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豪島事件
尼豪島事件(又稱尼豪島之戰)是於1941年12月7日大日本帝國海軍航空隊飛行員西開地重德在參與珍珠港空襲後墜機於夏威夷尼豪島的事件。由於這起事件中日裔美國居民協助日軍飛行員對抗本地人,成為美國政府決定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強制囚禁日裔美國人的重要原因之一。[1]
尼豪島事件 | |
---|---|
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的一部分 | |
日期 | 1941年12月7-13日 |
地點 |
事件背景
編輯尼豪島位於太平洋夏威夷列島最西端,也是夏威夷主要島嶼中最小的一個,自1864年起就是羅賓遜家族的一座私人島嶼。
1941年時島上共有136名居民,絕大部分都是講夏威夷語的夏威夷族。1941年時的島主是埃爾默·羅賓遜。羅賓遜管理尼豪島並沒有受到政府的任何管制,他雖住在附近的考艾島上,但每周都會乘船攜帶一些補給品來尼豪島視察。登陸尼豪島必須要經過羅賓遜本人的同意,但除非是尼豪島上居民的親友,其他人幾乎是不可能獲得許可登島的。島上僅有的非夏威夷族居民包括三名日本人:第一代移民新谷石松以及生於夏威夷的第二代移民原田義雄和原田梅乃(艾琳)夫婦。[2]
在珍珠港事件發生之前,日本帝國海軍誤以為尼豪島是個無人居住的荒島,將其定為受損戰機迫降的地點。飛行員們接受訓練時皆被告知遇險可在該島迫降並等待日軍潛艇前來救援[3][4][5]。
事發經過
編輯西開地迫降
編輯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國海軍航空隊一等空士長西開地重德在參與對珍珠港的第二波空襲後,因所駕駛隸屬飛龍號航空母艦的零式戰機遭子彈擊穿油箱,迫降在尼豪島上哈維拉•卡留哈諾擁有的牧場附近。[6]卡留哈諾是島上的一名夏威夷族居民,事發時並不知道珍珠港事件已經發生,但他透過閱讀報紙知道日本在東亞的武力擴張和美國對日本的戰略物資禁運已經使美日關係到了非常緊張的地步。在辨認出西開地和他的飛機來自日本後,卡留哈諾趁飛行員還沒有從迫降後的衝擊中反應過來時收繳了他的手槍和文件包。西開地隨後受到了卡留哈諾和島上其他夏威夷族居民的熱情款待,他們甚至在當天下午為他開了一個歡迎派對。由於島上的夏威夷族居民不懂日語,西開地又只會說一點點英語,有人便去尋找生於日本的新谷石松來做翻譯。
得到居民簡單陳述情況之後,新谷石松很不情願的和西開地交談了幾句,便很快明白美日已經開戰了。新谷的臉色突然變得煞白並立即離開了,西開地則不知所措。夏威夷族居民們疑惑之餘,便派人去找原田夫婦。 西開地告訴了原田關於珍珠港被偷襲的事件,但原田認為不應把這件事告訴島上的居民們,反而對大家聲稱西開地是一名遇險的日本飛行愛好者。西開地很急切的希望能夠拿回他的文件包,因為軍方規定無論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讓美國獲得這些文件,但卡留哈諾拒絕把文件包歸還給他。
珍珠港遇襲
編輯尼豪島不通電力也沒有電話,但當晚居民們通過一台電池供電的無線電接收機得知了珍珠港被日軍空襲的消息。居民們隨即與飛行員當面對質,這時原田才將西開地原本陳述的事實翻譯給大家。鑑於羅賓遜第二天早晨將從考艾島乘船前來進行定期的視察,居民們決定讓羅賓遜返程時把西開地帶去考艾島處置。
第二天周一時,羅賓遜並沒有如同以往一樣來到考艾島,因為珍珠港被襲數小時後,美軍便發布了禁航令,使得羅賓遜無法乘船出海,一連數天都無法前來尼豪島。島上的居民們並不知道發布禁航令的事情,所以對於羅賓遜沒有履約前來感到困惑和不安。居民們同意把飛行員安置在原田家居住,但條件是必須有四名居民看守。原田從而獲得了與西開地私下交談的機會。意識到情況危殆的西開地認為原田內心親日,便向他吹噓皇軍的戰績,並聲稱珍珠港一事顯出美國不堪一擊,日軍遲早會占領夏威夷和美國西部。原田被西開地的說辭打動了,決定聯合新谷石松一起幫助西開地逃離尼豪島。
12月12日下午四點鐘,新谷私下找到了卡留哈諾,試圖以$200美元賄賂卡留哈諾交出文件包。$200美元對於缺乏物資的尼豪島居民們來說可是一大筆錢,但卡留哈諾拒絕了。新谷憤然離去,聲稱事關生死,不交還文件包會惹來大麻煩。聽了新谷的話後,卡留哈諾依然不為所動。
原田和西開地沒有等待新谷回來,便偷襲了當時獨自一人守在原田家門外的夏威夷族居民。原田艾琳此時則在屋內用留聲機播放歌曲掩蓋三人爭鬥的聲音。另外三名駐守的居民事發時並不在原田家。獨自一人的守衛不敵二人,被鎖在一個倉庫內。原田又從倉庫里取出了一把霰彈槍和本屬於飛行員的手槍。拿到武器後,二人便向卡留哈諾的住所進發了。
居民大逃亡
編輯此時離新谷離去不過十分鐘,卡留哈諾正在自家的戶外廁所入廁。他看見了原田和西開地持槍押著被制伏的居民守衛走向他的住所。卡留哈諾起初藏在廁所內,二人不見卡留哈諾,便把注意力轉向了停在附近的飛機。看到逃跑機會已經到來,卡留哈諾衝出了廁所。他聽見背後傳來「停下!停下!」的喊聲以及霰彈槍開火的聲音,便愈發拼命地跑向附近的村莊。卡留哈諾將情況告訴了附近村莊的居民們並警告他們儘快撤離。大家都不敢相信已在尼豪島居住三年,平時一向友善與大家和睦共處的好鄰居原田居然會做出卡留哈諾所述的事情來。但隨後被關押的居民守衛也從原田二人那裡逃了出來來到村里,這下大家便不得不信了,於是便安排老幼婦孺到島上的洞穴叢林中躲藏起來。
午夜急報信
編輯卡留哈諾返回家裡取出了文件包,並將其給予了一名親戚小心看管。隨後在12月13日午夜0時30分,卡留哈諾與其他五名居民一起登上了一艘救生筏,並計劃花費十小時划槳前往考艾島,將島上所發生的事情通知羅賓遜。
羅賓遜看見居民們用煤油燈和反射鏡向考艾島發送信號,已經得知島上遇到了麻煩。12月12日晚由於情況危急,島上居民們在史無前例的情況下點起了篝火告急,但羅賓遜申請乘船出海前往尼豪島查看的請求均因禁航令而被拒絕了。
與此同時,原田和西開地找到了已墜毀的零式戰機,並試圖用飛機上的無線電接收機與日軍取得聯繫,但並未成功。二人於是一把火燒掉了飛機殘骸,並在12月13日凌晨3時前往卡留哈諾家並燒毀了卡留哈諾的住所[7]。
最後的較量
編輯12月13日早晨,原田與西開地俘虜了在島上牧羊的卡納海勒夫婦。他們命令卡納海勒去找來卡留哈諾,並扣留了卡納海勒的妻子作為人質。卡納海勒知道卡留哈諾已經划船去了考艾島,但依然假裝不知情並去尋找卡留哈諾。很快卡納海勒就為妻子的安危感到擔憂並掉頭返回,令西開地意識到自己被騙了。原田告訴卡納海勒如果找不到卡留哈諾,卡納海勒和島上所有居民都會被殺害[7]。
卡納海勒注意到了原田和西開地二人顯露出疲憊和氣餒的神態,便與妻子趁著西開地把霰彈槍遞給原田的間隙撲向了西開地。西開地從靴中抽出了他的手槍,但被卡納海勒的妻子按住了手臂。原田將卡納海勒之妻從西開地身上拉開,西開地便向卡納海勒連開了三槍:一槍命中胯部,一槍命中腹部,一槍命中大腿。
卡納海勒以牧羊時抱起羊的方式抱起了西開地,並奮力將西開地的頭撞向旁邊的石壁,卡納海勒的妻子同時也拿起了一塊石頭,奮力向西開地的頭部砸去。卡納海勒隨後掏出隨身攜帶的獵刀,割開西開地的喉嚨,殺死了他。原田見西開地已死,深知大勢已去,便將霰彈槍對準自己,飲彈自盡[8]。
卡納海勒隨後被送往考艾島的醫院接受治療[9],並而後獲得了美國政府頒發的紫心勳章,但他的妻子則沒有獲得任何榮譽[10]。
尾聲與影響
編輯第二天的12月14日,美國軍方人員與羅賓遜,在前往考艾島的六名居民的帶領下一同登上了尼豪島。新谷石村以及原田艾琳隨後遭到了拘捕。新谷被送到了一個隔離營關押,戰後他回到了尼豪島上與家人團聚,並在1960年歸化成為了美國公民。[10]原田艾琳則被囚禁了31個月並於1944年6月被釋放。她並沒有獲得叛國罪的指控,也未因參與幫助西開地而遭到任何形式的刑事起訴。原田艾琳事後用英語陳述此事時經常強調自己的無辜,面對日本人時卻用日語講述自己為西開地感到遺憾。她後來搬到了考艾島居住,並得到了淵田美津雄的看望。[11]
尼豪島日裔居民積極幫助敵軍飛行員一事,深刻影響了美國社會對日裔美國人的看法。人們依據此事認為每一名日裔美國公民,即便已宣誓向美國效忠,仍然會無條件幫助日本。最終此事成為了影響美國作出強制囚禁日裔美國人決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參考文獻
編輯- ^ NI'IHAU INCIDENT – Benehakaka “Ben” Kanahele – WWII, Medal for Merit, Purple Heart (1891-1962). Hawaii Reporter.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07).
- ^ 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 戦史叢書 ハワイ作戦 第10巻. 朝雲新聞社. 1967-12.
- ^ Hallstead, William. The Niihau Incident. HistoryNet. November 13, 2000 [November 10,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November 10, 2019).
- ^ Remembering Pearl Harbor: the Ni'ihau Incident. Pieces of History. December 6, 2018 [November 10,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November 10, 2019).
- ^ The Niihau Zero. Air & Space Magazine. [2019-1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10).
- ^ Lord, Walter. Day of Infamy. Henry Holt and Company. 1957: 188–91. ISBN 0-8050-6803-1.
- ^ 7.0 7.1 Pearl Harbor Japanese Aircraft Crash Sites : the Ni'ihau Zero: Part 5. [2014-06-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0-29).
- ^ Malkin, Michele. In Defense of Internment: The Case for 'Racial Profiling' in World War II and the War on Terror . Regnery Publishing. 2004: 4 [10 December 2012]. ISBN 9780895260512.
Ben Kanahele.
- ^ Allan Beekman. The Niihau Incident: The True Story of the Japanese Fighter Pilot Who, After the Pearl Harbor Attack, Crash-landed on the Hawaiian Island of Niihau and Terrorized the Residents. Honolulu, HI: Heritage Press of Pacific. 1982: 89 [2020-07-06]. ISBN 978-0-960913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3).
- ^ 10.0 10.1 Slackman, Michael. Target Pearl Harbor .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0: 231. ISBN 9780824813789.
Ben Kanahele.
- ^ Mitsuo Fuchida. For That One Day: The Memoirs of Mitsuo Fuchida : Commander of the Attack on Pearl Harbor. 由Shinsato, Douglas T.; Urabe, Tadanori翻譯. Kamuela, Hawaii: eXperience, Inc. 2011: 294 [2020-07-06]. ISBN 978-0-984674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