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探測器探測過的微型行星與彗星列表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太空探測器探測過的微型行星列表
編輯自1990年代以來,太空探測器共探測16顆微型行星,包含各種小行星、矮行星和柯伊伯帶天體。衛星、彗星和行星不包括在下表中。
微型行星 | 太空探測器 | |||||||
---|---|---|---|---|---|---|---|---|
名稱 | 照片 | 直徑 (km) (a) |
發現時間 年度 |
名稱 | 最接近的距離 | 備註 | ||
年度 | 公里 | 半徑 (b) | ||||||
穀神星 | 952 | 1801 | 曙光號 | 2015–2018 | 35 | 0.07 | 首次探測矮行星 | |
灶神星 | 529 | 1807 | 曙光號 | 2011–2012 | 200 估計值 |
0.76 | ||
司琴星 | 120×100×80 (100 km) |
1852 | 羅塞塔號 | 2010 | 3,162 | 64.9 | ||
小行星243 | 56×24×21 (28 km) |
1884 | 伽利略號 | 1993 | 2,390 | 152 | 首次飛掠小行星及衛星 | |
小行星253 | 66×48×46 (58 km) |
1885 | 會合-舒梅克號 | 1997 | 1,212 | 49.5 | 飛掠 | |
小行星433 | 34×11×11 (23 km) |
1898 | 會合-舒梅克號 | 1998–2001 | 登陸 | 登陸 | 首次繞行小行星 | |
小行星951 | 18.2×10.5×8.9 (12.2 km) |
1916 | 伽利略號 | 1991 | 1,600 | 262 | 首次飛掠小行星 | |
小行星4179 | 2.45 | 1934 | 嫦娥二號 | 2012 | 3.2 | 0.70 | 飛掠[1] | |
小行星5535 | 4.0 | 1942 | 星塵號 | 2002 | 3,079 | 1230 | 飛掠 | |
小行星2867 | 4.6 | 1969 | 羅塞塔號 | 2008 | 800 | 302 | 飛掠 | |
小行星9969 | 2.2×0.6 (1.6公里) |
1992 | 深空1號 | 1999 | 26 | 12.7 | 飛掠 | |
小行星25143 | 0.5×0.3×0.2 (350公尺) |
1998 | 隼鳥號 | 2005 | 登陸 | 登陸 | 登陸並採集樣本後,於2010年返航,將採集到的樣本送回地球。 | |
小行星101955 | 0.492 | 1999 | OSIRIS-REx | 2018-2023 | 登陸 | 登陸 | 登陸並採集樣本後,於2023年返航,將採集到的樣本送回地球。[2] | |
冥王星 | 2,370 | 1930 | 新視野號 | 2015 | 12,500 | 10.5 | 飛掠 | |
小行星162173 | ~0.900 | 1999 | 隼鳥2號 | 2018-2020 | 0.055 | 0.13 | 登陸並採集樣本後,於2020年返航,將採集到的樣本送回地球。[3] | |
小行星486958 | 32 | 2014 | 新視野號 | 2019 | 3,500 | 350 | 飛掠 | |
編按:
|
太空探測器探測過的彗星列表
編輯彗星 | 太空探測器 | |||||||
---|---|---|---|---|---|---|---|---|
名稱 | 照片 | 直徑 (km) (a) |
發現時間 年度 |
名稱 | 最接近的距離 | 備註 | ||
年度 | 公里 | 半徑 (b) | ||||||
賈可比尼-秦諾彗星 | 2 | 1900 | 國際彗星探測 | 1985 | 7,800 | 7,800 | 首次飛掠彗星 | |
哈雷彗星 | 15×9 | 不晚於 公元前240年 |
維加1號 | 1986 | 8,889 | 1,620 | 飛掠 | |
維加2號 | 1986 | 8,030 | 1,460 | 飛掠 | ||||
彗星號 | 1986 | 151,000 | 27,450 | 遠距飛掠 | ||||
先鋒號 | 1986 | 6,990,000 | 1,270,747 | 遠距飛掠 | ||||
喬托號 | 1986 | 596 | 108 | 飛掠 | ||||
葛里格-斯克傑利厄普彗星 | 2.6 | 1902 | 喬托號 | 1992 | 200 | 154 | 飛掠 | |
包瑞利彗星 | 8×4×4 | 1904 | 深空1號 | 2001 | 2,171 | 814 | 飛掠[4] | |
維爾特二號彗星 | 5.5×4.0×3.3 | 1978 | 星塵號 | 2004 | 240 | 113 | 飛掠,首次完成彗星採樣並返回地球 | |
坦普爾1號彗星 | 7.6×4.9 | 1867 | 深度撞擊號 | 2005 | 500 | 80 | 飛掠 | |
深度撞擊號 | 2005 | 0 | 0 | 首次在彗星硬著陸 | ||||
星塵號 | 2011 | 181 | 57.9 | 飛掠 | ||||
哈特雷二號彗星 | 1.4 | 1986 | EPOXI | 2010 | 700 | 1,000 | 飛掠 | |
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 | 4.1×3.3×1.8 | 1969 | 羅塞塔號 | 2016 | 0 | 0 | 首次繞行彗星[5] | |
菲萊登陸器 | 2014 | 0 | 0 | 首次在彗星軟著陸 | ||||
編按:
|
參考資料
編輯- ^ Chang'E 2 images of Toutatis. [2019-0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18).
- ^ NASA'S OSIRIS-REx Spacecraft Arrives at Asteroid Bennu. NASA. 2018-12-03 [2018-1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05).
- ^ Yoshimitsu, Tetsuo; Kubota, Takashi; Tsuda, Yuichi; Yoshikawa, Makoto. MINERVA-II1: Successful image capture, landing on Ryugu and hop!. JAXA Hayabusa2 Project. JAXA. [2018-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23).
- ^ Deep Space 1 – NSSDC/COSPAR ID: 1998-061A. NASA. 2014-08-26 [2015-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05).
- ^ Rosetta Spacecraft Sees Its Shadow on a Comet (Photo). Space.com. 2015-03-05 [2019-0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06).
Rosetta flew just 3.7 miles (6 kilometers) from Comet 67P's surface, resulting in a resolution of 4.3 inches (11 centimeters) per pixel [for OSI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