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天后宮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4年3月14日) |
彰化天后宮是一座臺灣中部主祀天上聖母的廟宇,位於彰化縣彰化市大同里永樂街[1]。
彰化天后宮 | |
---|---|
基本資訊 | |
位置 | 臺灣彰化縣彰化市大同里永樂街18號 |
宗教 | 台灣民間信仰 |
主神 | 天上聖母(內媽祖) |
例祭 | 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誕辰) |
領導 | 重要人物:陸廣霖、胡應魁、蔡德芳、吳昌記、張仲山等 |
建立時間 | 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 |
簡介
編輯該廟由彰化知縣陸廣霖倡建於清乾隆十三年,是半線莊官祀媽祖廟,故號「天后宮」。原址位於城隍廟東側,今彰化市古月民俗館,因第二次世界大戰遭受盟軍空襲轟炸而摧毀,才拆除擇地重建(另一說法為殖民當局為貫徹皇民化運動,而強行拆毀該廟)[2][3]。由於位在彰化城東門口,所以供奉的媽祖神像被稱為「內媽祖」,和彰化城南門外南瑤宮供奉的媽祖神像做區分[1]。
沿革
編輯彰化天后宮建立於乾隆十三年(1748年),是由當時知縣陸廣霖所倡建,位在彰化城邑治東門內城隍廟旁,直到劉辰駿擔任知縣時仍官府有持續捐奉[4]。 經歷林爽文事件、陳周全事件後,嘉慶三年(1798年)知縣胡應魁修建天后宮。同治元年到四年(1862年-1865年)戴潮春事件發生,天后宮遭毀。光緒元年(1875年),蔡德芳、吳昌記、張仲山發起募資修繕天后宮。
在日治時代,日日新報在大正十年(1921年)報導彰化東門天后宮內媽祖回湄洲謁祖。當時每年媽祖昇天得道日,天后宮內媽祖與南瑤宮彰化媽祖共同舉辦媽祖祭,繞境市區使彰化成為不夜城。在昭和十三年(1938年),殖民當局開始推廣皇民化運動,舉行神佛升天運動與執行一莊一廟宇(寺廟整理運動)政策,將天后宮拆毀,鎮殿媽祖與匾額隨後移往南瑤宮,有兩尊開基媽祖存放在光復後的光明里里長家中,另一尊內四媽金身藏匿於鹿港鎮溝墘里的郭銀漢先生家中,鹿港鎮溝墘里以爐主會形式,奉祀彰化天后宮內四媽。
臺灣戰後時期,天后宮舊址已被公所租借給合作金庫彰化支庫;因此,當地人請示媽祖降駕於乩身,擇址於現在的永樂街。但是,當時所選廟地已有彰化東門福安宮(尤府王爺廟),請示神明後決定合建但不併廟,於是形成天后宮、福安宮一前一後的現況。在彰化天后宮內媽祖建廟後,迎回奉祀於光明里里長家的兩尊開基神尊,此兩尊媽祖金身為軟身神像,髮髻為植髮非常特殊;另外從鹿港鎮溝墘里迎回內四媽金身,後鹿港鎮溝墘里莊民建媽祖廟,鹿港溝墘里永順宮,本欲請彰化天后宮內四媽永久安奉於永順宮,後改成每年迎請內四媽往永順宮作客。
民國四十八年(1959年)建成今日規模,後又增建雨棚使信眾可避雨。彰化天后宮,前殿奉祀湄洲天上聖母,後殿奉祀觀音佛祖、註生娘娘、土地公、土地婆,後殿龍邊為彰化東門福安宮尤府王爺。每年大甲鎮瀾宮往嘉義新港奉天宮繞境進香,回鑾必會停駕彰化天后宮;大肚西堡二十莊迎媽祖,亦會迎請彰化天后宮內媽祖聖駕,繞境大肚眾莊頭。
相關條目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廟宇風華-彰化市公所. [2014-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03).
- ^ 古月民俗館簡介-文化部地方文化館. [2014-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25).
- ^ 走讀台灣 - 彰化縣 - 彰化古城 - 慶安宮
- ^ 周璽,《彰化縣志》,1836 年