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府文廟清代河南省的重要文廟,也是開封城內的兩座文廟之一。其址在今開封市文廟街中部,原建築僅存櫺星門一座,2006年成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開封府文廟櫺星門
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開封市龍亭區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4-43
認定時間2006年6月8日

歷史沿革

編輯

開封府文廟為順治九年(1652年)由開封知府朱之瑤創建。後屢經重修。其時文廟在東,西為開封府學。

民國十六年(1927年),泮池、牌坊等被拆除以修整道路,形成現在的文廟街。後來廟內原有古建築先後被毀,僅有臨街的櫺星門和門外一對石獅倖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文廟和府學建築歸開封市教師進修學校(即今開封市第一師範學校)使用。[1]1991年,櫺星門被公布為開封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8日,被列入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名單。[2]

建築

編輯
 
《開封府志》之文廟、府學布局圖

文廟坐北朝南,自南向北有牌樓、廟門、泮池、戟門、櫺星門、東西廡殿、大成殿和啟聖殿等建築。西側的府學建有儀門、明倫堂、齋房、尊經閣等。

櫺星門

編輯
 
百年前之櫺星門和泮池

櫺星門原在文廟內,現已臨街,並因路面抬升而略顯低矮。其建築結構為抬梁式,以四根通天柱支撐,柱頂飾石雕走獸。柱間朱扉三座,中間一座略高,門上各施斗栱,頂為綠琉璃筒瓦,並有脊獸。門前還有石獅一對,亦是文廟原物。

大成殿

編輯

大成殿面闊七間,規模宏大。

碑刻

編輯

廟內原有多處石碑、石刻。民國以降,文廟頹敗,石碑多已毀壞。原《宋二體石經》和《金女真進士題名記》兩碑已移至開封市博物館保存。

另外,後殿牆上原有六塊康熙御筆石碑。這些御碑是清聖祖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和三十七年(1698年)應河南巡撫顧汧的請求為開封禹王台等處題寫的。當時,御筆頒賜到省,顧汧將其制匾分發懸掛,並勒石刻碑,鑲嵌於開封府學之後殿牆上。此六塊石碑均為臥碑,上均有康熙御筆印璽,文字渾厚疏朗、行筆遒勁。題詞內容分別為:

1990年代,龍亭區政協在調研時,發現了學校後院倖存殘牆中的石碑,多次向有關部門通報,呼籲保護。1997年春,六塊御碑得以從殘牆內遷出,並移至櫺星門西側新建的碑廊之內保護,供人參觀。[3]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开封市第一师范学校. [2009-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8-25). 
  2. ^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河南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 河南省政府入口網站. 2006-06-08 [2009-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3. ^ 吳凱. 话说“开封文庙”. 開封日報. [2009-08-25]. [永久失效連結]

相關條目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