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聯盟 (葡萄牙)

葡萄牙历史政党

國民聯盟(葡萄牙語:União Nacional),於1970年改名為人民國民行動Acção Nacional Popular)。在新國家時期(1933年-1974年)是葡萄牙唯一的合法政黨執政黨。在意識形態上,國民聯盟是一個獨裁社團主義的政黨,它是以薩拉查為領袖在葡萄牙國會中取得全部席位,而不像大部份一黨專政的政權只佔國會的多數席位,而全國總工會更是政府的政治部門。

國民聯盟
União Nacional
領袖
創始人安東尼奧·德·奧利維拉·薩拉查
成立1930年7月30日,​94年前​(1930-07-30
解散1974年4月25日,​50年前​(1974-04-25
前身
繼承者
總部葡萄牙葡萄牙里斯本
青年組織葡萄牙青年團英語Mocidade Portuguesa
軍事組織國家軍團英語Portuguese Legion (Estado Novo)
黨員未知
意識形態薩拉查主義
 · 葡萄牙民族主義
 · 葡萄牙民族統一主義
 · 葡萄牙法西斯主義
 · 天主教社團主義
 · 民族保守主義
 · 社會保守主義
 · 盧西塔尼亞統合主義
 · 多大陸主義
 · 熱帶主義
 · 殖民主義
 · 第三位置
政治立場右翼極右翼[1]
宗教信仰天主教
國際組織
官方色彩  藍色   白色
  綠色 (1970–1974)
共和國議會
150 / 150
(截至1974年)
黨旗
葡萄牙政治
政黨 · 選舉

歷史

編輯

國民聯盟的形成、茁壯、獨大和長期執政(1930年-1974年)

編輯

戰前(1930年-1939年)

編輯

1930年1月21日,多明戈斯·德·科斯塔·奧利維拉出任總理,自此開始國民聯盟對葡萄牙長達近44年的管治。1932年7月5日,在世界經濟大恐慌的情況之際,薩拉查出任總理,以應付財政危機。次年制定新憲法,新憲法由律師商人教士大學教授起草,憲法建立的新國家體制,在理論上代表利益主義國家團體而不是個人。建立其帶法西斯性質的新國家體制(Estado Novo),以上帝祖國家庭為政權號召標語,並鎮壓葡萄牙共產黨及其他反對派,簽署反共宣言,擴大並鞏固海外殖民地,並且建立葡萄牙青年團(Mocidade Portuguesa)與國家軍團(Legião Nacional),仿效義大利總理墨索里尼黑衫隊進行軍隊訓練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1945年)

編輯

薩拉查不但承認西班牙佛朗哥法西斯軍事獨裁政權,並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中立,一方面提供亞速爾群島作為同盟國的基地,另一方面又親近軸心國集團,因此維持及鞏固了自身的法西斯獨裁統治英國戰略家坎貝爾認為葡萄牙保持中立國的地位是因為「必須保持西班牙進入戰爭的軸心國一方」。坎貝爾又認為薩拉查支持英葡聯盟,例子是當1943年8月時,英國要求提供亞速爾群島作為軍事基地時,薩拉查就立刻允許英國使用亞速爾群島的奧爾塔(位於法亞爾島)和蓬塔德爾加達(位於聖米格爾島)。

戰後(1945年-1961年)

編輯

二戰後,薩拉查一方面於國內整合原有的國家安全與情報警察, 建立國家安全警備處,並且依靠該機構實施白色恐怖、維持獨裁統治反共政策,另一方面反對葡萄牙殖民地獨立並鎮壓起義,並領導葡萄牙加入主導的北約。薩拉查所建立的法西斯性質的官僚獨裁,為法西斯軍事獨裁政體中較為特別的。

葡萄牙殖民地戰爭(1961年-1974年)

編輯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很多歐洲國家紛紛自願或被迫放棄其殖民地。葡萄牙的薩拉查極右派政權卻拒絕放棄其殖民地,因此它仍然維持著龐大的殖民帝國。葡萄牙嘗試抵抗殖民地發起的非殖民地化浪潮,並因此爆發了殖民戰爭(1961年-1974年)。長久的戰爭和龐大的軍費令薩拉查政權失去了很多葡萄牙人民特別是中下級軍官的支持。

1968年9月28日,薩拉查因中風而無法處理公事,他便被指定馬爾塞洛·達斯內維斯·阿爾維斯·卡丹奴出任總理,在卡丹奴上任後,他仍延續薩拉查的法西斯政權的統治。

康乃馨革命、結束執政及解散(1974年)

編輯

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發生革命,中下級軍官組成了「武裝部隊運動」(葡萄牙語Movimento das Forças Armadas,簡稱MFA),於1974年4月25日在里斯本發起政變,期間並有很多平民自發參與。在政變期間,軍人以手持康乃馨花來代替步槍,康乃馨革命便由此而來。此革命推翻了20世紀西歐為期最長的獨裁政權(44年),而左派將領發動的康乃馨革命迫使卡丹奴辭職,於翌日被放逐至馬德拉群島,數天後流亡至巴西定居,從此未再返國,國民聯盟亦隨之宣佈解散。之後引發了兩年混亂的「過渡時期」,政府更替頻繁,10年內更換15個總理。此後政府宣佈實行非殖民化政策,放棄所有海外殖民地,導致世界上的葡萄牙殖民地紛紛脫離葡國的統治獨立(除澳門外)。然而前殖民地莫三比克安哥拉獨立後即爆發多年內戰葡萄牙被迫收容多達100萬的葡裔難民(在葡萄牙稱之為「歸僑」Retornados)。

歷任領導人

編輯
任次 人次 領導人 任職日期 離職日期 總理任期
1 1 安東尼奧·德·奧利維拉·薩拉查
António de Oliveira Salazar
(1889年-1970年)
  1930年 1968年 1932年-1968年
2 2 馬爾塞洛·達斯內維斯·阿爾維斯·卡丹奴
Marcello José das Neves Alves Caetano
(1906年-1980年)
  1968年 1974年 1968年-1974年

選舉

編輯
歷屆國會選舉數字
選舉 領導人 得票 得票比例 議席 +/-
1934年英語Portuguese legislative election, 1934 476,706 100% 100 (#1)
100 / 100
100% 100
1938年英語Portuguese legislative election, 1938 694,290 100% 100 (#1)
100 / 100
0.0% 0
1942年英語Portuguese legislative election, 1942 758,215 100% 100 (#1)
100 / 100
0.0% 0
1945年英語Portuguese legislative election, 1945 489,133 100% 120 (#1)
120 / 120
0.0% 20
1953年英語Portuguese legislative election, 1953 845,281 100% 120 (#1)
120 / 120
0.0% 0
1957年英語Portuguese legislative election, 1957 911,618 100% 120 (#1)
120 / 120
0.0% 0
1961年英語Portuguese legislative election, 1961 973,997 100% 130 (#1)
130 / 130
0.0% 10
1965年英語Portuguese legislative election, 1965 998,542 100% 130 (#1)
130 / 130
0.0% 0
1969年英語Portuguese legislative election, 1969 馬爾塞洛·達斯內維斯·阿爾維斯·卡丹奴 981,263 87.99% 130 (#1)
130 / 130
12.01% 0
1973年英語Portuguese legislative election, 1973 1,393,294 100% 150 (#1)
150 / 150
12.01% 20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葡萄牙国家概况. pt.china-embassy.gov.cn. [2022-1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4). 1932年薩拉查就任總理,實行法西斯獨裁統治。1974年4月25日,一批中下級軍官組成的「武裝部隊運動」推翻極右政權,開始民主化進程,同時放棄在非洲的葡屬殖民地,葡正式成為西方民主制度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