清津等港口的鐵路線。在這一歷史背景下,圖佳線分三段建成。

第一段是牡圖線(圖們到牡丹江)。1932年3月選線,10月勘測完畢。1933年6月「滿洲國鐵路株式會社」動工修築。1933年7月20日,開始修建穿越吉黑兩省省界老爺嶺的長1900米的北老松嶺隧道,1934年11月15日隧道竣工。從1933年10月16日至1934年12月10日完成牡圖線鋪軌。1935年7月1日正式營業。

第二段是牡林線(牡丹江至林口長110千米)。1934年1月測勘完成。1934年3月分4個區段開工。1934年12月21日開始由牡丹江向林口鋪軌,1935年4月16日鋪通。1935年7月10日試運營。1936年7月1日正式運營。1936年10月1日設立牡丹江鐵道局

第三段是林佳線(林口至佳木斯)。林口至勃利段於1934年10月勘測完畢。1935年5月開始施工。1935年10月1日由林口站向佳木斯鋪設鋼軌,1935年12月中旬鋪至勃利站。勃利至佳木斯段1935年2月勘測完畢,1936年12月10日鋼軌鋪至佳木斯。至此圖佳線全線鋪通。1937年1月15日林佳線試運營業。1937年7月1日林佳線正式運營。

1941年,建成圖們至新興站間30公里複線。[2]

圖佳線全線通車後,日本當局把東北東部地區的資源,如當地的大豆鶴崗煤炭、沿線小興安嶺與長白山的木材,經圖門出境運往日本本土。同時,日本向圖佳線沿途的千振(現在的樺南鎮)、彌榮(現在的孟家崗鎮)等地移民。圍繞著圖佳線的建設與運營,東北抗日聯軍與日滿當局展開了持續的激烈戰鬥衝突[1]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軍運列車大量增加,商運列車相對減少。

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在戰敗潰逃時炸毀6、29、54、71公里處4處大橋各1孔及寧安、曲江、海浪大橋,燒毀三道溝、大興溝間4站的站舍、給水所、住宅建築物,全線運輸陷於癱瘓。

九三勝利後,圖們地區鐵路職工晝夜奮戰,於1946年9月全線修復通車。

1958年,牡丹江鐵路管理局在牡丹江至林口區段開始複線擴建,1962年因國家壓縮基本建設而停建下馬。1982年,國家把牡林區段複線建設及配套改造納入計劃,以增大雞西七台河煤炭外運能力。1985年5月,哈爾濱鐵路局開始牡林線複線建設。1992年牡林線複線建成運營[1]

改造擴建

編輯

橋涵

編輯

1938年,洪水將30公里處大橋一側路基沖毀140米,後將原8孔橋增為12孔並加高墩台。71公里處大橋由原5孔增為8孔。

1940年,將84公里處原10米小跨度鋼梁拆除,改為16和20米跨度鋼梁。

1960年8月23日,發生嚴重水害,線橋設施被洪水沖毀,經全力搶修於9月20日恢復通車,中斷運輸28天。1961年,對搶修的臨時性橋進行永久性恢復,89公里處大橋擴建3孔,113公里處大橋擴建2孔,其餘6座大橋恢復原狀。此外,還完成1座700米隧道襯砌更換,1座460米隧道襯砌噴錨加固。

鋼軌、軌枕

編輯

1978~1981年,完成圖們、鹿道段換軌大修工程,將每米40公斤鋼軌更換為43公斤鋼軌104公里,50公斤鋼軌42.3公里。同時將木枕更換為鋼筋混凝土軌枕。

通信信號

編輯

1975年起,全線統一採用64D型繼電半自動閉塞和CZH—型電話集中機。1979年實現全線車站通電。

站場

編輯

1956年,老廟站由彎股行車改直股行車。

1978年,圖們站場改造時改造牡圖線部分站線至800米。1981年各站正線道岔全部由40B10號改為P50型12號,到發線岔由40B8號改為P43型9號。先後擴建了石峴、新興、汪清、鹿道等8個車站旅客候車室、站台等。

改線

編輯

1938年夏,嗄呀河3、4號橋梁、橋台、路基被洪水沖毀。

1939年,21·8公里至27公里改線5.2公里,原線廢棄,1943年夏,洪水將廟嶺、天橋嶺間80和82公里處兩座橋梁沖毀,後將這段線路改在廟嶺站北側沿河鋪設,原線廢棄。

1946年,將合水、新興間33·7公里並行線拆除,鋼梁用於搶修寧安、牡丹江間大橋。1949年,利用原並行線路基將23公里1處反向曲線改成直線[1]

開行動車

編輯

汪清至圖們鐵路擴能改造(汪清至延吉開行動車組)工程計劃將牡圖鐵路(汪清-圖們段)改造為時速160公里設計標準的單線電氣化快速鐵路,總投資估算約18.8億元。改造後線路全長45.76公里,其中新建線路29.44公里,利用既有線路16.32公里。另含圖們北站至河口線路所聯絡線4.61公里;改造車站3座,新建線路所1座。線路改造後,列車旅行時速顯著提升,汪清至延吉將由2個小時縮短為50分鐘左右。目前項目已納入國家「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國家「十四五」鐵路專項規劃和2022年國鐵集團勘察設計計劃,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建成通車。[3]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張久達 才廣忱 米振友 張耀錕. 沈阳铁路局志. 中國鐵道出版社. 1997. ISBN 7-113-02815-2. 
  2. ^ 帝国主义争夺路权,中国铁路缓慢发展时期(3). [2009-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26). 
  3. ^ 汪清至图们铁路扩改(开行动车)项目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建成通车. 微信. 鐵路建設規劃. 2022-07-09 [2022-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9). 
  • 《佳木斯鐵路分局志》「第二篇鐵路建設 第一章幹線 第二節圖佳線」。作者:佳木斯鐵路分局史志辦公室。中國鐵道出版社,2000年1月版。ISBN 7-113-037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