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伊信仰與輔助語言

巴哈伊信仰認為人類在繼續使用其各自的母語外,應該選擇一個國際輔助語言。其主要的目標是增進全球人類與國家間的交流並促進其團結。同時,此國際輔助語言不應該壓制現存的自然語言,因為多樣性的統一這一原則必須應用在保護文化多樣性上。巴哈伊關於國際輔助語言的原則體現了其致力於在世界主要語言社區之間建立和平與互惠關係典範——而非強勢語言的壓制弱勢語言——的願景[1]

目的

編輯

巴哈伊信仰對人類一體十分重視[2],認為增進世界人民之前的交流對全球的團結與和平至關重要[3]。同時,巴哈伊將目前的眾多語言視為團結的主要障礙,因為這阻礙了信息的自由流通,並使一般大眾難以形成對世界事件的全球視角[4]

國際輔助語言的選擇和制度化是巴哈伊信仰的核心原則[5]。巴哈伊信仰的創立者巴哈歐拉在《伊什拉加特書簡》及《馬克蘇德書簡》中曾經提及[6][7],缺少一個公共的語言是世界團結的主要障礙,不同語言的人們由於誤解而缺乏交流破壞了追求世界和平的努力。巴哈歐拉敦促人類選擇一個國際輔助語言,並作為在母語之外在學校中教導,他認為這將促進人們之間的理解[8]。巴哈歐拉認為,輔助語言的施行,是世界不同部分之間的團結得以實現的先決條件[9]。巴哈歐拉的兒子阿博都巴哈將推廣國際輔助語言這一原則稱為「對人類世界的第一服務」,並認為其實這體現了「此時代利益及喜悅人類的偉大成就」[10]

巴哈歐拉強調,國際輔助語言的使用並非意在取代現有的自然語言,而「多樣性的統一」這一原則必須在語言這一議題中體現[4]。巴哈伊認為文化的異質性與團結並不矛盾,巴哈伊的團結觀包括了對文化多樣性的包容,因為巴哈伊相信多種文化的存在讓世界更加豐富多彩[2]。此外,巴哈伊認為,國際輔助語言的使用將減輕強勢語言對弱勢語言的壓迫,人們將更自然的保留自己的母語,進而促進少數文化的保護[4]

語言的選擇

編輯

無論是巴哈伊宗教經典還是巴哈伊行政管理機構,都沒有明確特定的語言為國際輔助語言。巴哈伊信仰文獻中曾指出,任何自然或人造的語言均是候選項。而現在占據優勢的語言並不自然的作為首選項[11]。巴哈伊信仰文獻中還提到,該語言將由語言的規劃者選定後由世界政府所決定[12][11]。巴哈歐拉曾經表示「世界語言要麼經由創造產生,要麼從現有語言中選取」,同時他認為:

政府官員們應當召開會議,從各種語言中挑選出一種,同時從現存的文字中選擇一種,或者創造出一種新的語言和文字,讓全世界的兒童在學校里學習。[7]

一部分巴哈伊核心人物曾經對部分可能的語言進行過評論。阿博都巴哈和守基·阿芬第曾經表達過潛在的輔助語言應該簡單且易於學習[13]。阿博都巴哈亦曾讚賞世界語的想法,而在十九世紀晚期和二十世紀早期兩者確曾存在緊密的關係[14]。雖然阿博都巴哈鼓勵大家學習世界語,但他從未明確世界語應該成為輔助語言[12]

從現有的語言中選取一種語言或新創一種語言的方案有各自的優勢。前一種方案將使世界上的部分人不用重新學習,而後一個方案將在在文化上更加中立[4]

母語與多樣性的統一

編輯

巴哈伊認為提倡國際輔助語言並不威脅現有文化,且巴哈伊並不追求文化的統一[2]。相反,巴哈伊高度評價並致力於促進文化多樣性,並將稱作「多樣性的統一」[4]。而「輔助」這一術語即有其作為母語之外的第二語言之意[13]。由於輔助語言是用於不同語言群體之間的交流,所以它在功能上與母語是分開的。它作為次於主要語言的語言,旨在在不同主要言語社區的成員之間建立可靠的交流[13]

巴哈伊認為少數群體在整個社會中與其他成員並沒有一點不同,其文化權利必須得到重視[15]。而語言與文化息息相關,在巴哈伊宗教文獻中中,母語被描述為「一個民族最深刻的特徵」,「人類靈性的外衣」,「我們從生至死都需要的空氣,從搖籃到墳墓都圍繞著我們,是且將一直是人類最具私人性的資產」[16]。儘管文化和語言的變遷再正常不過的,且世界的統一呼聲越來越大,但非主流語言和文化的因此快速消亡並非人類樂見的事。由於巴哈伊人關於人類同一性的教義同時強調多樣性與統一,即注重和諧而不是簡單的相同,因此少數文化權利可以被視為文化正義,而語言權利正是這些文化權利的一部分[16]

注釋

編輯
  1. ^ Gregory P. Meyjes (Editor), The Greatest Instrument for Promoting Harmony and Civiliz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38 pp., 2015, George Ronald Publisher Ltd, ISBN 978-0853985914
  2. ^ 2.0 2.1 2.2 Meyjes 2006,第27頁.
  3. ^ Smith 2008,第139頁.
  4. ^ 4.0 4.1 4.2 4.3 4.4 Hatcher & Martin 1998,第96–97頁.
  5. ^ Meyjes 2015.
  6. ^ Baháʼuʼlláh 1994,第127頁.
  7. ^ 7.0 7.1 Baháʼuʼlláh 1994,第165–166頁.
  8. ^ Stockman 2000,第9頁.
  9. ^ Esslemont 1980,第164頁.
  10. ^ Meyjes 2006,第29頁.
  11. ^ 11.0 11.1 Meyjes 2006,第31頁.
  12. ^ 12.0 12.1 Smith 2008.
  13. ^ 13.0 13.1 13.2 Meyjes 2006,第30頁.
  14. ^ Smith, Peter. Esperanto. A concise encyclopedia of the Baháʼí Faith. Oxford: Oneworld Publications: 134–135. 2000. ISBN 1-85168-184-1. 
  15. ^ Meyjes 2006,第28–29頁.
  16. ^ 16.0 16.1 Meyjes 2006,第28頁.

參考書目

編輯

延伸閱讀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