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雲
張景雲(Teoh Kian Hoon,1940年1月11日—),筆名張塵因、張友荊、張遐舉、張乃菅、張黛、張啞侶、一沙、張里蠻、張光齋、蕪階先生、張天器、補壁先生,祖籍福建同安,馬來西亞作家。1958年至1976年,工作經驗自陳有臨時教員、獨中文員、家庭教師、灰料工人、小園主助理、夜總會樂隊經理、畫廊經理、鬻文匠。[1]七〇年代初與何啓良、黃學海、沙禽創辦人間詩社。著有《言筌集》。張氏於人文圈擁有極高地位。[2]
張景雲 | |
---|---|
羅馬拼音 | Teoh Kian Hoon |
出生 | 英屬緬甸丹荖 | 1940年1月11日
職業 | 作家、學者、主筆 |
國籍 | 馬來西亞 |
創作時期 | 1976年至今 |
體裁 | 散文、文學評論、文化評論 |
主題 | 現代文學、馬華文學、藝術 |
獎項 | 星雲新聞真善美新聞傳播獎 |
生平
編輯1940年生於緬甸丹荖。父親張得勝經營土產生意,開辦四福公司。
二戰後,1946年張景雲和姐姐南下抵檳,後就讀檳榔嶼菩提學校。惜父親生意失敗,經濟拮据,在陳少英校長安排下,遷居他人簷下,最終才由遠房叔叔領養。青草巷官立師範初中畢業,未能直升高師,轉而到韓江中學就讀。韓江八月,黃尊生博士告知學籍被英國殖民地政府敎育局開除。輟學後曾赴吉打當臨時教員,1958年接到吊銷執照公函,5月決定南下新加坡謀生。張氏文藝啓蒙始自姚紫主編《文藝報》,從此接觸本土文學,不再局限中國、印度、歐美文學。新加坡兩年就業,嘗試翻譯歐法、德國、義大利、拉丁美洲、蘇聯、印度詩作,無署名發表於《大學論壇》〈文化生活〉副刊。離開新加坡,張氏回到檳城於尚德中學執教,勤於繪畫,並獲紐約Art Students League美術學院錄取,惜申請簽證不果,原因是「共產黨同情者」。雖此,張氏依舊發表英文畫評,曾任畫廊經理。
1965年,返新加坡討生活,並至中醫學校就讀三年。此時從英文書籍參研釋道諸家、印度教等東方思想。
1976年赴吉隆坡定居,開始新聞工作。原《南洋商報》國內新聞組編輯,後調任副刊組。八年後任主筆。九〇年代在《南洋商報》首開「星期論壇」、「景雲沙龍」,探討本地人文課題,評論國內外政經時事,親自撰文,提拔黃進發,引起熱潮,各報競相模仿。
2000年親歷《南洋商報》遭受馬來西亞華人公會、《星洲日報》聯手收購,離開《南洋》。
2001年任華社研究中心研究員兼《人文雜誌》主編。
2005年出任《東方日報》總主筆,開創「名家」「東方文薈」「江渚常談」,擴展言論自由空間。
2007年《東方日報》取消社論,張氏請辭抗議。
2010年獲星雲新聞真善美新聞傳播獎。
除了《南洋》《東方》,張景雲也曾是《新通報》總主筆。
作品
編輯- 《言荃集》,吉隆坡:人間出版社,1977年。
- 編《馬來西亞建國三十五年華裔美術史料》,吉隆坡:雪蘭莪中華大會堂,1994年。
- 《雲無心,水長東》,吉隆坡:燧人氏,2001年。
- 《見素小品》,吉隆坡:燧人氏,2001年。
- 編《當代馬華文存》,吉隆坡: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協會,2001年。
- 《犬耳零箋》,吉隆坡:燧人氏,2014年。
- 編《威北華文藝創作集》,吉隆坡:有人,2016年。[3]
- 《反芻煙霞》,吉隆坡:陳志英張元玲教育基金,2020年。
- 《炎方叢脞:東南亞歷史隨筆》,吉隆坡:魚弓書社,2021年。
重要講演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子若/建築工人成媒體文人 把八十年歲月活成百科全書. 《中國報·字遊自在》. 2020-12-06 [2020-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5) (中文).
- ^ 戴小華編《當代馬華作家百人傳》,吉隆坡:馬來西亞華文作家協會,2006年。
- ^ 張景雲/威北華文藝創作集緣起. 《南洋商報·商餘》. 2016-06-08 [2019-0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19) (中文).
- ^ 張溦紟/〈南洋文藝〉以後,不說再見的副刊. 《當今大馬》. 2018-01-08 [2019-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7)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