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愷帆
張愷帆(1908年12月18日—1991年10月29日),男,安徽無為人[1],原名昌萬[2],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曾任安徽省副省長,因為在三年困難時期停辦公共食堂、開倉放糧等舉措而留得美名。
生平
編輯張愷帆是安徽省無為縣忠台鄉人,1908年12月18日出生於一個小地主家庭,先後就讀於無為競存小學、江蘇省無錫中學和蕪湖民生中學。1926年參加第一次國共合作,1928年8月在白色恐怖中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參與領導了無為蘇維埃運動和六洲暴動。1933年4月任中共上海市吳淞區委書記,10月調任滬西區委書記,11月被國民政府逮捕,被關押在龍華監獄。[3]
抗日戰爭爆發後,第二次國共合作成立,張愷帆被釋放出獄。出獄後歷任中共皖中工委委員、來安縣委書記、新四軍第五支隊秘書長、津浦路東聯防辦事處秘書長、皖中(後改皖江)行政公署副主任。第二次國共內戰中歷任蘇皖邊區政府秘書長、東線兵團前敵委員會秘書長。
1949年後歷任中共皖北區黨委秘書長兼宣傳部長、淮南礦區黨委書記。1952年1月中共安徽省委成立,任省委常委兼省委統戰部部長。1954年上半年升任安徽省人民政府常務副主席。1956年設立中共安徽省委書記處,兼任書記處書記。
無為事件
編輯時任安徽省委第一書記的曾希聖十分積極地執行毛澤東的極左路線,大煉鋼鐵,盲目興修水利[4],以及浮誇風等因素造成安徽省出現大規模的饑荒。張愷帆時任安徽省副省長,是安徽省第三把手,兼中共巢縣縣委第一書記。在與巢縣縣委書記處書記張建深入社隊調查時發現,「群眾家已是十室九空,公共食堂的大鍋里全是清水煮青菜,只有一點點糧食,情況非常嚴重」。1959年7月,張愷帆從省糧食廳了解到無為縣1958年上報產糧13億斤,徵購7億斤,已完成徵購3億斤。張愷帆是無為人,知道無為產糧最多只能是六七億斤,徵購7億斤農民將沒有剩餘糧食。隨後他組織幹部實地調查,發現饑荒十分嚴重,隨後迅速組織救災。[3]
1959年7月8日,張愷帆親自指揮糧食調運和分發到戶,並給省委和曾希聖報告,提出著名的「三還原」:吃飯還原,即停辦農村公共食堂,糧食發到各戶,回家吃飯;自留地還原;房屋還原,讓社員回家居住。10日至12日,庫存的150萬斤大米、300萬斤稻穀迅速發往農村,30萬斤黃豆加工成豆腐、豆漿供應病人和無奶喝的嬰兒,同時還設法弄來肉食品供應病人。[3]
張愷帆一邊救災一邊向正在開廬山會議的省長黃岩匯報。廬山會議原本是為了糾正大躍進的偏差,但在彭德懷上書之後,整個會議變成對彭德懷的批判。而張愷帆的行為被迅速定性為反黨反社會主義。1959年8月1日,中共安徽省委常委會在合肥稻香樓批判張愷帆;4日安徽省委呈報給中共中央的《安徽省委書記處書記張愷帆下令解散無為縣食堂》的材料派專人呈送廬山,毛澤東批語極為嚴厲:
“ | 印發各同志。右傾機會主義分子,中委會裡有,即軍事俱樂部的同志們,省級也有,例如安徽省委書記張愷帆,我懷疑這些人是混進黨內的投機分子。他們在由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過渡時期中,站在資產階級立場,蓄謀破壞無產階級專政,分裂共產黨,在黨內組織派別,散布他們的影響,渙散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另立他們的機會主義的黨。這個集團的主要成分是高崗陰謀反黨集團的重要成員,就是明顯證據之一。這些人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他們是願意參加的,有革命性,至於如何革法也是常常錯誤的。他們沒有社會主義革命的精神準備,一到社會主義革命時期他們就不舒服了。早就參加了高饒反黨集團,而這個集團是用陰謀手段求達其反動目的的。高饒集團的漏網殘餘,現在又在興風作浪,迫不急待,急於發難,迅速被揭露,對黨對他們本人都有益處,只要他們願意洗腦筋,還是有可能爭取過來的。因為他們是具有反動與革命的兩重性,他們現在的反社會主義綱領,就是反對大躍進,反對人民公社。不要被他們的花言巧語所迷惑,例如說總路線基本正確,人民公社不過遲幾年辦就好了。要挽救他們,要在廣大幹部中進行徹底揭發,使他們的市場縮小而又縮小。一定執行治病救人的方針,一定要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還要給他們革命與工作的出路,批判從嚴,處理從寬。[5] | ” |
李銳後來評述道:「批語極為嚴厲,上綱上線,驚心動魄,不僅影響山上的批鬥升級,對全國影響,尤為深遠。」[6]
1959年9月19日,中共安徽省委擴大會議在江淮大戲院召開,通過《關於張愷帆、陸學斌反黨聯盟的決議》,宣布「將張愷帆開除黨籍,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級別由七級下調到十一級,並責令其交代包庇反革命分子及其他重要問題」,陸學斌「給以留黨察看兩年的處分,撤銷候補書記、宣傳部長、副省長等職務,並交組織部門繼續審查,同事責令其徹底交代」。張愷帆的妻子史邁也遭受批判、行政由十六級降到十八級。張愷帆被囚禁207天調查個人歷史問題後,1960年9月被送到銅陵。[7]
張愷帆的親朋好友也都受到株連。張的二弟昌選、堂兄視三、堂弟昌樹,都受到株連,被迫害致死。與張愷帆有過接觸的人,全部打成「機會主義分子」,進行了殘酷鬥爭,有的被罰跪,有的被扒衣服毒打,送到農場勞動改造。據不完全統計,遭受株連被處分的無為籍各級幹部就有28741人。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史稱七千人大會),毛澤東在會上做了自我批評。自1月30日起,與會的安徽省地、市、縣委負責人揭發了安徽省委、首先是曾希聖的錯誤。1962年6月,李葆華在安徽省委小禮堂主持會議,宣布為張愷帆徹底平反:恢復黨籍、恢復黨內外一切職務、恢復名譽、恢復工資級別。7月20日,經中央監委批准,中共安徽省委宣布撤銷《關於張愷帆、陸學斌反黨聯盟的決議》。[6]
文革時期
編輯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張愷帆再一次被打倒,被押送到蚌埠、淮南、安慶、銅陵、蕪湖、馬鞍山等地巡迴批鬥,後來又到六安縣一個農場勞動[8]。張某次在合肥工大,被造反派重擊背部,傷勢嚴重。
改革開放時期
編輯1978年1月當選為安徽省政協副主席。1979年1月出任安徽省委書記(當時有第一書記)、省革委會副主任、省紀委第二書記。1980年1月任省政協主席、黨組書記。85年離休,晚年曾在六安住院治病。1991年10月29日,張愷帆在合肥病逝,終年83歲,被評級為「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忠誠戰士、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遵照張留下的「喪事概免」的遺囑,未舉行遺體告別儀式,未開追悼會。但據稱自發前往合肥殯儀館為他送行的,有千數百人。[9]
口述書籍
編輯由張愷帆口述,宋霖記錄整理的《張愷帆回憶錄》於2004年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參考資料
編輯- ^ 韓福東. 大饥荒年代的清醒者张恺帆之蒙冤往事. 騰訊新聞. [2016-1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7).
- ^ 張愷帆口述;宋霖整理. 张恺帆回忆录.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4: 1. ISBN 9787212025120.
- ^ 3.0 3.1 3.2 宋霖. 张恺帆“反党联盟”案考辨 (上) (PDF). 黨史研究與教學. 2000年第5期, (總第155期) [2016-12-2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3-19).
- ^ 从《张恺帆回忆录》看大跃进中的安徽官场和一个人的觉醒. 炎黃春秋. 2009年12期 [2016-1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13).
- ^ 对《安徽省委书记处书记张恺帆下令解散无为县食堂报告》的批语. 中文馬克思主義文庫. [2016-1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05).
- ^ 6.0 6.1 宋霖. 张恺帆“反党联盟”案考辨 (下) (PDF). 黨史研究與教學. 2000年第6期, (總第156期) [2016-12-2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12-23).
- ^ 张恺帆在1959年. 炎黃春秋. 2012年08期 [2016-1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14).
- ^ 丁星. 铮铮铁骨张恺帆. 大江南北雜誌. [2023-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4).
- ^ 张恺帆——心里装着农民的官. 上海黨史網. [2023-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4).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地方委員會 | ||
---|---|---|
前任: 顧卓新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安徽省委員會主席 1980年1月-1985年3月 |
繼任: 楊海波 |
中國共產黨職務 | ||
前任: 黃岩 |
中國共產黨合肥市委員會書記 1950年6月-1951年7月 |
繼任: 李廣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