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或然論

地理學理論

地理或然論Possibilism),是一個文化地理學的理論,旨在解釋環境設置具有一定的約束型和局限性,且受到社會條件所決定。在文化生態學英語Cultural ecology中,馬歇爾·薩林斯使用這一概念,發展取代此前主導生態學研究的環境決定論的方法論。公元前64年,斯特拉博主張人類可以通過自身智能改變事物發展。他告誡並反對一類人類居住的自然環境決定了人類本性及行為的假設。他聲稱,在人類與環境合作中,人類是積極的因素。

「地理或然論」又稱為「人地相關論」或「人地關係選擇論」,是由法國近代地理學家白蘭士(Paul Vidal de la Blache)及其學生白呂納(Jean Brunhes)在對地理環境決定論(determinism)進行批判時創立的一種思潮,產生於二十世紀初。或然論認為人地關係是相互的,人類並不是完全被動地被地理環境支配,亦能夠主動選擇、適應和改造地理環境。地理環境為人類提供了諸多可能性,對於它們的利用取決於人類的選擇能力,而這種選擇則受到生活方式的制約。它提出「心理因素」作為人地關係之間的中介,是地理事實的來源,不同人在同一個地理環境中感知的環境提供的可能性是不同的。其對於文化背景的強調以及將自然地理環境作為一種靜態因素的觀點使之受到了諸多批判,本質上並未脫離將人地關係作為因果鏈的思想怪圈。

在地理或然論和決定論的爭議是當代地理學的三大認識論爭議之一。其他兩個爭議為新實證主義者與新康德學派關於「例外論」(exceptionalism)和地理是否可以作為一個科學的特種;以及哈爾福德·麥金德彼得·阿列克謝耶維奇·克魯泡特金關於「什麼是地理、什麼應該是地理」的爭議[1]

外部連結 編輯

來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